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作为当代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众艺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电视剧追求的重要美学原则。但电视剧创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电视剧中艺术价值的重要性,以及观众对于电视剧叙事、人物塑造超越庸常生活的审美要求。目前,由于电视剧创作过度贴近生活,电视剧人物塑造出现"极度日常化"现象,人物自身吸引力不足,导致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下降,电视剧创作严重缺乏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的结构,就是根据题材特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用影视艺术特有的“蒙太奇”等手段,把电视剧的情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戏剧的总布局,使剧作构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写好一部电视剧,自然首先决定于主题的力度,人物的深度,题材的厚度,但结构是否与主题、人物、题材和谐统一,是否具有独创性,也是电视剧整体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常有这种情况,一部戏主题、人物都有了雏形,却怎么也寻找不出新颖的结构形式,濒于难产境地。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流行于亚洲地区的韩国电视剧里,人物可能没有复杂多变的内心,他们只是类型化的单面人物形象,编剧、导演不需要用性格复合理论来塑造人物,但观众们还是关注剧中人物的命运,观众知道自己要看什么,编剧导演和制片也知道,他们不避其俗,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4.
社会上流行一种看法,认为电视剧作者写剧本不应该考虑主题思想,你只要把生活中的故事和人物命运原原本本写出来,思想就包含在其中了。如果在创作中考虑了表现什么主题,就会犯主题先行的毛病,写出政治标签式的作品。笔者觉得,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主题思想,是文学艺术作品共有的基本素质。说白了,就是一件艺术作品要表达作者一个什么意旨,让人了解你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电视剧里,就是作者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人物命运表现出的思想、提出的问题、给人的启示。从电视剧创作的实践看,主题思想的深度,往往决定着剧作的思想、艺术与历史价值,是作者创作过程中不能不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伪装者》是2015年8月在湖南卫视上映的抗日谍战剧,它的人物性格丰富完整,冲突设置递进有序,剧情内容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同时强化女性角色的人物塑造,是电视剧创作的优秀作品。女性人物的觉醒一直是我国电视剧研究的重要角度,剧中程锦云、明镜、于曼丽、汪曼春四位女性人物立场鲜明,性格各异,将女性人物的自主精神和生命价值充分展现出来,文章从人物性格和冲突设置的角度对于剧中女性人物进行艺术分析。  相似文献   

6.
徐大文 《今传媒》2012,(7):75-76
电视剧《向东是大海》通过二元对立式人物群像塑造、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悲壮崇高式的艺术表达和人文性的社会现实指导,既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导向,折射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向东是大海》通过二元对立式人物群像塑造、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悲壮崇高式的艺术表达和人文性的社会现实指导,既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群像,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导向,折射出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新新闻主义?它是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种新闻写作理论。它借用文学的手法,重视场景描写、详尽记录对话、特别注重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并且认为可以合成人物的性格塑造。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混淆了新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报告文学的中心是写好人物,人物性格突出,以人传情,最富感染力。但是,报告文学刻画人物,不同于小说那样典型化性格的塑造,它是写生活中真实的人,而不是拼凑起来的角色。只能是选择生活中具有社会典型意义的真人。从真实的材料中进行集中、提炼、剪裁,从中突出人物个性特征。人物性格鲜明。写人物的神态、动作、风貌,都要表现出其独特的地方,越独特越鲜明。《男篮女教头的故事》,写我国甲级男篮女主帅李昕的故事。在中国篮球史上,女子任男篮主教练,就很独特、鲜明。28岁的李昕姑娘,俊美潇洒,清新亮丽,泼辣干练,曾是国家队…  相似文献   

1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特征的方言熟语、生活习俗,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形式.作为日渐被大家接受和喜爱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尤其在人物的造型方面可谓独具匠心.本文从东北文化的语境中寻根,简析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人物造型最明显、最具分辨性的两个特征:"错位二人组的群体构架"和"作为个体的丑角塑造".  相似文献   

11.
写历史就是一个写人,一个写事,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写人也好,写事也好,一定要实事求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来写.历史是发展的,人也是发展的.现在有些作品和文章里写的人物,我看有些问题.下面谈几个有关写革命人物的问题.一、关于宣传毛泽东同志的问题烈士传《夏明翰》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夏明翰同志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早期在湖南亲自培养和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人物形象塑造是电视剧艺术的重中之重,其成功与否关系到一部电视剧的兴衰成败.笔者试图以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为个案,从立体鲜明、差异对比、环境塑造和心灵展示等方面来讨论其人物塑造策略的成功运用,以期对电视剧创作者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物特写和小说都是以塑造人物为其主要任务,但写法不尽相同。人物特写写的是真人真事,作者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构思,任意编排情节,也不能采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将别人的所作所为,归到一个人物的身上去,金圣叹曾对这两者作过一番比较:“《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计算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见《读第五才子书法》)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写人物特写比写小说有时还要难一些。但,只要作者所选择的人物真正是具有典型性的,并且在写作上认真地下功夫,也未尝不可以描绘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一个真正的人可以作为诗的性格的蓝本”.此如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以至鲁迅、聂耳等人物,真是可以作为诗的性格的蓝本的。当然,写真人真事,也仍然要服从典型化的原则,才能把人物写得丰满完整,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4.
以上谈了戏曲以歌和舞演故事的特点,下边再来谈戏曲以虚拟表演和程式动作表现生活,而不是按生活本来面貌再现生活的特点。这个特点,把戏曲与话剧、电影、电视剧分别开来,分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表导演体系。话剧和由它演化发展出来的电影、电视剧,属于写实的表导演体系,它们的表演各有其不同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追求真实地再现生活。其表演,离生活越近,越能感动观众。近期引起社会轰动效益的电视剧《渴望》、电影《秋菊打官司》,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努力贴近生活见长,赢得观众的。  相似文献   

15.
“类型化”是指按规范化、程式化、模式化制作出不同类型或样式影片的一种方法。这种制作方法是电影制片商,特别是好莱坞追求商业利益和票房成绩时所推崇的一种有效、快捷的方法。在中国电视剧市场高速发展将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的之一的状况下,电视剧的创作领域里也采用了“类型化”这种创作方法,很快呈现出一定规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但类型化趋势在中国电视剧领域里只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类型化人物”倾向。  相似文献   

16.
今天,对于中国45岁以上的人来说,几乎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一本书,一部电视剧,因为这一代经历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太多太多了。现在,当我看到祁念曾《新闻探索与实践》的书稿时,非常感慨:在几十年的风雨中他以执著的精神,坚韧不拔地探索着。无论是在“文革”的动荡中还是在工厂的日子里,无论是在执教的年月里还是在当记者的今天,他总是在想,在写,在探求人生、社会、艺术的真、善、美。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经历就是一种财富。一个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界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以为是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17.
张刚 《出版广角》2016,(5):72-73
影视作品通过剧中人物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现实的关联互动来表现主题,通过叙事与音画结合的方式凸显其艺术价值。主题音乐是流动的艺术语言,它除了烘托剧情,还能表现剧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内心活动,使人物整体形象更丰满而立体,对人物塑造起到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年前翻看报纸,不少新闻(消息)读起来乏味。几个人一凑,竟凑出新闻写作十大弊病。凑十以显其全,似乎又要开什么十全大补的药方,未免俗套。然而,那些开头必称“为了”,中间来一段“通过学习认识到”,最后“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又怎样怎样……这类陈言套语也确实叫人头疼。好象写新闻总有个固定的套子,不论什么事实,都可以往那套子里装。在那种套子里,事实的本来面貌被扭曲了,活生生的人物不见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黯然失色了。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是记录以人为中心或以人的价值取向为中心的真实而非臆造世界的艺术品种。纪录片也可以说是一种在真实生活土壤中发现而非营造生活本质的艺术。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作为纪录片的拍摄者,应该拍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不是它应该有的面貌。因此在纪录片拍摄中记录与摆拍的问题似乎没有提出的必要,摆拍自然是不允许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既然这样,为什  相似文献   

20.
高明的摄影师,大都善于抓取最能表达自己思想或感情的镜头,善于抓住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典型事例,将其拍摄下来.使读者从这一个画面(或照片)中,领略其丰富的生活或社会内涵。写人物的散文亦应如此。作者应善于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品格、能力和性格的事件和细节,加以描绘,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写人物的散文不同于小说。小说一般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故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