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汉书.南蛮传》Ban瓠说,一误将Ban瓠为犬,二误将Ban瓠为“长沙,武陵蛮”之源,此说广为流传,误上加误达1500年,本文认为:Ban瓠本为黄帝后入,归入三苗部落并成为其著名首领,罗泌《路史.论Ban瓠之妄》言之成理;与长沙,武陵蛮有关的民族族源与远古九黎部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瓜熟     
瓜生于春夏,熟于秋冬之际,比如瓠和蒌。
  瓠瓜类葫芦,叶大如掌,藤蔓勾连,瓠巨细不一,淡绿、浑圆而修长,曲线优美。秋至则瓠熟,皮转白,坚而中空,扣则响如木铎。叶尽落,唯余藤蔓,苍老如枝节。蒌为瓜中美男子,蒌生于夏,熟于秋。蒌形如橘,色红而艳,悬于庭,胜秋景也。瓠中空而能容,有纳之功能,像一只可以吸纳万物的葫芦。农家挂于檐下,有避诸邪之意。且瓠籽无数,喻为多子之兆,故《诗经》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之句。蒌有治病之功,瓜蒌叶如丝瓜,五角而多刺;瓜蒌根如白萝卜,藤如银色;瓜蒌则深绿,至秋转红,色如渥丹。道生于一,一生二,瓜是一种暗语,绵绵不绝,却是同根同缕。  相似文献   

3.
黄诚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132-136
麻阳盘瓠祭是当今世界保留得最完整的一种图腾崇拜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主要包括五月的盘瓠龙舟节和民间供奉的日常祭祀。目前,麻阳盘瓠祭正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危险,因此,应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对策,最大程度地利用盘瓠祭文化,使之朝着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辞源》载:“盘瓠,也作般瓠。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之犬,其毛五色。……”《民族词典》载:“盘瓠,又作‘磐瓠’或‘盘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名。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有关盘瓠的记载数《后汉书·南蛮传》最早,而《山海经·海内北经》、《宋书》、《魏书》、《南史》、《湖南通志》、《辰州府志》等文献,都记载着盘瓠的起源。盘瓠的后裔瑶族的《过山榜》、畲族的《狗皇歌》等也较详细叙述了盘瓠的起源。现今苗、瑶、黎、  相似文献   

5.
钟益 《读写月报》2023,(1):30-31
<正>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选编有《五石之瓠》一文。对其中的“瓠落无所容”,教材的注解为“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笔者认为此处注解有待商榷。“瓠落”一词常用义有二:一是指“大貌,空廓貌”;二是指“潦倒失意貌,犹落拓”。教材将其注解为“宽大”,释义准确。但将“无所容”解释为“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则有违文句本意。  相似文献   

6.
盘瓠神话历采都被认为是五溪蛮的祖先神话。在传世文献记载的盘瓠神话中,盘瓠的形象以神性为核心,而在麻阳的民间故事中,盘瓠的形象逐渐向人性转化。麻阳县盘瓠文化深受楚文化和蚩尤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贵州的"佯僙人",经调查、识别后认定为毛南族。有史籍称"佯僙人"是"盘瓠后裔"。在田野调查中未见贵州毛南族有"盘瓠信仰"的遗存,但却存在"嗜食狗肉"的食俗。这其中关系很有探析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任志强 《文教资料》2009,(28):106-108
有关盘瓠神话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东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后南朝宋人范晔将盘瓠神话列入正史.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对盘瓠神话的族属、起源地、主要人物以及相关历史记载等多方面来考察.得出盘瓠神话的历史原型应是历史上的楚与卢戎之战。盘瓠助战受封的历史传说之所以能演变成神话,图腾标志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盘瓠神话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研究盘瓠神话,对于认识我国古代民族的社会生活、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古代汉文献中记载的盘瓠神话以及湘西地区民间盘瓠神话的研究分析,以探讨神话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苗族服饰中的盘瓠形象结合历史文献以及苗族传说来探寻苗族的盘瓠崇拜意识,可以揭示出苗族盘瓠崇拜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正>何光岳在《论盘瓠起源、分布与迁徙》(见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1989年第4期)一文中,通过对“盘瓠”一词的音义考证,认为神话盘瓠氏为葫芦之意象,而葫芦之所以能演化为神话,是因为它“适应性强,能在亚热带的潮湿和干旱地区生长,不论土壤贫瘠肥沃都能种植。因此在原始社会时期,野生的葫芦到处都有,成为原社会人们采食的植物,是我国古老的蔬菜栽培植物之一。”在“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支配下,于是产生了对葫芦的崇  相似文献   

12.
盘瓠是苗、瑶、畲等族共同敬奉的民族图腾,盘瓠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遍及湘西以及渝、鄂交界的苗族和瑶、畲族聚居区。湘西境内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聚居着十多个民族,其中一半以上为苗族,每年农历五月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盘瓠祭祀活动。在为期十多天的盘瓠祭祀活动中,传统祭祀音乐一直贯穿始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心理。论文着重介绍了湘西麻阳苗族盘瓠祭祀音乐中的龙歌和舞蹈。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蚩尤是南蛮的上古远祖,涿鹿之战被黄帝擒杀.兼论九黎、三苗、盘瓠、梅山蛮等的族源和迁徒.  相似文献   

14.
邓书欣 《作文》2023,(12):43-44
<正>一、《五石之瓠》的比较分析内容(一)宋人对“不龟手之药”的用法与客对“不龟手之药”的用法在《五石之瓠》中,庄子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宋人善于制作使手不皲裂的药,世代进行漂洗衣物的工作。这是“不龟手之药”的一个用途。客在听说宋人拥有使手不会因受冻而皲裂的药,就将药方购买献给吴王。在吴国与越国的战争中,吴国的战士因为使用了“不龟手之药”,士兵的手不会因为受冻皲裂,所以拥有了打胜仗的重要条件。这是“不龟手之药”的另外用途。  相似文献   

15.
狗取谷种的神话是物种起源神话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类型,其故事结构与盘瓠神话十分相似,具有发生学上的关系,但仅从这两个故事本身难以断定其产生的先后。盘瓠神话与蚕马神话也十分相似,从盘瓠神话的一些细节可以判断出它是从蚕马神话演变而来,蚕马神话更为原始。因此,可以推断,狗取谷种的神话当来源于蚕马神话,并经历了盘瓠神话这一中间传播环节。  相似文献   

16.
蠡测是以蠡测海的略语。蠡的由来和它的音读 ,历来说法不一。蠡 ,在这里是水瓢。这瓢是什么瓢 ,也历来说法不一。其实 ,瓢是与匏连在一起的。瓠和匏是两种植物 ,它们都是葫芦的变种 ,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神话传说中 ,葫芦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瓠壶匏古书上是相通的。葫芦有狭义和广泛之分 ,古代多指广义而言 ,故瓠瓜匏瓜葫芦混淆不分  相似文献   

17.
“龙麒”(龙犬)考释畲族家世神话——畲族崇拜之图腾盘瓠,其形象,据古籍及民间言传,多说其为犬。最早见于《风俗通》(即《风俗通义》,汉末应劭撰编),其后散见于《山海经》、《搜神记》、《晋纪》、《玄中记》、《后汉书·南蛮传》等著作,其中以《后汉书·南蛮传》(卷七十六)记述最为详细: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尅,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之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 ,苗、瑶、畲都曾是畲田民族 ,其中瑶、畲最为典型 ,畲田的历史很长 ;苗、瑶、畲也都有盘瓠崇拜 ,但是苗族的盘瓠神话已经衰落 ,且流传范围很小 ;畲田民族对渔猎有很强的依赖性 ,而盘瓠神话恰是渔猎经济的表现 ,盘瓠神话在畲田民族中产生并流传至今。梅山文化的内核也是渔猎经济的产物 ,比较苗、瑶、畲的情形 ,文章认为勉瑶先民是梅山文化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小说与苗族盘瓠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在湘西苗乡长大,且自身有着苗族血统,他的小说创作深受苗族盘瓠崇拜的影响。作为盘瓠崇拜实体的狗是沈从文描写得最多最鲜活的动物,他笔下的狗或是男女性爱的隐喻,借其雄强的生命力来对抗现代都市男性的“阉寺性”,或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守护神,抵御外来文化对苗族文化的冲击。盘瓠崇拜赋予了沈从文小说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汉文化的影响也是沈从文不可回避的,其对苗族盘瓠崇拜的叙写不同程度地涂抹了一层汉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题1:今有坦高九尺,瓜生其上,蔓日长七寸;瓠生其下,蔓日长一尺。问几何日相逢?瓜瓠各长几何?(选自《九章算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