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文耀  徐永卫 《收藏》2008,(3):106-107
《召伯甘棠图碑》原立于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公庙内召公殿前,1981年移存于岐山县博物馆收藏,经鉴定系馆藏三级珍贵石刻。  相似文献   
2.
庞文龙  徐永卫 《收藏》2007,(7):125-125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藏有《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拓本一件,系民国年间岐山名士孟继圣先生旧藏,建国后捐献于岐山博物馆。拓本装裱成挂轴形式,纸本,蓝绫镶边,纵210厘米,横69厘米。轴端有“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隶书题签。拓本为深蓝色。碑文6行,每行10字。文曰:“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cén)将郡兵三千人,  相似文献   
3.
庞文龙  徐永卫 《收藏》2007,(9):99-99
陕西岐山县博物馆书画藏品中,有一副装潢考究、保存完好的清末进士王步瀛所书对联。这副藏品,系已故岐籍著名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郭子直先生家藏之物,1972年移存本馆,被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为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4.
王文耀  徐永卫 《收藏》2007,(12):115-115
传拓技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一种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花纹等拓印在纸上的技术,在照相技术发明以前,这是保存文物资料的重要方法。全形拓又称立体拓,始于清嘉庆年间,消失于民国,是以墨拓为主要手段,辅以素描、剪纸等技术,将器物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特殊传拓技术。全形拓技术片一出现,就引起金石学家的高度重视,在清末民初风靡一时。金石大家陈介祺、周希丁等不断钻研,并亲自拓印,古文学家、书画家吴大澂更是热心于此。  相似文献   
5.
庞文龙  徐永卫 《收藏》2007,(8):75-75
岐山县博物馆整理馆藏古字画时,发现一幅姚元之隶书七言对联。此联原系已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郭子直先生之父郭建庚所藏之物,1972年由郭子直转存岐山县博物馆收藏。对联为纸本,由于历经劫难,天地轴均脱佚,卷面有折皱,但对联文字无损伤,实为难得。纵130厘米,横35厘米。字径纵15厘米,横13厘米。联语为:“名儒广学怀元凤;直德流光慕史鱼。”  相似文献   
6.
庞文龙  徐永卫 《收藏》2006,(3):86-86
笔者供职于岐山县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常在辖区各废旧物资收购站的废铜烂铁中拣选古代文物。蔡家坡农副公司是全县废旧物资的集散地。1984年10月间,笔者在该公司所收废铜中发现半块形体硕大的铜镜,残镜上浮雕的鸾鸟舞马纹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判断这是一件不同寻常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7.
陕西岐山县博物馆书画藏品中,有一副装潢考究、保存完好的清末进士王步瀛所书对联。这副藏品,系已故岐籍著名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郭子直先生家藏之物,1972年移存该馆,被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为珍贵文物。对联纵长137厘米,横宽37厘米。纸裱,色绫镶边。行楷,字径12×10厘米。上映独立千载谁与偶;下联:自成一家始逼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