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媛 《大观周刊》2012,(52):21-22
网络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由于其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使得它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侵犯。本文通过调研,从青海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出发,重点研究网络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充分认识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度原因。最后,在法律规制的框架下,探讨关于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完善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藏臣  贾红霞  张莹  邢野 《大观周刊》2011,(18):77-77,26
一、隐私权立法上的保护 1、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 名誉权与隐私权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利.将隐私权依附于名誉权加以保护显然弊大于利:其次。加强对隐私权的直接保护符合现代民法的精神。民法作为市民社会的一般私法,侧重于对公民私权利包括人身权的保护。只有公民作为独立主体的地位得以有效保护。才能顺利地作为市场交易的主体参与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3.
武文静 《新闻世界》2013,(7):293-294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但网络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也逐渐明显。本文以“人肉搜索”为切入点,探讨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立法规制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和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建构网络伦理道德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肉搜索”的两面性和相关立法的不完善,对于“人肉搜索”当不当禁以及如何解决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冲突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作为一种信息搜寻方式的“人肉搜索”,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重要表现。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是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的两项重要权利,缺一不可。“人肉搜索”不应当被禁,而应当进一步规范化,并通过行业监管、道德引导和法律规制等多方措施,寻求公民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平衡保护,建立更为理性、合理、规范的网络传播秩序。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环境中,匿名制酿成的网络谩骂、网络谣言、网络欺诈和人身攻击,造成无数媒体伤害,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屡受其戮.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网络实名制的问题,而是商讨在具备条件的网络领域如何强制推行实名制,切实保护公民的正当言论自由.现在也不是什么人愿意不愿意实行实名制的问题,而是滥用话语权设伏的网络"炮烙",激起无数网民的愤慨,强烈要求立即建立实名制.在不涉及个人名誉权和隐私权的网络表达领域,网络实名制则应有宽容性——可实名也可不实名,也可后台实名但前台匿名.  相似文献   

6.
肖叶飞 《新闻世界》2009,(3):113-115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人工参与的网络搜索方式,它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舆论监督、捍卫道德和惩恶扬善的作用,但是又容易侵犯公民的隐私等人格权。那么,“人肉搜索””是社会资源还是网络暴力?如何平衡宪法上公民的言论自由和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技术、伦理角度论网络隐私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要。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内容,侵权主体,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倾向以及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提出应该运用法律、技术、伦理的综合治理手段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8.
宋建华 《新闻记者》2002,(12):25-25
现 今新闻报道引发的侵权诉讼 ,主要包括公民隐私权、公民名誉权、国家安全法三方面。因为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并不是现今新闻侵权的主流 ,所以本文不作涉及。由于我国对隐私权采取的是间接保护方式 ,一并归入公民名誉权的有关条文 ,因此本文虽然以探讨隐性采访与公民隐私为主题 ,但对于涉及到的公民名誉权问题 ,一并论述。在关于如何寻求知情权与隐私权两者间界限的问题上 ,现在还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所以对于可以基本形成结论的问题 ,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而对于目前确实尚难下结论的问题 ,则以介绍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现状为主。…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公民权的新闻自由权在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权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侵害到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由于公众人物的特殊性要求对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作出一定的限制,容忍非恶意的错误报道,而容忍并非是对错误的放任;新闻媒体对司法审判的舆论监督和维护法治的统一与司法裁判的权威要有机结合;新闻言论自由权脱离公民个人权利而广泛社会化后,面对普通公民时,形成巨大的力量反差和利益差异,而这时公民的权利更应当受到加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我国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法律规制的缺乏,利用名誉权来间接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现状,解析“人肉搜索第一案”,提出从立法角度要注重个人信息自由流动和隐私保护并重原则、个人信息最小使用和民众信息意识觉醒等原则,并充分发挥行业规制,建立行业自律模式等方面保证网络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言论主体的匿名性、载体的复杂性、内容的多样性与网络信息言论的互动性使网络信息言论自由对传统言论制约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根据限制网络信息言论自由的公共利益原则、最小限制原则、事后限制原则、明显且即刻的危险原则、特别权衡原则与法律规定明确、限制精确原则提出了网络信息言论自由的若干法律界限。  相似文献   

12.
与美国相比,我国新闻诽谤诉讼中媒体与记者诉讼负担重、败诉率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是:我国对过错、损害赔偿由法官推定,美国则由原告证明;我国由媒体或记者对报道真实性负证明责任,美国由原告对报道的失实负证明责任。然而,深层原因是我国法律和司法界的以下问题:理论上对民法名誉权和宪法性言论自由权同等保护,但前者有系统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保障,操作性强,后者则无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3.
言论自由与地方治理——以“彭水诗案”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水诗案”是社会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滥用公权侵犯公民言论自由的一例其型事件。本文详细剖析这一个案,首先指出:当地政府采取非理性态度对待政治民谣,与“法治”、“参与”、“稳定”等“善治”理念背道而驰。其次分析:网络时代公众个体传播力量需要正视。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认为:有效保障公民言论自由,能有效遏止地方政治的“类苏丹化”倾向,促使地方治理趋向“善治”。  相似文献   

14.
从党内到党外,第二国际既保障反对观点,又坚持为所有人争取平等的新闻自由,始终没有以阶级的自由取代社会的自由。第三国际则努力以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取代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且限制党内讨论、压制反对言论,积极为部分人争取新闻自由。由于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在实践中被替换为极少数无产阶级领导者的自由,所谓的多数人的自由最终沦为极少数精英的自由。由此,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自由理念则从民主主义演变为了精英主义。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情权和隐私权是相对立的法学范畴,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矛盾既可以体现在平等主体之间,也可以体现在不平等主体之间。协调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应该遵循政治与公共利益原则、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自由流通和合理限制原则、可克减性原则以及主体参与和磋商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被遗忘权作为一种新型私权,是平衡言论自由和隐私自主的重要途径,其在欧美国家的立法进程中均有重要体现。[方法/过程]从欧盟与美国对“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和立法进程的历史考察入手,探讨欧盟与美国“个人信息被遗忘权”法理逻辑差异的缘由,并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被遗忘权”的法理逻辑再定位进行考量,以法律逻辑再定位为切入点,对被遗忘权的权利空间布局进行细分,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结果/结论]信息控制者在收集和处理公民个人信息过程中必须履行审慎义务,构建个人信息利用中的主动保护模式,不断与国际个人信息保护趋势接轨,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林如 《新闻界》2009,(1):67-68
网络公关的实质即话语权的争夺和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当前各种公关活动依靠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取得了空前成功,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潜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在对网络服务提供商为第三方承担责任的认定这一问题上主要提出过三种原则:疏忽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不承担责任或者有条件的免责。我国相关的规章条例和司法实践都倾向于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适用疏忽责任原则。疏忽责任原则较好地平衡了网上言论自由和名誉权保护,但也存在着可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论文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内涵进行法律意义上的界定,在分析国内外读者隐私权法律救助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图书馆读者隐私权保护研究主流观点进行了综合与评述。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20.
言论出版条款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宪法与言论出版自由有关的条文内涵为出发点,结合联合国(包括地区性)人权条约确立的表达自由的人权标准和其他国家保护表达自由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正确理解言论出版条款和文艺创作条款的路径,解释了宪法相关规定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的言论出版自由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