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是提供者和社会的一种无形资产,气象传媒品牌对提升气象工作与气象服务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天气频道、德国天气在线以及中国的气象报道,都在气象品牌的塑造中提升了气象服务的影响力和效益.塑造有较强影响力的气象传媒品牌,加强媒体合作是扩大气象传媒品牌知晓度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参与社会化竞争,注重现有资源的利用,并且将气象传媒品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持之以恒地打造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获奖     
《视听界》2011,(1):4-5
江苏广电总台喜获多项大奖近日,“中国传媒学院奖”揭晓,总台荣获“2010g度传媒机构”;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传媒年会上,周莉台长荣获“2001-2010中国传媒领军人物”,景志刚副台长荣获“2010年度传媒人物”,江苏卫视荣获“2010年度传媒品牌”和“2001—2010中国广电领军品牌”。  相似文献   

3.
技术是推动传媒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不仅使媒介存在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改变着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传媒技术的推动下,广电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众由原来的"受传者"变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电传媒的"参与者"、广电内容的"提供者"以及广电服务的"享受者".同时,在信息泛滥的当今时代,广电传媒不得不以内容的细分来吸引有着不同需求的受众,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夺已经被"细分化"了的受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网易网站携手多家媒体举办的最受欢迎女性电视广告获奖作品的分析,指出其塑造的女性形象破除了传媒长期以来存在的性别误导、超越了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折射出媒介性别观念的嬗变.本文还就广电传媒应如何塑造现代女性形象.突破社会性别"刻板成见".实现当代女性职业多样化、形象立体化、定位丰富化的形象塑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媒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传媒CIS识别系统的建立、传垛品牌个性和品质塑造三个方面探讨传媒品牌形象的构建,并从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和活动推广等方面分析了传媒品牌传播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广电传媒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实际上就是广电传媒的"新媒体化"过程,即广电传媒的现代化、数字化过程,同时也是区域性广电传媒跨区域发展的过程.媒介融合时代区域性广电传媒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跨区域现代传媒,仍然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区域性广电传媒才能实现真正的跨区域发展. 三个问题 关于政府管理规制统一问题.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电信和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大的传媒产业,这为广电传媒联合外界力量走跨区域发展壮大之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吕帅 《声屏世界》2009,(8):44-45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赢得受众喜爱和信任、传媒求得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打造品牌节目、打造品牌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级广电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主持人作为媒介的稀缺资源具有不可模仿和不可再造性,因此主持人是各家媒体在经营发展中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资源.那么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传媒竞争进入品牌经营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传媒集团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它有多少品牌报刊和品牌频道。传媒品牌就如同传媒的形象,它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位和文化,对于传媒塑造良好的美誉度和公信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新媒体企业百视通,吸纳广电制作、文广科技全部股份,于1月¨日借壳"广电信息"(600637),低调登陆A股资本市场,开创了主流广电新媒体企业上市先河.媒体预测,重组交易完成后,"广电信息"的实体主业将转变为东方传媒版图下的新媒体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媒体的信息技术服务及装备工程经营业务.  相似文献   

10.
许敏球 《视听界》2010,(5):36-38
当前广电媒体的竞争,正从同质化的产品竞争进入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从以产品为核心的收视战,进入以品牌为核心的营销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强势广电媒体品牌的资源吸附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市场扩张能力更加凸显。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强势品牌,是领先广电媒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王庆 《现代视听》2012,(1):67-70
形象经营模式已经被大量国外广电传媒采用,国内采用此系统的也有数家,实践证明,引入CIS对广电事业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城市台应积极建立Mis、Bis、Vis、Cis系统,推动广电品牌的整体形象包装。  相似文献   

12.
严克勤 《视听界》2005,(6):8-11
目前,城市广电传媒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竞争局面:一是作为舆论主阵地的综合影响力的竞争。宣传舆论和媒体影响力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频道(率)、单个节目的竞争,而是从组织策划、节目制作和包装到宣传推广等环节多媒体合作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二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竞争。广电传媒的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要利用有形资源,还要开发利用包括公信力和品牌在内的无形资源。不仅要发挥频道频率的资源优势,还要发挥广电传媒内部不同资源合作互动的整体优势;三是产业拓展的全方位竞争。仅仅抓住依托频道频率的广告经营已经难以积聚足够实力,而必须要在媒体运营、内容运营和资本运行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才能赢得竞争的优势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广电传媒必须立足全局,整合综合资源,集中整体优势,总体谋划自身的良性发展道路。从这个角度出发,走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力的集团化发展之路是城市广电传媒应对市场挑战的理性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湖南广电第一轮改革始于1993年魏文彬出任湖南广电党组书记.其改革内容为:引入竞争机制,作为改革"试验田"的湖南经济电视台成立;通过内部机构调整,实行栏目制片人制,赋予制片人必要的人、财、物支配权;并实行栏目淘汰制,初步建立了现代传媒集团的产业基础.1997年<快乐大本营>走上卫视荧屏,随着<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还珠格格>等引爆娱乐话题,湖南卫视的品牌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14.
徐迅 《声屏世界》2017,(9):51-52
传媒生态的变革,使得地方广电传媒面临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地方广电传媒只有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摆正心态,找准出路,勇往直前,才不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毕磊 《传媒》2010,(10)
广电媒体与传媒集团的关系多种多样,有的是以广电媒体为主并牵头成立的传媒集团,有的广电媒体是多种媒体组成的集团中的一部分,成都广播电视台就属于后者.成都广播电视台在成都传媒集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年来,成都广电利用集团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势头良好.广电媒体在传媒集团中与其他媒体如何形成良性互动?如何整合集团的资源使自己做大做强?作为地方广电媒体,如何突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成都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入.  相似文献   

16.
罗石曼 《传媒》2004,(9):32-33
2004年的广电传媒倍受社会各界瞩目,很多业界人士将2004年称为广播影视传媒业的"产业发展年"和"数字发展年".随着国家逐步有限度地将广电传媒业向社会资本开放,广电传媒业迅速成为当下社会资本关注的焦点,广电传媒固有的体制被打破,原有的产业格局正在裂变重组,民营资本的进入为中国广电传媒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它是否能够占据中国广电传媒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广电传媒业会走向何方?谁将最终成为中国广电传媒的领头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正荣教授.  相似文献   

17.
国测 《北京档案》2021,(7):21-25
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第2部分:档案数字化服务》(DA/T 68.2-2020)作为一部档案行业标准,对于档案服务外包中的档案数字化服务进行了规范说明,有利于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向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也有利于档案事业在信息化时代中全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文章对其内容进行了解析,就其内容表述、安全条款、评价体系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虚拟形象代言的运用是企业实现品牌塑造战略目标的一把利器.在当下多元竞争环境中,图书馆引入虚拟形象代言营销策略,有助于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提升图书馆服务、树立现代图书馆形象.虚拟形象代言赋有鲜明的人物品性、强大的亲和力、很强的可塑性、形象的专属性,图书馆虚拟形象代言在定位、塑造、推广及应用过程中,要遵循原则,讲究方式方法,方能树立品牌,发挥应有功效.图1.表1.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价值链理论、核心能力理论、成本管理理论论证信息服务工作是滨海新区加工制造业企业的非核心价值环节,这些企业将信息服务工作外包符合外包战略原则,有利于企业整合外部资源,集中优势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将信息服务工作外包,使企业与图书馆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快实现滨海新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严三九 《今传媒》2003,(5):37-38
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传媒集团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它有多少品牌报刊和品牌频道。传媒品牌就如同传媒的形象,它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位和文化,对于传媒塑造良好的美誉度和公信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入WTO后,中国传媒业面临国际传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如何抓住过渡期有效时间把中国传媒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