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望洋兴叹”一词,现在已经成为某些人制造新型成语的模式了,只需把第二个字加换新的内容就行了。看起来是多么地容易而又有“新意”。让我们看看这个成语的来历。《成语词典》曰:望洋,亦做“望羊”,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又如语本《庄子·秋水》曰:……河伯始旋  相似文献   

2.
“望洋兴叹”一词,现在已经成为某些人制造新型成语的模式了,只需把第二个字加换新的内容就行了。看起来是多么地容易而又有“新意”。让我们看看这个成语的来历。《成语词典》曰:望洋,亦做“望羊”,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又如语本《庄子·秋水》曰:……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清吴研人《糊涂世界》卷六:……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至此,我们知道了望洋是个单纯词,如同徘徊、朦胧、葡萄等词一样,是不能拆开读的。而往往有些记者编辑望文生义,更有加以发  相似文献   

3.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事,号曰《吕氏春秋》。布成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七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子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这个“一字千金”到底是什么用意?吕不韦以千金之悬,真的就是为了要别人给他编的那部《吕氏春秋》作一字之“增损”么?  相似文献   

4.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国语·晋语·谏魏献子纳贿》)《国语》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书,是分国记事的,注意记录语言,所以称《国语》。全书分《周语》《鲁语》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7月7日发表的《以史为鉴——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社论中,用了“荦荦大端”这句成语。有读者问:这句成语作何解释,为什么有的报纸刊作“荣荣大端”?荦,音 luò(洛)。《现代汉语词典》对“荦荦”的解释是:“明显的要点或是主要的项目”。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中国记协俱乐部里,记者和诗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兴致正浓时,记者问:“诗人今年几岁?”答曰:“千岁,鼻祖五千岁。”诗人问:“记者今年年庚几何?”答曰:“记者今年九十九。”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幽默、实在而又不玄乎。“诗人千岁”隐喻我国最早的诗歌专集《诗经》已有千年的文明史,“鼻祖五千岁”系指五千年的文明史。然而“记者今年九十九”也是有根有据的。记者,即新闻记者。在我国最早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上海《申报》,一篇题为《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的文章中。从1905年到2004年,正好九十九岁。1905年以前,…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读报中,经常发现“下里巴人”被作为“人”来使用,或者说当做“乡下人”来使用.实际上,“下里巴人”并不是“人”. “下里巴人”这个成语,源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之……客有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唐代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13日《新疆日报》有一篇文章说:“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负责财务管理的领导,头脑一定要清醒,不要做亡羊补牢的事.”看了这句话,不禁使人疑窦丛生:“亡羊补牢”是为时不晚呢,还是为时已晚?这样做应该肯定呢,还是应该否定?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来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7月7日发表的《以史为鉴——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社论中,用了“荦荦大端”这句成语。有读者问:这句成语作何解释,为什么有的报纸刊作“荣荣大端”? 荦,音luò(洛)。《现代汉语词典》对“荦荦”的解释是:“明显的要点或主要的项目”。《史记·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新华社在播发这篇社论时,把“荦荦大端”错成“荣荣大端”,因此,有的报纸在转发时也跟着错了。“荦”与“荣”,无论形、音、义都是  相似文献   

10.
张港 《新闻三昧》2005,(3):54-54
现在对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的解释是:有一个燕国人,到了赵国都城邯郸,看到那里的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着学了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家。学人家学得不像,固然可笑。可一个好好的人非要去学走路,这更为可笑。看着可笑其实并不是可笑,实际上,这个人并不是因为邯郸人走路好看才去学的,邯郸学步另有原因。“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是庄子驳斥辩论家公孙龙的话。原文为:“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  相似文献   

11.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③?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④,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⑤?”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⑥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⑦,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⑧也?叶阳子⑨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⑩,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11)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12)?彻其环  相似文献   

12.
[原文]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相似文献   

13.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  相似文献   

14.
透视《中国国家地理》的风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差异之美与变化之美是我们的独特风格问:2000年为什么把《地理知识》改名为《中国国家地理》?是否拷贝了美国《国家地理》? 答“国家地理”是—个媒体类型,这个媒体类型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校的教材里就有专门的章节来论述,近年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几本书里也有对这种媒体类型特质、要素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5.
原文;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  相似文献   

16.
木人石心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不动心。这句成语见于《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晋朝时候,江南有一位学问渊博,以雄辩著称的人,姓夏名统。有一次夏统到京都洛阳去,洛阳有一个任太尉之职的官僚叫贾充,他知道夏  相似文献   

17.
《隋书》卷七十五《刘炫传》载:(牛)弘尝从容问炫曰:“案《周礼》土多而府史少,今令史百倍于前,判官减则不济,其故何也?”炫对曰:“古人委任责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繁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虑复治,锻炼若其不密,万里追征百年旧案。故谚云:‘老吏抱案死’。古今不同,若此之相悬也,事繁政弊,职此之由。”弘又问:“魏、齐之时,令史从容而已,今则不遑守舍,其事何由?”炫对曰:“齐氏立州数十,三府行台,递相统领,文书行下,不过十条。今州三百,其繁一也;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目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其繁二也。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其可得乎?”弘甚善其言而不能用。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图书馆学刊》1984年第一期登载的周惠东同志《“兼收并蓄”是藏书建设的重要方法》一文(下面简称《方法》),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兼收并蓄”本质含义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兼收并蓄”原作“俱收并蓄”,最早出现在唐代韩愈的《进学解》里。这个成语的本质含义是“一律收藏储存”,以后,这个成语演变成“兼收并蓄”,清代阮葵生在他的著作《茶余客话》卷十六中就引用了这个成语。虽然“兼收并蓄”取代了“俱收并蓄”,但是,在漫长的一千一百多年里,这个成语的本质含义仍然是固定不变的。《方法》一文也肯定了这个成语的本质含义,莫名其妙的是,肯定之后又加上了这么一句:“现在可以解释为,多  相似文献   

19.
杂——编辑的职业优势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编辑工作,早先是不是包括在这个“常言道”里,笔者缺乏考证。不过它也是一行——以他人作品为其劳动对象的一行,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既是一行,自然也应有本行的“状元”。那么,“编辑状元”,以何见长?它比起其他行业来,应该有哪些职业上的优势?概之以一字破底,曰“杂”。  相似文献   

20.
“惟一”或者“唯一”的释义是 :只有一个 ,独一无二。以前都是“唯一” ,近些年多被改成了“惟一”。是“惟一” ?还是“唯一” ?到底哪个更准确 ?在古籍中 ,唯、惟、维三字通用 ,在《词源》“惟”字的注释下特别说明 :《尚书》用“惟” ,《毛诗》用“维” ,《左传》用“唯”。从字源上看 ,唯、惟都不是“只”“独”“仅”的本字。《说文》曰 :“惟 ,凡思也 ,从心 ,隹声” ;“唯 ,诺也 ,从口 ,隹声” ;“维 ,系车盖维也 ,从系 ,隹声”。就是说 ,“惟”的本义是思 ,考虑 ;“唯”的本义是答应 ,应答声 ,成语“唯唯诺诺”中的“唯”就是它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