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每次到无锡去东林书院都要去东林小学,每次去东林小学也都要去东林书院,因为这古代的书院和现代的小学原本是一体的,尽管数年前无锡地方政府专门建了新校舍,将小学迁出,但在东林小学依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东林之风,当年东林学子秉承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今天仍然是东林小学的主要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2.
东林书院,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不仅如此,钱穆还说:东林书院是"近世学术思想之先导"。当我们在明史大背景下观察东林书院时,我们的思考便很自然地凸现钱穆的"先导"一词。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贞十七年(1644)的276年,明王朝统治中国。史家指出:"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朝代……也孕育着新的因素的萌芽,酝酿着新的文明的发生。"(《中华文明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所讲的"新的因素""新的文明"主要表现为:一是明代的生产力水平达到封建社会最高峰,科  相似文献   

3.
樊树志先生提出“东林非党”论,曾引起学界的较广泛争鸣。东林究竟是不是朋党,首先应该看史籍的记载情况。自明末以来的众多史籍都反映东林是朋党。具体来说,一部分史籍认为东林是由书院逐渐转化为朋党,另一部分认为东林书院重建之始即为朋党。  相似文献   

4.
天启五年(1625),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中心,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主持者均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密切的盟员关系,开放的学术交流,在生存抑或毁灭的党争大背景下,一扫王学之流弊,复揭程朱之中天。  相似文献   

5.
1、“东林书院,本来是宋儒杨龟山创立的书院。”东林书院旧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门附近,现在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书院东侧门旁墙中,嵌竖着一块长一公尺左右的铜牌,上面镌刻着董必武同志于一九六二年亲笔书赠的题诗:“东林讲学继龟山,高顾声名旧史传;景仰昔贤风节著,瞻楹履阈学弥坚。”  相似文献   

6.
天启五年,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首,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其主持者皆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略与东林同,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彼此交往不断,一扫王学流弊之迷雾,而使“程朱之说复揭中天”。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修复我省著名的历史遗迹──无锡东林书院。现在第一期修复工程,正在施工。修复后的东林书院,将向国内外参观者开放。东林书院是八百多年前宋徽宗时福建学者杨时建立的。杨时,号龟山,曾受学于理学家程颐。杨时在无锡讲学十八年(公元1111-1129年)。他当年讲学的场所,称为“东林书院”,一称“龟山书院”。杨时离开后,无锡人士在书院东面,建造了“道南祠”纪念  相似文献   

8.
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末政治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东林书院与明末政治的密切关系熊红书院推动了我国学术发展和乡情教化的传播。明末东林书院以其讲学活动关注政治、志在世道的特色而成为书院史上的一朵奇葩,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再现了我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传统。一、为什么东林书院和明末政治会产生密切...  相似文献   

9.
<正>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唐宋至明清时期为最盛。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一说,但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说法不一。在笔者看来,河南商丘南湖畔"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在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还有石鼓书院、徂徕书  相似文献   

1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撰写的一副楹联,至今高挂在无锡东林书院依庸堂屏门两侧。东林书院,我国著名的古代书  相似文献   

11.
东林书院在无锡东门苏家弄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东林书院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由当时的理学名家杨时创建。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谥文靖,福建南剑州西镛龙团池(今福建将乐县北门)龟山下人。杨时青年时代师事程颢,...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创办于1902年,其前身即历史上著名的"东林书院",在学校百年办学史上,涌现出众多英才。学校依托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校训"勤毅朴诚"的熏陶下,形成了"求真、崇美、向上"的校风。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13,(16):12-12
石桌静立,粉墙黛瓦,翠竹环绕,一派幽静清雅的江南书院之景。七宝中学校内的这栋古色古香的三层建筑,便是"学子人文书院"。外展的屋檐和飞翘的斗拱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之美,前端仿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更显古朴厚重。在人文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东林小学创办于1902年,其前身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林书院。学校秉承书院精神,传承、发展东林文化,历经百年,薪火传承,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众多英才: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薛暮桥,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文坛巨匠钱钟书,著名教育家潘梓年,乒乓球世界冠军惠钧  相似文献   

15.
东林小学原为“东林学堂”,其前身即历史上有名的东林书院。1903年,东林选派顾倬去日本弘文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校长,施教新学,在课程上增加了史、地、数理、体操、图画、唱歌、手工等课,重视国民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保存至今的书院之中,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是名气最大者之一。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之中,为众人所熟知,至今仍富有时代气息的,大概要数无锡东林书  相似文献   

17.
东林书院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人教版)第二册有一幅题为“江苏无锡东林书院”的插图。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坐落在江苏无锡东门,东、南两边临河,左峙城垣,西映惠山,北近市井。  相似文献   

18.
樊树志先生在其论著中提出了“东林非党论”的观点,李庆先生对此提出了质疑。实际上,“东林党”最先的确是政敌对东林人士的诬称,东林人士并没有组党的意识,称之为“党”或“政治性团体”均不恰当。东林书院在实质上是学术性团体,但并不排除议论政治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其具体含义似不应用现代观念去界定。  相似文献   

19.
东林书院本为起于民间的学术机构,它的数位发起人,以儒家正统自居,为整合明末芜杂的思想体系作出了努力。东林人自称非党,却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而引起的党争,延续至南明。书院的兴废更与东林人的命运密不可分,成为显示朝廷政治势力消长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20.
曾任湖广道御史的郝浴所创办的银冈书院,虽没有岳麓、东林这些著名书院的规模和名气,然而对于辽北这块土地而言,不仅承载了上述书院的历史功能,而且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银冈书院起到了重塑铁岭的历史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