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对子     
某次考试考语文,我的同桌在默词的时候突然灵感来了,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求补后句,他补了句:恰似一道红×卷上留(原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老师毫不客气地在卷上打了个×。他还沾沾自喜地说:“原来我的灵感好灵的!”改卷,一题日“清水出芙蓉”,或答“乱世出英雄”,或答“山村出美女”,或答“深海出蛟龙”……,叫人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2.
教你写答句     
初学应用题的小红 小刚为怎样写好应 、用题的答句去请教聪明的小西 小西是这样 。讲解的 : 一 直接写答句 当问题中的单位名称 、 。和已知条件的单位名称相同时 直接在结果 ,后写单位名称 再写出答句 , 。 例 1一根铁丝用去 3米 还剩下 18米 : , 。原来这根铁丝有多少米 3+18=21米 ? ( )。 分析 题中问句的单位名称 米 与已知 : “ ”条件中的单位名称相同 可直接写答语 , 。 答 原来这根铁丝有 21米 : 。 二 结合已知条件单位名…  相似文献   

3.
“春丫,春丫!”还没见着人,春丫就知道一定是那个大嗓门巴豆。“这豆子,咋总是特兴奋。”还没等春丫回过神来,巴豆还真忽地出现在她面前。“巴豆,你这干啥呢,瞧这气喘吁吁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1.将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景物最有气势的相连三句默写出来,并用现代汉语扩写,不少于6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四块玉·恬退马致远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①这首元曲写的是作者退隐后的闲适生活,其中“满眼云山画图开”中的“开”字用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曲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修辞方法作简要…  相似文献   

5.
日本五山文学中,存在大量的句题诗。但是,关于五山句题的研究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我国都还没得到深入展开。五山句题不同于平安句题诗,已经具有了这一时期的新特点;典出杜甫《夜宴左氏庄》的三个句题"风林纤月"、"花径暗水"、"春星"集中体现了其主要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五山诗人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同样表示持续状态的"还"和"呢"组合在一起的否定结构"还没有……呢"进行了语用分析,归纳出了这种结构在问答句中作为答句的四种语用格式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语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考试妙答录     
考生实乃世界第一聪明搞笑专家。君若不信,请看:语文试题:“清水出芙蓉”,下半句是什么?答一:碧血洗银枪。(这位老兄应该是个古龙小说迷)答二:乱世出英雄。(有气魄!)语文试题:“奇文共欣赏”,后半句是什么?答:好酒同品尝。(要么本身就爱喝两口,要么是广告看多了。)语文试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答:人不风流枉少年!(此乃“新鲜人类”的心里话。)语文试题:“不畏浮云遮望眼”,后一句是什么?答:飞来峰上有晴天。(若不知正确答案为“只缘身在最高层”,似乎此答案也还蛮像那么回事。有意思的是,经…  相似文献   

8.
某次考试考语文,我的同桌在默词的时候突然灵感来了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要求补后句,他补了句:恰似一道红叉卷上留(原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老师毫不客气得在卷上打了个X 他还沾沾自喜说:“原来我的灵感好灵的!”一题曰“清水出芙蓉”,或答“乱世出英雄”,或答“山村出美女”,或答“深海出蛟龙”......,叫人哭笑不得。  初中的时候有一回考语文,之后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被老师叫去帮忙改其他班的试卷。有一个名言题,吾生也有涯,有个学生接了一句对仗特工整的:尔死也无边。忧劳可以兴国,对曰:闭目可以养神。  有次考语文,问:春风吹又生…  相似文献   

9.
    
越是寒冷越是坚硬真拿你没办法春俯在你的耳边,只说了几句你便倒在他怀里【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对象是冰,诗人在咏物之中,蕴含着哲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读诗:读出一个"爱"字来师: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及作者),谁能用一句通俗的话把课题和作者联起来?生:白居易春游西湖。师:非常好!不仅将课题和作者联系起来,而且还精准解释了钱塘湖——西湖,春行——春游。接  相似文献   

11.
在校园里总是能够听到教师那句熟悉的却不大引人注意的话,“这个问题我讲了不知多少遍,可还是答不上!”。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这句念叨过多年的老话,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表面看,既然是教师讲过多遍,作为学生,按理都应该答上。为什么还有好一部分同学仍然答不上呢?其实,问题不在学生而恰恰就出在我  相似文献   

12.
<春夜喜雨>是诗圣杜甫所写的一首诗,其中几句很有意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静静思来,这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真,真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如果教学能达到这样自然的境界,那这样的课堂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就是诗一样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春》这篇散文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作者以诗歌的笔调和清丽的色彩,用火热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生动而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课文第二部分,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作者从"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五个方面描写春天的景象,五个段落五幅画。其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值得读者去解读。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春草图这一段第一句从点上描绘。(1)用"偷偷地""钻"写  相似文献   

14.
真话和假话     
文文爱好语文。这天,教语文的妈妈给他出了这样的考题:你能用一字把这两句话连起来组成一句假话吗?又能用一个字把这两句话组成一句真话吗?文文答对了。小读者,你也试试看吧。真话和假话@余山  相似文献   

15.
语文考试,有一道题是:“丁玲的主要代表作是什么?”小袁不懂,他趁监考老师转身之机,便偷偷询问同桌,同桌小声答道:“《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小袁立即写上。当晚,老师阅卷,突然哑然失笑,原来他写的是:《太阳照着三个和尚》。语文试题:“清水出芙蓉”,下半句是什么?答一:碧血洗银枪(。这位老兄应该是个古龙小说迷?)答二:乱世出英雄。(有气魄!)语文试题:“奇文共欣赏”,后半句是什么?答:好酒同品尝。(做广告啊!)语文试题:小说《红岩》的作者是?答:江姐。生物试题:请试述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一:网吧被查封或电话欠费停机。(喂,恐龙只…  相似文献   

16.
题:某年度语文试卷:“身无彩凤双飞翼”后面的一句是什么: 答: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评语:经典,此一答紧扣题目,彩凤之无翼和落毛之凤凰,一雅一俗,最后之不如鸡一句,讲透了道理,实有点睛之奇效。题:某年度语文试卷:“有朋自远方来”下一句为何? 答:尚能饭否? 评语:绝妙,有朋自远方来,为何?归根到底,为混一饭耳,问其尚能饭否,使其居进退两难之地,若答能,则混饭之心昭然,若答不能,又不实事求是,此一答或陷人于不义,或陷人于不真,实乃绝妙之词。  相似文献   

17.
剪“春”     
<正> 哈!真高兴,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今天我们不仅了解春天的景色美,还欣赏了描写春天的诗,更有趣的是我们还学会了剪春字。说到剪“春”字,大家可乐了,都认为这有什么难的?早就会写春字了,剪一下还不是很容易吗?老师先让大家简单地说了说剪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雪一题答:作者写江南的雪花,赞美它“滋润美艳之至”,“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如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生动地写出了江南雪花洁白明艳、晶莹娇柔的特色,而且这雪下潜藏着勃勃生机,隐约地透露出“青春的消息”。表现了作者虽  相似文献   

19.
力宁 《语文知识》2001,(11):6-8
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这句是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浩荡的长江,浪涛滚滚,奔流不息,使人不禁想起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像东流的长江之  相似文献   

20.
一 位 16岁 的 少 年 去 拜 访 年 长 的智 者 。 少 年 问 :“ 我 怎 样 才 能 变 成 一 个自 己 愉 快 , 也 能 带 给 别 人 快 乐 的 人呢 ? ” 智 者 笑 着 说 :“ 孩 子 ,在 你 这 个 年龄 有 这 样 的 愿 望 ,已 经 是 很 难 得 了 。很多 比 你 年 长 的 人 , 从 他 们 问 的 问 题 本身 就 可 以 看 出 ,不 管 怎 样 跟 他 们 解 释 ,都 不 可 能 让 他 们 明 白 真 正 重 要 的 道理 。我 送 给 你 四 句 话 。第 一 句 是 ,把 自己 当 成 别 人 。 你 能 说 说 这 句 话 的 含 义吗 ? ” 少 年 回 答 说 :“ 是 不 是 说 ,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