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999年3月24日 星期三 晴 黑山 北约的空中打击是今晚8点左右开始的。想不到当我们还在黑山出差的时候,战争就开始了,而就在几分钟以前还是和平。对我们来说,其间只有10分钟的时间可以去为战争的到来做好准备,因为在7点50分,我们同贝尔格莱德进行的通话无故中断了,怎么试也未能再联系上,不曾想到原因就在于战争到来了。 正是千家万户坐在餐桌旁的时间,但北约为南斯拉夫人民送上了一道罪恶的“菜肴”。  相似文献   

2.
13分钟惊魂!     
4月7日下午,我预订了晚上8点钟的卫星传送,准备向国内发回现场报道“告别贝尔格莱德”。根据我以往的经验,晚上8点钟到8点IO分,是最后的“安全时间”,北约一般都是在晚上8点10分以后开始轰炸贝尔格莱德的。晚上7点,中央电视台三楼卫星主控通知我,我原先预订的卫星时间不可用,改在8点25分到8点35分。当时我一听就感到不妙。因为这个时间正是北约的空袭时间。中央电视台负责新闻的副台长李东生在前一天和当天两次通知我们:从爱护你们的生命出发,要求从7日起不要再到塞尔维亚电视台传送新闻。因为根据国内所掌握的情况,北约将在近…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4日,我在贝尔格莱德市区采访,准备写一篇《轰炸前的贝尔格莱德》。晚上8点多钟,我刚写完稿子,正向国内传送。隐约听到远处传来“冬冬”的两声闷响。这是什么声音?我一下子警觉起来。没过几分钟,离贝尔格莱德75公里远的诺威萨德市的一个南斯拉夫朋友打电话告诉我,诺威萨德遭到三枚导弹的轰炸。我立刻意识到,刚才两声闷响就是轰炸声。嚷了好几个月,这一次,北约这只“狼”真的来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应该说对战争状态下的混乱情况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战争爆发后的头三天,由于北约的电子干扰,南联盟通讯一片混…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宣布:北约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作为CCTV的记者,我明白自己遇到一个难逢的机会。当晚11点,我为《早间新闻》作了电话报道,凌晨4点又根据战局的最新发展为《新闻30分》作了第二个电话报道。3月25日当地时间晚上8点,贝尔格莱德响起了北约空袭的轰炸声,北约轰炸了贝尔格莱德的一个军用机场和一个飞机制造厂,强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能感到和看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战争,什么是恐惧。3月26日,我和王晓琨同志前往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采访。在国防部…  相似文献   

5.
敢为天下先──我在波黑采访中的二三事胡锡进当1994年4月10日,北约空军首次空袭波黑塞族阵地时,一个长期以来北约将直接介入前南斯拉夫战争的预言,终于应验了。10日晚在贝尔格莱德记者站听到这个消息,我甚至没有顾上办手续,就于第二天凌晨3时开车奔向波黑...  相似文献   

6.
“将近二十年了,我的嘴巴好像一直上着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是经不起推敲的” ——沃尔特·克朗凯特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巴尔干半岛进行着两场战争,一场是为将南斯拉夫军队赶出科索沃的空中打击;另一场战争则是在宣传战线上进行的。在第二场战争中,西方主流媒体已经不仅仅是在报道新闻,而是一直起着为北约战争机器推波助澜的作用,已经成为其战争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北约看来,战争的最后胜利必须要依靠舆论的胜利,打赢舆论战是赢得现代化战争的先决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北约集团加强对媒体的控制和利用,西方主流媒体则在集团利益下与政治权利形成一种经过预谋的“谐振”,实际上是在利用宣传工具任意涂抹历史和现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教授埃德温·埃默里在他的《美国新闻史》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新闻史就是人类长期以来为相互自由传播而斗争的历史……有不少男男女女进行了持续的努力。”1735年,为曾格辩护的80高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在法庭上慷慨陈辞,为自由的事业进行了卓越的答辩;1787年,杰斐逊大声疾呼:“若由我来决定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  相似文献   

7.
战事报道的地位 在迎接新世纪的时候,过去一个世纪中饱受战争之苦的人类对未来的祈盼是:远离战争。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导弹对欧洲小国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却给人类投下了一个不祥之兆。战争发动者以无法令人信服的理由、绕过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公然大打出手,充分表现了其疯狂性、冒险性和对其他大国和国际社会的挑衅性。 有帝国主义存在,有各种尖锐的矛盾存在,就会有战争。这是不以善良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二十世纪无数次战争,包括将人类文明包括人类自身几乎推向毁灭绝境的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使一些人清醒。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就开始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及其集团之间的冷战。至  相似文献   

8.
陈练 《航空档案》2004,(8):22-23
F-117是世界上第一种实战的隐形战斗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部署,然而,在1999年初的科索沃战争中第一次被击落。科索沃战争于3月24日开始后,北约联军猛烈空袭南联盟防空部队。其中,开战头两个晚上,北约从空中和海上空袭了南联盟境内90%的防空目标。美国空军驻霍洛曼基地第8远征战  相似文献   

9.
此次南斯拉夫同北约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抗击外敌侵略的正义战争。南斯拉夫是个人口不过一千多万的小国,对手却是以美国为首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某种悲剧色彩。这两点决定了中国记者在报道时不再冷漠,将自己的感情和立场融入到文字与照片中去。我在南斯拉夫已经工作三年了,我似乎习惯了喧闹的大都市生活,总觉得优雅清静的贝尔格莱德这个小城市有些单调。然而久居此地,不能不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某种感情。虽说是名外国记者,但我不知不觉间已将自己划入贝尔格莱德的普通市民之列了。也许正是…  相似文献   

10.
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前几天,多数外国使团及其侨民便陆陆续续撤离了贝尔格莱德。那几天,从60年代起就非常开放,从来没有把外国人当“外国人”看待的贝尔格莱德,大街上已经难得见着几张外国人的面孔了。但是,当时还有大约两千名中国侨民因各种原因滞留在南,仅首都贝尔格莱德就有近千人。他们中多数是在此自费留学者和经商者。由于形势日益紧张,我驻南使馆去年10月就开始做撤侨的准备工作了。今年2月巴黎和谈期间,使馆判断局势可能恶化,便将撤侨工作提上了日程。使馆一面着手准备撤侨,一面向旅南侨胞提出了以下几条可行性建议:全…  相似文献   

11.
南斯拉夫时间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同志殉难。延续一个半月的战地日记被拦腰斩断,许杏虎的《亲历炮火》专栏就此定格在人们尚没有料想的瞬间!逝者已逝,生者还在悲愤与怀念。战友挥就悼文:虎子,你活在我们心中;网友泪洒祭文:跟杏虎说话;故人汇聚许家,为英雄扎设灵堂;电函、信件像雪片般飞来。正如一位读者的来信中所说:我是通过战地日记认识许杏虎的。3月24日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以来,许杏虎就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这场战争,逐…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以来,西方各主要新闻媒体开足马力,集中一大批优秀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不断就空袭科索沃以及南联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大量的集中报道,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史上的重大事件大作文章,在扩大发行量和提高收视率的同时,也间接起到了为北约政治和军事领导人造势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开始站到北约一边,支持空袭和对南联盟发动地面战争。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早已把媒体作为武器系统的一部分精心设计,巧妙利用。 寻找新闻卖点、挖掘独家新闻一向是西方各家媒体处心积虑加以实现的第一要务。这次科索沃危机以及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更成为各家主要媒体炒  相似文献   

13.
白牧川 《军事记者》2006,(11):38-39
如果我们把舆论战发展史和现代战争史作一个对照,可以发现如下主要对应关系:报纸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广播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电视战——越南战争,网络战——科索沃战争,媒体立体战——伊拉克战争。传媒科技的最新发展被不断应用于舆论战,为整个战争服务。随着战争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媒体逐渐成为军事打击和舆论战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力量。一、网络媒体在舆论战中的第一次运用科索沃战争是网络媒体参加的第一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网络媒体有组织与自发相结合向全世界进行报道、发表评论的战争。战争一开始,北约就利用国…  相似文献   

14.
住手!北约     
北约对南联盟军事打击的第一阶段4轮轰炸尚未结束,索拉纳就宣布将进行第二阶段的更大力度的袭击。在几天的轰炸一无所获的情况下,北约已失去了理智和良心,正在走向战争狂的深渊。迄今为止,北约已动用了包括F16、F18、F117、幻影、旋风及从未正式使用过的B2等100多架最先进的战机,飞行500多架次,发射了400多枚导弹,几百颗炸弹,对南全境进行不间断的轰炸。尽管北约不认为这是一场针对百姓的战争,但平民伤亡及民用设施的损失在与日俱增,所有的人们应该看到,这是一场背离初衷的战争。北约的对手是个弱小的南斯…  相似文献   

15.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南联盟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的一座大桥昨天被炸,当地市民悲愤不已。请看本台记者的现场报道。画面 记者站在断桥前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位于南联盟北部重要城市诺维萨德向你做现场报道。北约在今天清晨轰炸了连接诺维萨德两岸的这座大桥,这是北约第一次对南联盟境内的重要的交通设施进行轰炸。画面 采访一位先生解说 (配音)先生你好,你知道北约是在什么时候轰炸这座大桥的?“大约是今天凌晨5点左右吧。据我知道,北约共发射了两枚炸弹,其中一枚没有击中,另一枚炸毁了这座大桥。”画面 一组诺维…  相似文献   

16.
利比亚内战爆发后,走势一波三折,反对派武装在得到北约支持后,从最初的节节败退到稳住东部阵地,再到战事胶着,直至最后一鼓作气攻人首都的黎波里,建立新政权.能作为战地记者到冲突地区进行报道一直是我的梦想,所以在战事开始后,我和同事便率先进入利比亚,见证了战争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科索沃战争说起 1999年3月25日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记。这一夭,美国和北约的炸弹一枚接着一枚地落在南斯拉夫境内科索沃的土地上。 那天凌晨,我和同事们迟迟没有离开发稿的岗位。我们在等待,等待已赴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新华社记者随时可能发回的消息。果然,在北京时间凌晨3点钟,我们的记者传来第一条充满战争气息的稿件——《普里什蒂纳上空首次响起空袭警报》。15分钟后,我们又收到了《科索沃听到剧烈的爆炸  相似文献   

18.
这几天贝尔格莱德每天都下点小雨,夜晚也总是阴云密布。按以往的经验,北约的飞机该不会光顾了。可恰恰相反。就在北约准备庆祝成立50周年的前夕,对南联盟的轰炸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升了级。20日晚上刚躺下没多久就被两声巨大的爆炸声震醒。我从床上跳起,打开窗子观察时又响起了第三声,紧接着一股轻微的热浪扑了过来。我的第一感觉是离我们所在的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最近的联盟大厦被炸了。刹那间一种无名的悲哀从心底升起:前些日子曾鬼使神差般地拍摄了一些可能被炸毁的建筑,担心有一天它们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永远消失。难道这果真应验…  相似文献   

19.
自从北约空袭南联盟以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威胁。战争并没有远离我们。有战争,就有战争报道。战争报道既是军事报道的集中表现,也是最受社会关注和媒体看重的新闻热点。身为一名军事记者,在热切关注这场战争的同时,不能不对新形势下战争报道的地位、作用及如何搞好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争报道等问题,作一番重新认识和思考。一、战争报道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战争是国家、民族、阶级或集团之间利益矛盾尖锐到不可调和时的产物,是十分典型的突发事件,其爆发和发展进程都具有突出…  相似文献   

20.
科索沃问题一直是新华社关注的热点。自3月24日北约空袭南联盟以来,新华社三名前线摄影记者发回了数百张照片。回顾三个月来的摄影报道,可以看到新华社对世界热点的摄影报道所实现的跨越。 这次战役性报道延续时间长、地域跨度大,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之后,整个事件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演变,从国际到国内、从遥远的战争到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从对南联盟人民的关切到对中国同胞遇难而引发的示威游行、各种新闻因素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新华社充分发挥摄影报道的形象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国内和海外读者展示了这场战争给南联盟各族人民带来的灾难、南联盟人民悲壮不屈的精神、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实质、中国人民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