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段佳 《华章》2012,(12)
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需的力量,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比较大的学问.铁路企业是一个国家重要的部门,负担着交通运输的职责,地方铁路是我国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地方经济发展格局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地方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关系到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因此,探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本文将从目前地方铁路企业管理的现状入手,寻求有效的途径,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初平元年,董卓挟汉献帝及公卿大臣迁都长安,王允深悉府库所藏档案文书的重要性,匆忙之中仍择其要者带往长安,使长安献帝朝廷保留了管理地方的信息基础。联络路径的畅通是保证政令下达的另一重要因素,虽然迁都与战乱造成道路阻隔,但地方官员和献帝朝廷都有联络的需要,他们以私行、绕道、昼伏夜行等方式打通了路径,维持着长安与地方之间的政治联系。  相似文献   

3.
南宋绍兴前期,朝廷先后派遣了席益、胡世将、郑刚中三名宣抚、制置使赴四川,这三名官员在任期间协助朝廷解决了不少政务难题,使得朝廷对四川的控制力度有所加强。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与朝廷以及四川本地武将之间也产生了不少矛盾冲突,其结局均不甚好。透过这三人的帅蜀事迹,我们可以对南宋前期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蒙元时代,岳镇海渎祭祀是较早被施行的汉地国家祭祀。岳镇海渎祭祀的一些固有特点,为朝廷统御地方、宣扬统治秩序提供了便利,因而岳镇海渎成为了蒙古朝廷统治汉地的一条纽带。在岳镇海渎祭祀的施行过程中,在朝廷与地方之间的联系上,道士与儒士发挥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津沽铁路建成通车后,在是否将铁路延筑到北京通州的问题上,朝廷却发生了争议,争议的结果却是以改建芦汉路而告终,厚此薄彼的背后则是不同利益集团对经济利益和权力的争夺,这也使得早期铁路的修筑不单是"强国富民"之策,也沦为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潮州人民诸多事业与海洋息息相关。明朝,潮州府海盗活动猖獗,其原因是政府的海禁政策。请求朝廷调整政策是潮州府从平民百姓到地方士绅的共同愿望,而这一重任就落在有机会进入权力中枢的潮籍进士的肩上。明代的潮州进士登科表现良好,反映了面对海禁,潮州各利益团体,大力培植人才,向朝廷反映诉求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由于宋初三朝政治局势的不断变化,朝廷对待各南方少数民族时的策略也在不断变化中,总的来说,宋朝的羁縻怀柔政策在这三朝得到不断的树立和强化,最终成为两宋对待各南方少数民族的主要策略。在具体的管理方面,基本采取因俗而治、减免赋税等宽松的处理方式,通过一系列管理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北宋稳定了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边境的安定。  相似文献   

8.
地方势力与王朝统治互相支持,是南朝时期吴郡地方政治的特点。侯景之乱中,吴郡地方势力先是积极援助朝廷,之后又为维护地方利益而起兵,但在失去王朝体制支撑的情况下,其军事化路线并不成功。代表吴郡士族参与梁陈易代的名士群体与建康的门阀社会或萧梁末期的江陵朝廷关系密切。梁陈之际,吴郡地方势力归附于在三吴地区建立政治根基的陈蒨。天嘉二年始,陈朝形成以宗王出镇吴郡的惯例,吴郡地方势力占据着郡掾属的职位,出任宗王将军府、王府僚佐,实现了从地方到朝廷的流动。陈朝虽因南川豪强而兴,但当建都建康并以三吴为统治核心区时,政权形态则趋同于晋宋齐梁。在这一过程中,三吴与建康之间的结构性关系起到了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代烈妇文化氛围浓厚,深受烈妇文化熏陶的清代江南才媛必然会在文学创作中反映这种社会现实。她们创作了近30首(篇)烈妇诗、传。从这些烈妇诗、传中可以看出,婚龄短、无子女、生活无着等因素是造成清代烈妇殉夫的直接原因,借殉夫得到朝廷或地方政府旌表并扬名乡里是间接原因。清代江南才媛所赋烈妇诗传对象的身份无论是妻还是妾,也无论是否得到朝廷或地方政府的旌表,只要作者被烈妇事迹所感动,就将之入诗入传。烈妇诗、传所赋对象大多是作者同邑或近邑烈妇,而在清代,朝廷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节烈,殉夫烈妇极有可能得到朝廷或地方政府的旌表并扬名乡里,这是江南才媛为烈妇赋诗、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在西方国度上亲身感受铁路的便利迅捷,火车带来的国强民富,积极接受西方人士的游说与建议,竭力要求朝廷开拓中国运输新事业,坚决反对沈葆桢拆毁吴松铁路。他依据中国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循序渐进兴修铁路,抨击清流派欲借洋款大兴铁路,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铁路观。郭嵩焘顺应世界潮流,热情宣传和鼓动中国兴办铁路,履行了一个先驱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的学术权力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本在讨论了两种不同的学术权力概念基础上,界定了大学学术权力的主要内涵。指出并阐述了把握学术权力的关键在于明确学术权力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方式的有关观点。另外,还讨论了大学管理过程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宁铁路是一条在华侨陈宜禧倡议和经办下,依靠广大华侨和当地乡绅力量建设而成的民办铁路。在资金筹集及修建过程中,陈宜禧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遭遇极大困难。铁路通车运营后,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变化。深入探讨新宁铁路,籍此揭示区域近代化的艰难曲折及铁路交通对于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铁路立法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铁路管理立法思想即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时人主张路权自主,由官方控制和主导,设立专管机构;主张依法管理铁路,推进和加强铁路立法;主张实行铁路统计与铁路会计,加强铁路的内务管理。这些都对晚清时期的铁路管理立法和铁路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于中国西部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凸现有两大原因:一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存在的外在压力。从政治学、行政学和法学来衡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六大关系:财政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和人际关系等,这种静态的理论划分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中动态地处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明代黔东民族社会历史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武时期在黔东地区军事屯田钳入各土司的领地之中,它有和谐碰撞的过程,也是血腥和冲突的历史。国家权力随着军屯的延伸而不断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打破了土司长官一统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格局,同时也为以后的改土归流打下了基础,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国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客观上还促进了中原民族与贵州少数民族的碰撞和融合,使少数民族社会在历史上、经济上、生活和文化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试论横贯大陆铁路的铺设与美国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西进运动中,铁路修筑对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域版图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加速美国的西部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大迁徙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铁路修筑过程中,政府对铁路公司的支持以及后来在铁路管理权上政府与铁路公司产生了矛盾,这一矛盾的协调解决对美国资本主义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内行政学界对理顺和建构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提出了众多不同的观点,其中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体、内容以及建构原则等相关研究成果。对这些观点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对于研究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建构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必须尊重国情,维护中央的权威;坚持法制化原则;切实做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并建立起完善的双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行政管理定义为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具有法制性、权威性、服务性等特征。大学行政管理主要指大学行政人员运用所具有的权力,整合所有一切可用资源,通过对学校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来完成学校预定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它从属于行政管理,具有行政管理的一般属性,又因其从事人员为大学教职员工,故有其特殊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行政管理在此进程中也取得了深刻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对大学行政管理体制的一系列思考。本文以分析现状问题到提出改革措施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现代行政发展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注重行政相对人利益保护,行政管理的疆域不断调整,防止行政权过度扩张,这种做法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在高等教育方面均权并达到最佳有效的调控,使高校既能发挥自身的知识汇集基地的优势,又能在符合社会整体利益要求下稳定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的自治权和政府规制两种权力在教育资源分配、调整、利用、约束、规范等方面权力交叉和;中突必不可免,产生权力的博弈。两种权力的有效构建均衡权力体系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