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润 《集邮博览》2013,(2):82-83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由诗词演变而来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对仗工整的对联讲究博采众长,不仅具有新颖的诗境韵味,而且有着韵律之美,因而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我们可以从"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的俗语中,体会到人们对于对联的深厚感情。这不,深受人们喜爱的对联,也被印上烟标,形成了集对联、书法、绘画于一体的对联烟标。我国较早"贴"有对联的烟标大约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如当时的华成烟  相似文献   

2.
棋联趣赏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有形式,深受历代人民之喜爱。如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生前有一“座右铭”对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这对联,读了令人颇感风趣,充满了艺术辩证法。又如“四人帮”横行时,天下无真理可讲,有人写对联道:  相似文献   

3.
每到春节,全国上下千百万人家要贴喜庆春联,在浩如烟海的春联中,有几副有名的对联年年使用率很高。例如——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这副对联,简直是到处可见,遍布祖国四面八方。这副对联,上联写的是朝南开门的人家,迎着阳光,春意盎然,四季如春;下联写的是好心肠的人家,总会有好的结果。其实,这副对联同鱼有着密切的联系。原来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朋友,法印和尚写出的,意思自明;而下联是苏东坡对的,表面上是上面所说的美好意思,其实他采用的是双关语,字面上是“庆有余”,谐音意思是“磬有鱼…  相似文献   

4.
王延群 《健身科学》2009,(10):31-31
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以后,惹得街坊嘲笑,说这个酸秀才穷到这个地步还要自得其乐!不料这个秀才走出门来,对大家说:“这副对联你们看清楚了没有?”大家凑近一看,原来上下联最后一字的下面还各有一字,只是故意用红笔写的,在红纸上不容易看清楚。那副对联全文是:“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代流传下来的对联多如牛毛,写到鱼的就不多了,一副对联写到四种鱼的那更是凤毛麟角。下面介绍的两副对联分别把我国的四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它文字简短、对仗工整、内容广泛,深受人们喜爱。在大量的各类对联中,有一种运用汉字的特点和修辞手法创作的对联,尤其新颖别致。钓者联系垂钓实践,进行了这类鱼联的写作尝试,现摘抄若干与钓友共赏,以求得指教。  相似文献   

7.
龙石 《收藏》2008,(11):76-79
南社书画的内容颇有史料意义。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宋教仁撰写过一副行书对联:“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氏英年被袁世凯杀害,他短暂的一生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国民革命,无暇舞文弄墨,留存于世的对联无疑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从中可以看出宋教仁作为政治家的思想侧面,也可以看到他的书法功底。对联上有4枚印章,都是受赠者冯平的,上联3枚朱文印,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深受人们的喜爱。对联在我国发行的邮票上也常出现,可分为四种情况: 一是针对邮票图案撰写的对联。1962年发行的《杜甫诞生125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种,第一种为“杜甫草堂碑亭”,图案两侧由朱德同志撰写“草堂留后  相似文献   

9.
宋白菲 《收藏界》2013,(8):84-84
有谓物以人名、书以艺精、文以意深。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前些年在开展文物普查时,征集到一幅清代武昌知府陈树屏手书对联,就具有上述特征,特别是这幅书法对联,作为一种地方性文物来收藏,其价值即显得尤为珍贵。经国家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此对联质地为宣纸,长125厘米,宽28厘米。上联为"勤俭黄金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最为人们喜闻乐见,所以久盛不衰,直到今天仍拥有大量爱好者。对联从来都是书法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写春联则是欢度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内容。有趣的是,自古以来各行各业都有属于本行业的联语,打开联语类图书,就能读到许多这一类的对联,有时对得不但精巧,而且谐趣横生,或令人为之叫绝,或为之捧腹,得到一种轻松高雅的文化享受。  相似文献   

11.
说对联     
本刊3087、3368页刊出《邮票上的对联》后,不断有读者来稿补遗或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等,都不是对联。这些意见是正确的。这里,特刊出周正谊先生的《说对联》一文,作为一个简要的答复!  相似文献   

12.
吴鹏 《围棋天地》2013,(19):103-104
在我家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风动云动烛动纹枰不动,下联是:水移舟移人移心神不移,横批:江中夜弈一局棋。这副对联,记载了一局棋,一局秉烛夜弈于新安江上的棋,也是一局让我终身难忘的棋。  相似文献   

13.
马起来 《收藏界》2013,(1):88-91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春节贴在门上的对子叫“春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字形式,有人称它是挂起来的诗.是人类文化。中的奇珍,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中国人人民所撰写的楹联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用途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4.
韩涧明 《收藏》2010,(4):10-12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主人姚远利,刚刚在不久前为自己的励志堂添置了新匾与对联。“古匾横陈端庄厚重,榜书势如虹写尽千秋科举中华文脉;残额高悬典雅肃穆,擘窠形胜斗彰显百代贤良民族精神”,姚远利显然对这副对联非常满意,对联所体现的,正是博物馆的价值所在。然而,对于这样的民间博物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知又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5.
黄埔军校初创时期的正门门口,曾经文绉绉、雄赳赳地挂过一幅对联,上联是“嘉宾戾止”,下联是“我武维扬”。  相似文献   

16.
鲁西南有九十九座山峦,不是最高、但最值得游览的就是青山了.青山上有深深的溶洞、长长的石寨,但最值得流连的却是青山寺.寺院内,正对着寺门有一眼亘古涌流的山泉,山泉两侧的石壁上刻着一幅对联:"山色霭霭人间圣地,流水潺潺世外洞天."对联的字体苍秀硕大,遥遥可见,对联附近还刻有几十首(篇)历代文人墨客吟咏青山的古体诗文.  相似文献   

17.
庞文龙  徐永卫 《收藏》2007,(8):75-75
岐山县博物馆整理馆藏古字画时,发现一幅姚元之隶书七言对联。此联原系已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郭子直先生之父郭建庚所藏之物,1972年由郭子直转存岐山县博物馆收藏。对联为纸本,由于历经劫难,天地轴均脱佚,卷面有折皱,但对联文字无损伤,实为难得。纵130厘米,横35厘米。字径纵15厘米,横13厘米。联语为:“名儒广学怀元凤;直德流光慕史鱼。”  相似文献   

18.
有一年过春节,我挥笔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老来伴,恩恩爱爱度日月;下联是:新钓友,商商量量同切磋;横批是:老伴新友。说起这幅对联,里边还包含着一段我和老伴钓鱼的故事。故事纵贯上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的第二年。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学着钓鱼的,而老伴对我钓鱼的态度却经历了从反对到支持,再到积极参加的三个阶段,并最终成了...  相似文献   

19.
张少华 《收藏》2006,(4):154-154
凡是到访本刊杨主编办公室的人,无不对室内悬挂的王世襄先生书法对联“才能广授收藏学,玉德时参鉴赏禅”之为文与妙对而击赏。王老书此联已届91岁高龄,其书法功底之浑厚,亦可见一斑。鲜为人知的是,这幅对联的背后深藏着王世襄先生与《收藏》杂志的一段佳缘。  相似文献   

20.
汪平 《收藏界》2010,(12):107-107
安徽省文物总店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安徽民间征集到一幅姚鼐书写的行书长言对联,九十年代初被鉴定为真迹,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姚鼐行书长言对联(十二言对联),纸本,纵157.5厘米,横28厘米,钤白文印"姚鼐之印",朱文印"姬传"。现为安徽省文物总店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