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有人提出“挫折教育”之说,并有一定市场,据报道还有不少人热衷于实施。但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和作法并不科学。首先,“挫折”是现实生活中的那种真受挫折,还是人为设置的挫折?如果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那么,这种挫折只是一种打击,一场悲剧,其意义不是教...  相似文献   

2.
“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时下,人们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注,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有关“挫折教育”的提法不时见诸报端,在教育行政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偶有附议引用。本人认为,“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挫折。所谓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  相似文献   

3.
提起“挫折教育”,大家也许都不会陌生。有些人认为,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养尊处优,吃的苦少,抗挫折能力差,所以有必要对其实施“挫折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然而本人认为,所谓“挫折教育”毕竟是一种新的提法,如要实施,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论证,看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究竟如何。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育负责。下面,我们就对“挫折教育”进行一番仔细审视:  相似文献   

4.
在快乐教育、赏识教育展示着它们美好一面的时候,我们渐渐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困难、害怕挫折,有的甚至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受挫力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人认为让学生多吃苦就是挫折教育,于是送学生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或者人为地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挫折。由于在挫折后没有给学生及时引导,屡屡受挫并没有令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得以提高。其实,提高学生的耐挫力需要“挫折”情境。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认识幼儿挫折教育 有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吃点“苦头”,其实不然。真正的幼儿挫折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  相似文献   

6.
面对挫折     
人的一生遇到最多的是什么?有人会说:“爱!”但是我却认为,人生遇到的最多的是“挫折”。所谓挫折,指日常生活中的挫败、失意。也许有人感到它的怀抱是冰冷的,但也有人认为它的怀抱是充满希望的;也许有人会憎恨它,但也许还有人感激它!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当今中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学生要进行“挫折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孩子在实现自己目标时暂时受挫.小到搭积木不成,大到高考落榜,都可视为一种挫折.所谓“挫折教育”就是分析受挫原因,研究受挫的心态并针对具体而特殊的个体采取的一种教育.现就班级管理中的“挫折教育”谈谈自己几点体会.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时下,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把成绩作为评估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再加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考或高考给中学生心理带来沉重的压力,他们时刻都在担心自己失败而成为落伍者,原有的青少年那自尊好胜心理将在激烈竞争威力下变形甚至扭曲.现时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  相似文献   

9.
户东启  杨帆 《教育探索》2008,(12):128-129
挫折教育作为以提高青少年挫折承受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一直以来深受重视,但由于其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误区,如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失败教育”、“痛苦教育”和“速成教育”等,致使挫折教育的实施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青少年的挫折承受力,走出挫折教育的误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社会观念影响、学习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和恋爱问题都会使学生有“挫折心理”。具体表现为冷漠、焦虑、孤僻、幻想和攻击。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咨询访谈、加强耐挫力训练、受挫折后自我心理调适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挫折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牛鼻子”。进行挫折教育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主要表现,客观分析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并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引导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挫折教育的认识分歧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学生是否缺少挫折 关于这一点,有的人认为现代学生生活条件太优越,缺少挫折磨练,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任何挫折打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而有的人却认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纷纷出现,生活于其中的学生并不缺少挫折,缺少的是教育者对处于挫折失败中的学生所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高挫折承受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调适和化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是由挫折引起的,作者认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挫折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客观外在的因素探讨了生活在一个变化激剧时代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几种挫折以及由挫折引起的各种心理失衡情绪和生理功能的变化。从理论上提出面对挫折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同时介绍了几种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重塑自我。  相似文献   

15.
刘晓明 《班主任》2023,(12):57-60
<正>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自杀、自我伤害、抑郁、焦虑等问题不断被媒体报道,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媒体在分析这些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时,常常会将其归结为“缺乏心理承受力”“经不起挫折”,常常呼吁要开展挫折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当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简单将其归纳为“心理承受力差”或“经不起挫折”也不尽然,因为挫折是无法避免的,影响挫折的因素也是多端的,况且生活中不可能处处如意,适度的挫折也是成长的维生素。因此,  相似文献   

16.
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情绪,这就是挫折。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会退缩不前,有人却能轻松面对,想法克服。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现在大多数孩子不能吃苦,受不了一点委屈。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正如巴尔说的:“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能面对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的。”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相似文献   

17.
技能训练应安排适度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失败或者叫“碰钉子”。心理学认为,挫折感是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一种情绪状态。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或在设计课题时,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有意识地让学生“碰钉子、栽跟头”,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控制情绪、心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责任感,既有利于学生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发挥,又可以为认识并参与社会竞争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这种“挫折教育”可以结合技能训练课题,适时、适度地穿插进行。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发展水平和不同程度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家庭的“过度保护”,造成学生心理普遍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抗挫折能力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学生能拥有幸福人生,家长该放手时就放手,学校应开展有效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9.
挫折是生活的常态,挫折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现状及问题,在挫折教育途径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理论基石;专业课渗透是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中坚力量;注重心理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创新形式;不同层次的挫折教育讲座是当代大学生挫折预防的有效途径;耐挫折训练是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不可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挫折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青春中期,正是人生“暴风雨时期”,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从而使其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时产生了诸多不适应,导致心理受挫,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该以认知教育与耐挫力训练同步进行,避免不良应对,在了解其挫折心理形成原因的同时,利用心理防卫机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