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吕高强 《语文天地》2014,(10):50-51
在《(史记〉选读》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按必修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来上——重言轻文,以教师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串讲为主。探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受“不管怎么变终得要高考”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面对选修课的教学,教师有种种的“不放心”,一些教师就势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自己给自己套上了“镣铐”。这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2.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中学的选修课不同于大学,有其基础性的一面。《〈史记〉选读》作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化论著系列的选修课本,其文言文本的性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整体把握论著内容,提高母语素养,这是课程"基础性"这一层面的任务。因此在教学《〈史记〉选读》的过程中仍应指导学生加强诵读,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史记〉选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至今使用已有数年,也已修订几次,在省内甚至全国都赢得了好评。但作为一门选修课教材,苏教版《〈史记〉选读》不够严谨,科学性、学理性不足,存  相似文献   

4.
袁玉英 《生活教育》2012,(18):39-41
通过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史记〉选读》从教材和教法两个方面的反思,并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探索,提出了使《〈史记〉选读》教学更加有效、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老师的《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有不少亮点. 一、定位合宜,体现了选修课的教学特点 《刺客列传》选自苏教版先修教材《〈史记〉》选读.  相似文献   

6.
张正平 《教学月刊》2011,(10):53-55
从2006年11月起,苏教版《(史记)选读》作为选修教材全面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它与必修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教与学中更强调教与学的“选择性”,强调“自主地选择”.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但是经过五年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在高中现实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史记)选读》教学和必修课教学几乎没有两样。  相似文献   

7.
王苏国 《语文天地》2014,(31):48-49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肯定《史记》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等史学方面无与伦比的价值,后句肯定《史记》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气势纵横、感情充沛、形象逼真等精彩绝伦的文学艺术价值。《〈史记〉选读》学习能让学生“以史明鉴”,明辨是非曲直,获得人文素养的滋养;丰厚文言知识、获得人物形象描写、性格刻画等写作能力的提升。一、《〈史记〉选读》教学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8.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为后代史学家编写历史提供了示范,尤其是司马迁正直不屈的精神品质,影响了一代代后人。《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全面系统地了解《史记》的体例特点、人文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自身的品位,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史记〉选读》的教学要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使学生领略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明确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从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其实是对必修课程的重复,比如作为文言读本的《〈史记〉选读》,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鲁迅作品选读》,与《〈论语〉〈孟子〉选读》《〈史记〉选读》同属文化论著研读系列,一个模块36学时,可在9至10周(半学期)内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检测。  相似文献   

11.
课堂缘起 语文版高中选修课教材《〈论语〉选读》共有15课,每课都是教材编写者根据一定的主题组合《论语》有关章节而成.《论语》本身为语录体,课文又是打破原书的章节重新编纂,所以,《〈论语〉选读》难教,而《中庸之道》尤甚.笔者在某校试教了《中庸之道》,下面是教学过程以及与几位教师的访谈.  相似文献   

12.
《〈论语〉选读》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的一本。如何教好经典?此一问,成为了萦绕在广大教师心头沉甸甸的一问。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论语〉选读》教学五法。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试从教师、学生、课堂三个视角探讨《论语》教学在语文课中承担的角色以及《论语》选读的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语文味,寻找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既能体现选修内容的侧重点,又能守住语文教学之根本。一、教师视角:寻找需要"教"的契合点在实际课堂教学《〈论语〉选读》时,教师总在"文  相似文献   

14.
陆琦 《文教资料》2011,(30):51-52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中,主要人物孔子的言行贯穿始终。教师应打破编者选文的逻辑顺序,立足原典,“散”而能“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现真实的孔子。这理应成为《〈论语〉〈孟子〉选读》重要的教学定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论语〉选读》纳入高考内容后的教学方向,认为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文言教学思想。结合2009高考试题的导向信息,作三方面的探究:一是教师需传达出《〈论语〉选读》的平常理,二是让学生唱出《〈论语〉选读》的多彩音,三是师生今读《〈论语〉选读》的辩证性。  相似文献   

16.
徐蓓 《语文天地》2014,(12):17-18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同时又是一部语言卓越,充满思想和艺术魅力的文学经典,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江苏省高中阶段设置《〈史记〉选读》作为选修科目,它对高中学生的文言能力、写作、思想具有很好的陶冶作用,进行《〈史记〉选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情和考情等综合考虑,引导学生亲近《史记》,喜欢《史记》,让《史记》的文言知识、人物思想、精神光芒既照耀学生的高考.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通常安排在高二上学期,可以和《必修五》的教学交叉进行,也可以自成一体。说实话,学生对于这样密集的大容量文言文学习是很有畏难心理的。因为他们学过的文言文篇目并不多,很多文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都还不够。从《〈史记〉选读》的篇目来看,文章普遍比较长,知识点密集,难度较大;但故事性强,人物个性鲜明,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  相似文献   

18.
王钱 《语文天地》2011,(7):15-16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又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中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敢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史记》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苏教版《(史记)选读》节选了《史记》中很多名篇,虽然苏教版《〈史记)选读》是节选,但滴水可见整个太阳的光辉。学习、阅读《(史记)选读》要把握以下三个价值: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史记〉选读》共分八个专题,其内容涉及司马迁其人其事、《史记》的体例、《史记》的史家传统、《史记》的理想人格、《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陆琦 《文教资料》2011,(29):38-39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的教学,具体方法的选用向来令广大教师“疾首蹙额”。作者结合数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主问题”、“建构型”及“对话式”等三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