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图法》第三版发行后,馆藏图书改编问题一直是我馆工作重点项目之一。经过了反复学习、研究,从1990年3月2日开始,按《中图法》第三版对馆藏部分中文图书进行改编,到1990年4月7日结束,历时37天,总共改编图书5189种,26594册,提前完成预定计划,现将改编工作的过程和体会略谈一下: 一、馆领导重视是完成改编工作的保证1990年2月份,省高校图工委在中山大学图书馆举办“《中图法》第三版高级培训班”,馆领导十分重视,派出中外文图书分编人员共三人参加。学习结束后,馆领导又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听汇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第三版出版发行后,馆藏图书改编问题。这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技巧性强的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未来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优劣。我馆经过反复学习、研究后,从1990年5月5日开始按《中图法》第三版进行馆藏图书的改编工作,历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图法》三版的出版,图书馆怎样处理新版中有关变动类目的改编,怎样重新组织分类目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地说,改编的方法有彻底改编、重点改编、改组目录、“一刀切”等。我馆根据藏书面广、数量大、改编任务繁重、部分书打包堆放等情况确定为改组目录法。  相似文献   

4.
<正> 我馆是1981年元旦开始使用中图法(修订本)类分图书的,紧接着1982年二月对我馆旧分类法类分的藏书进行了改编.这部分藏书约有十四万册,经过清点,除文艺类图书外,需改编的图书,中文是六万余册,外文是一万五千余册,共中还包括一定数量的  相似文献   

5.
一、全面改编书、目是县区图书馆的最佳选择县、区图书馆启用“中图法”第三版改编书、目的方法有三、四种,究竟哪种方法好?不妨逐个分析研究一下。首先是图书、目录全部不改,也就是一刀切的方法,这种方法省事,但最大缺点是藏书多头,目录多头、一个县、区馆藏书只有几万册,多者只有十余万册,如将藏书分成几个体系藏在库里,并且这些书往往是藏在一个库房里,同类图书、同种分类法(版本不同)、同一库房,但分放在不同体系中,在外借,回架过程中,会给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再从目录来看,一个县、区馆,同种目录只有几十屉,如果再把这么少的目录分几个体系设于目录厅,这里几屉,那里几屉,甚至有些  相似文献   

6.
卢子博 《图书馆》1991,(6):52-53,43
我在1981年曾写过两篇文章,一篇题为《对读者分类目录组织方法的探讨》,另一篇题为《“双组类号制”方案初探》。写这两篇文章的背景是1980年《中图法》二版问世后,许多馆面临着改编问题,我本人所在的馆当时有二十万册藏书原使用的是《中小型图书分类表》,也急待改编,大量的改书改卡,使得图书改编工作困难重重。面对着图书改编的现实,我一直思  相似文献   

7.
尹玉专 《图书馆》1993,(4):49-50
目前,城乡非重点中学图书馆和乡镇文化中心图书室的藏书多在万册左右,我们不妨称之为“万册图书馆”。这类图书馆由于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设备条件简陋欠缺,规章制度名存实亡,一般自建馆以来均未进行过藏书清点工作。遇有人事变动或馆舍搬迁,明知平日图书在流通和典藏中不断破损丢失,书、卡、帐早不相符,而此时正是一个全面、彻底清理馆藏的极好时机,但往往由于当事人主观上存在畏难怕烦情绪,加之客观上有关领导又  相似文献   

8.
定期或不定期清点藏书,是准确掌握馆藏、及时发现问题、检查书刊是否完整的有效措施。 1.使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一步熟悉藏书,充分发挥藏书的作用。清点工作必须将书、目录、财产登记帐逐一核对,一本书经过反复记忆,可以使我们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图书馆从80年开始,对馆藏开展了全面的清点,清点到哪一个库,这个库的藏书暂停流通。前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全部清点工作完毕。我参加了这项工作的全过程,有些点滴体会,写出以供同行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馆于1990年4月开始正式使用三版《中图法》,首先面临对过去已编图书的改编问题。为了保证读者服务工作正常进行,我们确定了在保证馆藏体系完正的前提下,采取先易后难、逐步展开的原则。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定期、有计划地清点藏书,是图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这项工作耗时费力,管理者多有畏难情绪,难以正常实施。我馆藏书近40万册,建馆35年来,馆舍几经搬迁,损失较重,加之多次剔除,调拨图书,遗留问题较多,账目所反映的情况与实际相差甚大。1993年3月,我馆组织20多人,对馆藏进行了系统清点,用约2个月时间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我们的清点方法是:以公务目录分类卡片为核对基点,先以卡对书,再以卡对账,达到书、卡、账相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馆根据《中图法》三版进行的图书改编工作,采用部分改编的方式,即对需改编图书的分类目录包括公务、读者分类目录和排架目录根据三版重新分类,加目录分类号(三版新分类号)后加以改组(排架目录仍按原号排列),藏书排架原则上不动,只对个别过去的跨大类归类错误和重号等问题加以纠正。改编根据我院的专业性质和任务分步进行。先重点改编作为学院专业的D9法律类藏书,然后再改社会科学其他大类。自然科学方面的藏书因收藏较少,原分类较粗而尽可能少动,不动,放在最后。改编的范围限于:A、原有类目类号改变;B、三版新立、列类目,原编图书不在其  相似文献   

13.
核对馆藏应是图书馆经常要做的工作。通过对馆藏的清点,能使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图书丢失而未注销,有书无片,有片无书,图书类号错误,书标与书角号不符,图书错架,图书损坏而未及时修补等等。这对于保护图书,保持图书目录和财产帐的完整是十分必要的。藏书的清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排架目录清点法,一种是财产帐簿清点法。排架目录清点法适用于按分类排架的图书,用排架目录与图书、地形目录(库片)进行核对。财产帐簿清点法适用于按照财产登记号  相似文献   

14.
一、返思1991年6月,在“全国《中图法》(第三版)使用经验交流会”上,数十篇论文和众多与会者介绍了各自的藏书改编经验。其中,金陵图书馆关于“分类排架粗分,分类目录细分”的改编方法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多数代表认为,这是诸多改编方法中较好的一种。为“顺应民情”,大会主持人之一,《中图法》副主编、空军政治学院图书档案系主任张琪玉教授对这一方法作了专题介绍:“分类排架粗分,分类目录细分”的方法并非  相似文献   

15.
藏书利用率是指馆藏图书中被读者借阅的数量与全部馆藏总数的百分比。本文所论及的农业藏书(即指《中图法》中“农业科学类藏书”,下同)利用率是全部馆藏图书利用率的一部分。读者与藏书的结合,才有藏书的利用,而读者与藏书又是由读者一方和图书馆一方的各方面因素构成的。因此,藏书利用率是影响藏书利用的这些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读者一方的各相关因素包括:读者的信息接收能力、读者的需求和读者利用图书馆藏书的条件以及读者的科学文化水平、社会形势和读者的职业爱好等等,图书馆一方的各相关因素包括,图书馆藏书的数量、质量与加工深度和读者工作以及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科学管理水平和工  相似文献   

16.
清点是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我馆多年来做到了基本书库每三年清点一次,辅助书库一年一清点,具体做法是:一、制订周密的清点计划。这是保证清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清点计划应该包括清点的目的和原则、对象和范围、时间安排、人力组织、方法和要求等。这些都应筹划得当,并向全馆同志公布,以求得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17.
<正> 根据教育部(82)教供字036号文件精神,北京地区部属院校图书资料清查工作检查组(由有关院校的馆长、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及市高教局的同志组成)于83年4月6日——16日依次检查了有关院校的图书资料清查工作.这次清点各馆普遍比较重视.首先是认识明确.大家一致感到,为了搞好藏书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清点馆藏十分必要.北大馆四年多来一直在逐种书进行清点,不仅善本书、贵重书数量清,账(卡)物相符,而且全馆81%的藏书(共270多万册) 都做到了账物相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图法》第三版出版之后,我馆专门派人去北京图书馆参加了有关学习班,回来后结合本馆的实际,讨论了具体的使用方案,并马上开始采用新版分类法。新版中共有3万多个类目,涉及类、类名和注释方面的增、删、改的有1万余处,如此之大的改动,必然会给原有藏书和目录的改编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困难。现将我馆改用第三版后对改编问题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图法》(第三版)体系结构和分类标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廷成 《图书馆》1996,(3):31-33
本文对《中图法》(第三版)的体系结构、分类标引和改编藏书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图法》(第三版)兼有分类排架和情报检索的对立统一,探讨了“体系-组配”分面改造的可能,并对《中图法》(第三版)存在的问题和修订方法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图书馆1988—1990年基础业务工作是按照1988年制订的本馆三年改革方案的要求部署和实施的。三年中,重点抓了藏书建设、藏书清点、目录组织、业务规章制度的建立、人才培训等五方面的工作。一、藏书建设建立起适应情报服务工作需要的文献保障体系是图书馆基础工作的基础。基于此,三年来,我馆注重加强和改进了文献采访工作,不断为图书馆机体补充“血液”。 1.根据将我馆建成综合性研究图书馆的的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