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洋 《天中学刊》2014,(1):55-57
“和谐社会”的概念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体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价值理念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儒家和谐教育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儒家将人视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中体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即使人成为“圣人”,成为“大人”。  相似文献   

3.
姜斌 《文教资料》2007,(19):8-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和核心价值,充分发掘儒家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内容,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儒家提倡的“忠恕”思想、“孝悌”人伦、“仁、礼”道德以及“克己、修身”对在高校中进行人际关系、家庭亲情、人与社会以及自我心灵和谐的教育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座落于苏州上方山石湖风景区“苏州国际教育园”内,拥有80多年的(含前身)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传统。学院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追求和谐的审美风格。在内容上,一方面体现为弘扬人情美、人性美,生存与诗意的统一和相融;另一方面体现为对人性恶的温和消解。这些小说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性”,体现其人道主义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汪圣波 《教师》2011,(18):10-12
和谐德育是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传统和谐德育是指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人我和谐”“群己和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必中节”“仇必和解”为主旨思想的道德教育体系。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社会背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模式、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社会效用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关于“和”以及“和谐社会”的思想,归纳起来,其内容是人身心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一经传入古代朝鲜,就对朝鲜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高丽诗人李奎报的创作就明显地表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对李奎报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和理论创作两个方面。在文学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他创作风格的豪迈和创作内容的和谐自然上。在理论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他品评文章时的"求真"态度上。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历朝历代的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形态.在中国古代,“和谐”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丰富而深刻,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突出体现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等关系上.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许多可供现代社会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精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集中在“和”字及其运用之上。“和”的思想源远流长,蕴涵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精髓主要表现在五个大的文化意识范畴,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理想精神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学科之间,有着种种的历史渊源。从表面来看,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工艺美术学科不能涵盖整个发展的现代造型艺术,而更名为艺术设计学科,工艺美术变成艺术设计下设的一个专业方向。但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顺延交替或者是涵盖包含的关系,它们彼此之间各不相同,既有交叉又相对独立。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两者之间不可替代,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要重新审视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弘扬民族文化,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图腾已经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龙图腾在民风民俗、建筑雕刻、民间工艺等方面都有其现代体现,龙图腾体现着包容精神、奋斗精神、和谐精神等新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属性。对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创新,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其自身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安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现状,从民间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角度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安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民间工艺美术基本审美特征谈起,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起源演绎的审美心态及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活动的存在形式等,阐述民间工艺美术所承载的文化、道德、社会内涵以及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这些审美功效,对于更好地发展工艺美术事业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时代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方式决定了这个时代工艺美术的存在和变化。工艺美术的概念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势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以传统文化和艺术规律为本,在采用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前提下,还必须融合时代的政治、文化元素,同时结合考虑地域特色,打造地域品牌,形成传统与创新、规模与特色的中华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6.
以"非遗"工艺美术教育为特色的丽水学院艺术学院,倡导并实践在承继"非遗"工艺精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人才培养新理念,构建了"一轴两翼贯通式"的复合型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综合改革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模式与实践环节,全面实践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艺美术学院教育的现状,探讨工艺美术学院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还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提出了一些想法和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客家民间传统工艺是客家先辈们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和发展的。赣南客家民间传统工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手艺已被现代工艺所取代。保护和研究客家传统手工工艺刻不容缓,应坚持弘扬客家文化、光大客家精神、发展客家经济为主题。  相似文献   

19.
实用和审美是工艺美术的本质属性,实用性的变化实际上是使用功能的变化,实性的变化受到社会生产力与消费关系诸因素一定的制约。原始、古典、现代与后现代三种审美文化构成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体系,实用与审美的浑融互动,是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发展的动力,其突出的表现是在三个层面上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传统工艺美术法律属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上对传统工艺美术及相邻客体区分保护 ,是修订《著作权法》和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办法不能回避的问题。传统工艺美术是一各特殊的无形财产 ,其丰富的知识内涵是其他相邻客体无法比拟的 ,目前立法上对它的保护必须得到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