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要强化网络治理,必须构建科学、严谨的网络治理模式,为此,必须明晰网络治理主体及各自责任,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必须建立、健全网络治理体系,包括网络治理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运作机制.当下,关于网络治理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关于网络治理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从网络治理主体与责任、网络治理体系层面探究网络治理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发展早期就有学者关注到了互联网技术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影响.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公共政策和法律层面的网络空间治理,并对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产生了分歧,尤其是"互联网自由"和"政府管制或法律规制"方面的争议.弥尔顿·L·穆勒的《网络与国家》提出政府-国家主义、网络-国家主义、政府-全球主义、网络-全球主义四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中有政府与公众之间解释与诉求不一致的话题,以及公众亟待政府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安全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中不可小觑的因素。本文根据话语分析理论建立了话语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河北新闻网的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借用模型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政府机构参与、有媒体监督的网站让公民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时代的到来。从提高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保障网络舆情安全,政府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模式为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该联合媒体展开行动以及增强"互联网+政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童婷婷 《今传媒》2012,(7):26-2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方式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但网络新闻发言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没有模式可借鉴,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本文从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存在的必要性出发,主要探讨发言人在网络的复杂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建立怎样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5.
发展困局:我国网络著作权制度的嬗变及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制度困境,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和我国著作权法制度完善的阿喀琉斯之踵。从我国互联网与著作权十年来博弈生存的现实,到网络市场化背景下全球著作权制度面临的文化转型的尝试,我国著作权制度体系中应当尽快建立或者完善开放创新与保护权利间的平衡机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中介机制、著作权利益扩散的回馈机制、网络信息领域的共享机制,以实现著作权保护与互联网发展从对立向共赢的结构性转变,建构良性和谐的网络著作权生态。  相似文献   

6.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一系列网络事件的发生,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进入"试水"阶段.继广东省工商局首次设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后,昆明市、成都市、贵阳市、陕西省等一些地方政府相继设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从现实运作来看,首批设立网络发言人的单位初步形成了与网友经常性、制度化的网上沟通机制.但是,各地设立的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作用、职责各异,不利于促进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本文从网络信息、网络舆论、网络矛盾的产生规律、特点等方面,来探讨研究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网络治理30年历程的突出成就,是为中国全面迈向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提供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和引领变革的参照性。本文遵循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演进历程和内在逻辑,以年代为划分标准,系统梳理跨越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和2020年代四个阶段的中国网络治理30年演进历程,挖掘和提炼关键事件和重要节点,总结概括中国特色网络治理路径和模式。中国网络治理始终契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性,基于问题导向进行实践摸索,以超越传统全知全能型政府思维的“政府去中心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成事实上的“一体多元模式”,这也成为中国网络治理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和突破。中国网络治理的制度创新是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驱动创新的根本所在,更为新形势下全球网络治理提供宝贵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公共行政的学理基础出发,对政府新闻发言的三个主要概念加以界说,政府新闻发言不是"发言",而是一项公共传播制度;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一个公共信息系统;政府新闻发布会不是"会",而是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要方面进行公共传播意义上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9):36-43
互联网诞生至今,网络上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福柯"话语控制理论"为研究出发点,以我国已有互联网制度为权力的体现,考察政府对于网络话语实践的规制现状。同时,结合人类媒介发展规律与亨廷顿的"新权威主义"理论,本文提出在未来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权力规制话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并对此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是当前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图书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传统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线下方式进行,机制不健全,受限因素多。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都应该与时俱进,通过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完善制度保障,全面推广馆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11.
指出社会事件网络传播历经潜伏期、膨胀期、高峰期和消退期,主要在前三个时期会受到驱动因素的影响。网络用户激愤情绪是社会事件网络传播的表面驱动因素,表面驱动因素在核心驱动因素——事件基本属性和政府对事件的处理状况的作用下形成。社会事件网络传播机制体现了信息生态的基本思想——系统、平衡、动态和人本。通过对驱动因素、驱动点、驱动路径的解析,得出社会事件在社会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网络谣言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网络谣言自身、网民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三个方面具体探讨网络谣言扩散的动力,包括网络谣言价值的易逝性、建构话语权的渴望、安全的需要、群体认同的需要、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同时,并指出要通过瓦解网络谣言的价值性功能、培养网民群体的理性精神和社会知识以及避免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注意力的附庸来消解网络谣言扩散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结构性缺失:网络时代把关理论的重新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关理论的基本结构由把关人、门卡、把关对象、把关机制、把关关系等要素组成。传统把关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把关人、把关过程和把关分析层次的重视,忽视了对把关对象、把关关系、把关机制等要素的研究,导致了结构性的缺失。在网络时代,把关理论研究需要进行结构性调适,如从沉默到挑战的把关对象,从支配到对抗/协作的把关关系,从单一到多元的把关机制。基于以上要素的层次分析,提出了动态化、透明度、复杂性是网络时代把关理论结构性研究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图书馆定题服务的特殊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专业图书馆网络环境下定题服务(SD1)的特殊服务方式。结合实例,重点分析了定题服务工作的三大特殊性:互动性与主动性、知识性与针对性、非显性与连续性,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强调定题服务在图书馆情报服务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米德符号互动论的基础上,梳理自我构建与不同媒介之间的关系,然后联系网络时代的技术特点,阐述网络时代自我构建的机制,并尝试用网络自我解释当前网络中存在的一些自我表达的现象,以此对米德理论进行现实阐释。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分析比较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差异的基础上 ,概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参考文献 8。  相似文献   

17.
国外新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否依然有效是议程设置研究领域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国外学者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检验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受众是否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二是检验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间议程设置效果。现有研究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受众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网络媒体自身之间存在媒介间的议程设置效果。  相似文献   

18.
长尾理论对图书馆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长尾理论的概念入手,简单介绍了长尾理论在网络经济中的应用案例。图书馆面对数字化的网络环境,完全可以利用该理论来获得新的发展,并详细论述了该理论在图书馆的发展可能和对图书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培育,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拓展网络舆情工作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是一项公民的基本人格权利,然而,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时,常常会与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相冲突。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价值及其弊端,并提出网络言论自由对隐私权、名誉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详细论述了权衡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的关系。最后,提出规范网络言论自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