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 《云南档案》2014,(4):16-16
<正>1923年,重掌云南政权的唐继尧摒弃县知事一人包办所有政务的传统,推行新县制,成立县参议会、行政公署、司法公署,改县知事为县长。唐继尧自认为这是"为地方谋幸福"的"新政",并决定于1924年7月1日开始在昆明等八县先行实施。为此,云南省参议会决定成立"仕学馆"培训推行新县制人员,地点设在内务司署内,由内务司长吴琨、财政司长王九龄、行政司长唐启虞分别任正副馆长,教职员由政法学校和政府、财政、司法各机构的高  相似文献   

2.
论抗战后杭州地区保甲运作中的保长与保干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焕鹏 《历史档案》2004,1(4):122-128
保长与保干事是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在基层推行保甲制度过程中的基层行政人员,他们是国家基层政权得以顺利运作的保证。国民政府时期“新县制与地方自治专家”陈柏心曾指出:保甲的功用是安定社会秩序,自治则是地方人民参政的阶梯,是整个地方政府体制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40年代广西的初等教育改革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天忠 《历史档案》2001,7(3):119-124,113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其主要动力是实施国民教育。而国民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则采自广西国民基础教育。国民基础教育,作为20世纪30-40年代广西“模范”省建设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是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字宾南,1888-1967)任教育厅长期间,在广西极力推行的初等教育改革运动。它以爱国教育为灵魂,生产教育为内容,以广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大建设”为外延,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全省实施,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4.
上海:从废保甲到居民委员会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所谓保甲制度,即市以下设区,区之内设保甲。一般以10户至30户为一甲,10甲至30甲为一保,10保至30保为一区。“人必归户,户必归甲”。 1927年5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作为蒋介石“清党”运动的产物,在上海着手建立了保甲制度,这比国民党政府1934年在全国推行保甲制度提前了7年。1944年2月,汪伪政府颁布的《上海特别市区编组保甲暂行办法》规定: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十保为联保,设联保长,每一分局区域内之各联保为总联保,设总联保长。 日伪时期上海的保甲组织,在日军未进入租界前,将原上海特别市所…  相似文献   

5.
李淑贤 《兰台内外》2023,(33):43-45
乡镇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乡镇档案工作办法》落地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技术变革的必然要求。该文章重点阐述了乡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内涵及其意义,分析了乡镇档案数字化管理顶层谋划缺乏、建设升级迭代滞后供给不足、乡镇档案数字化建设人力资源配给和培养欠缺、资金投入不足组织流程适应性较低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加强乡镇档案数字化管理统筹谋划,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升级迭代,保障技术供给;强化档案数字化建设人力培养,提升数字化能力;优化数字化管理组织流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举措,以进一步提升乡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档案局制发的《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对乡镇档案工作机构、人员及其职责、文件材料的立卷及归档、档案的管理、开发利用等作了规定。由于全国农村经发展水平差异大,农村体制亦各不相同,所以《办法》对乡镇档案全宗设置不可能作出具体规定,但就我省情况看,各乡镇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大同小异,档案全宗设置可以趋同。笔者通过我区开发乡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和村级建档工作的实践,就乡镇档案全宗如何设置提点想法。 乡镇档案全宗设置应遵循档案全宗设置原则,符合《档案法》和《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有关乡镇档案管理的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农村工作的实际,有利于维护档案的完  相似文献   

7.
张平 《四川档案》2022,(1):43-44
<正>《乡镇档案工作办法》已于202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高县档案馆积极组织专题学习,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切实把本区域乡镇档案规范化落到实处。以提高认识为引导,打好“思想战”加强理论学习。以中心组、职工会学习为载体,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讨论、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督促全馆上下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乡镇档案工作是乡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在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乡镇档案规范化工作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动态资讯     
《新闻界》2005,(1)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3月1日开始实施日前出台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近日完成换发工作的新闻记者证。新闻出版总署这次换发的记者证共有两种,深蓝色为全国新闻机构记者使用,红色为新华通讯社记者专用。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并核发。新闻记者证上,分别加盖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方为有效。新闻记者证实行年度审核制度,未经年检的新闻记者证一律注销。新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今后,新闻记者证将每五年统一换发一次。我国…  相似文献   

9.
从自卫到自治 --论国民政府的保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如平 《历史档案》2005,(1):103-108
保甲制度起源于西周,形成于宋代,是传统中国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统治的政治管理体制。民初曾一度被废弃,但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为了加强乡村的自卫力量,配合政府的军事“剿共”,又重新在基层社会编制保甲,作为统治和管理基层社会的政权组织。新县制实施后,国民政府把保甲融入地方自治,使保甲由自卫演化为自治组织。本文试图从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信息短波     
《四川档案》2010,(1):67-68
成都(林聪明、张善彬、市国土资源档案馆报道) 近日,青白江区档案局制定了《成都市青白江区乡镇(街道)档案管理办法》。办法共设七章二十五条,主要对机构、人员及其职责、文件材料的立卷及归档、档案的管理、档案的开发利用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1.
陈燕 《贵州档案》2000,(4):36-37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我国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进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乡镇政权建设不断加强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乡镇档案工作也有了新起色。为了进一步加强乡镇档案工作 ,更好地为乡镇工作和农民服务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于1998年 1月 5日印发了《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 ,要求各省地县乡认真贯彻执行 ,把乡镇档案工作提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日程。在《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推出一年多以后 ,我随黔南州直党建扶贫工作队 ,到贫困…  相似文献   

12.
古代甘肃,地处中原之西,为华夏之边陲。古甘肃本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但由于历史上之种种原因,其文化渐趋落后,这从选举取士制在古甘肃的实施上可以得到部分的反映。《礼记·礼运》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说的是原始社会的酋长公选制。可见选举取士,古已有之。至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开创太学”、“确立察举制度”时,选举取士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始得以确立。古甘肃自此以始,历朝均有贡举中选之士。隋唐开创科举考试制度后,古甘肃历朝则皆有士子登科。汉代的察举取士制,是…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区域的法规政策在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方面存在一些规章冲突现象,严重影响了长三角区域规则一体化的法治进程。其冲突主要表现在建筑面积、阅览座位设置、馆藏数量、开放时间、文献投入借阅时间、呈缴本制度、违规处罚和奖励优待支持等多个方面。这是由于各省市的立法时间不统一、地方立法结合本省市实际需要、缺少协调机构造成的,可通过清理现有法规冲突、建立立法协调机构、创新办馆模式等协调机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论新县制时期的保甲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甲制度是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中国乡村政治制度。国民党统治初期,南京政府规定“剿匪”省份首先实行保甲,在乡村基层以军事部勒方式编制民众,整个地方社会变成战时军事组织。三十年代中期,保甲制度推广到全国其它省份。1939年,新县制[1]规定纳保甲制度为自治基层组织,国民党以此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地方社会控制系统。保甲制度作为国民党加强对乡村市镇控制的基层组织,是近代地方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县制时期保甲制度的内在特质和实施状况,来论述保甲制度和地方自治的关系。(一)国民党实行保甲制度,自有其…  相似文献   

15.
《四川档案》2022,(1):54-56
<正>(国家档案局令第1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乡镇档案工作,推进乡镇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乡镇档案是指乡镇党委、政府、人大、群团组织(以下简称乡镇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在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第三条乡镇档案工作是乡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在推进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甘肃全省各级政区机构计有省、道、府、州、厅、县等。其中的道,是介于省与县之间的一级重要建制,大致相当于今之地区一级。全省计有兰州、巩秦阶、平庆泾固、甘凉、宁夏、西宁、安肃七道,各道辖县多少不等。进入民国后,全省政区划分为省、道、县三级建制。具体而言,就是废除府制,仍存道制,保留县制,改厅、州和分州以及分县(县丞)为县。1927年,废除道制,改道尹为行政长官,全省划分为渭川、泾源、安肃、兰山、宁夏和西宁六个行政区。旋又撤区,改为省、县两级建制。同年11月,民国政府将甘肃省宁夏行政区所辖8县2旗,分…  相似文献   

17.
区域机构知识库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阐述创建区域机构知识库的目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当前构建区域机构知识库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提出构建区域机构知识库在政策支持、组织建设、人力和费用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地处祖国大西北的甘肃成为抗战的大后方,而兰州则成为苏联援华物资的中转站,也就成了日军飞机进行空袭和破坏的主要目标。为此,甘肃先后成立了防空和救济组织,进行应对。一、兰州省会防空协会1937年7月,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的贺耀祖感到甘肃的形势有些吃紧,就召集有关单位开会,讨论甘肃省会兰州的防空办法及设施,会后成立了"兰州省会防空协会"。这是甘肃省在抗战期间成立的第一个防空机构,贺耀祖兼任会长,下设防护团和情报通讯所,并推选西北混成旅旅长杨德亮兼任总干事,防空协会成立后并未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两个月后就被甘肃省会防空司令部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宋代勒留官是指在中央百司机构内担任吏职的官员。宋真宗咸平年间,朝廷制定了沿堂五院、宣徽院、学士院、三馆、合门、客省等机构中的吏职人员出官办法,详细规定吏人出官的程序、年限等,出任勒留官成为这些机构内吏职人员出官的一个环节,因该规定由翰林学士承旨宋白起草,故称"宋白制书"。此后,宋白制书成为宋代中央机构吏职人员出官的基本准则。北宋中后期,朝廷为满足中央机构行政事务运行的需要对宋白制书稍有增补、修订,但其规定的中央吏职人员出官前需出任勒留官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南宋。  相似文献   

20.
近十多年来,随着乡镇的机构改革、调整的工作开展。使乡镇档案室藏结构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前的单一乡镇管理性文书、会计档案为主体向乡镇档案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格局转变。使乡镇档案形成门类更加齐全。结构更趋合理。利用更为方便。但乡镇档案工作中,由于机构改革过频、人员变动快、档案工作机构不健全、档案设施条件差、领导分工不明确、经费不足。使乡镇档案工作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乡镇综合档案室档案应归档门类(如机关文书档案;科技基建、设备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