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资讯     
升学率和学校考核“脱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指标。这是上海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保升学率和学校考核“脱钩”。将升学率与学校水平高下相挂钩曾是教育系统的“惯例”。高升学率意味着学校可以拥有更好的名声、更优质的生源、更多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资源倾斜,这些都曾引发各所学校对学生层层加码,以“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新通过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除了取消学校考核中的升学率指标外,“减负”的内容还包括: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推销或…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推出五项严格规定,量化考核全省各地中小学"减负"工作,对违反"五严"规定、有严重问题的地区和学校实行评优"一票否决"。五项严格规定:严格禁止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县(市、区)、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严格控制学生  相似文献   

3.
1994年11月10日,国家教委在《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中,曾明确规定:“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和教师,不得给学校、学校也不得给教学班和教师下达学生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的指标;不得以此排列学校、教师、班级的名次,也不得以此作为评价他们工作好坏,进行奖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减负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负不是教育改革的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为减负而减负。“越减越重”的减负怪圈如何突破?学界流行着“只要中考与高考以考分为本的人才选拔模式不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就很难取得减负实效”的舆论。因此,减负陷入了仅依靠改革学校与评价制度的误区。  相似文献   

5.
刘尧 《江苏教育》2012,(35):25-26
教育评价追求教育公平是世界性的教育难题,也是我国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难题之一。我国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主要围绕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以及考入重点学校的比例等指标评价教师和学校。虽然这样的评价在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缺乏对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评价,导致学校走上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以抢夺优质生源为工作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2004,(12):94-94
上海近日通过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指标。这是上海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保升学率和学校考核“脱钩”。  相似文献   

7.
信息     
教育部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摘自2009年2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科学》2008,(1):97-97
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部委     
《教育》2013,(31):12
加大曝光查处力度,推进中考制度改革教育部近日公布的"减负万里行"活动督查情况通报指出,对于违规办学的学校,要加大曝光、查处力度,同时要积极推进包括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中考制度等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根据"减负万里行"活动的统一部署,各地对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进行了自查,教育部也对8个省份进行了抽查。教育部发出通报指出,总体来看,各地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均按照有关要求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  相似文献   

10.
部委     
《教育》2013,(11):12-12
加大曝光查处力度,推进中考制度改革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减负万里行”活动督查情况通报指出,对于违规办学的学校,要加大曝光、查处力度,同时要积极推进包括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中考制度等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郝增  张春旭 《河北教育》2014,(10):40-41
科学的教育评价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推动素质教育和促进师生全面发展超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教育体系内外部多方面的原蹦,出现了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来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导致了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传授轻全面育人等问题的出现,严霞影响了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一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教育评价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往往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例如,当我们以学生考试成绩与升学率作为教育评价的唯一指标时,学校就会成为师生追逐考试分数、开展"应试竞赛"的场所。这样的学校是压抑的,教师在这里体会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学生在这里体会不到生命成长的真正意义。为了发挥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学校以正确的学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09,(5):10-10
本刊讯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为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刚刚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可见,长期困惑我们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教育有着许多应当进一步发扬的优良传统,但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例如,把学生考试成绩绝对化,作为教育价值的终极判断标准,干扰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扭曲了培养目标和教育过程,使我国教育方针难以全面贯彻。据我了解,目前有不少地方用传统考试成绩来评判教育效果。为数不少的领导以升学率来看学校的教育质量,使不少学校不得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小学只学  相似文献   

16.
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通过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减负。《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  相似文献   

17.
部委     
《教育》2012,(28):12
国务院:三项制度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行为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家要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家校联动制度,及时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意见要求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各地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学校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高中学校科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广西教育厅出台了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规定提出,学校要均衡编班,不得设重点班,严格控制班容量,每班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5人;要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规范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籍档案管理;要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开展学生学分认定与学业水平考试;建立教师评价体系,要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2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意见》指出,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为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剐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2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意见》指出,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为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特剐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