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培胜 《学周刊C版》2010,(9):130-131
新课程实施纲要指出:新课程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用新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数学中合情推理的思维方式恰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合情推理不仅可以让学生猜想出问题的结论,而且也为学生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此,笔者希望能做出一点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平 《物理教师》2002,23(7):4-6
1 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素质教育着力张扬的基本要义 ,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 ,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和内容 ,有其特珠的教学功能 .根据我们的教学调查 ,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较为明显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机械呆板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就分组实验来说 ,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 ,写得…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89):84-8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一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数学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践体验式学习进行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罗梅英 《广西教育》2010,(19):50-50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而实现这个目标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教学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教学的最高目标。传统教学方式重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我在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传统教育“述而不作”思想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一直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现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质疑,没有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与发生发展中来,没有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来,所以难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以往旧的教育教学方式作改进,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转变学习方式 ,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即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建立探索性学习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要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必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正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实践,探索出一种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可操作的效率较高的语文实践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变革教学方式,应以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科教学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学因创新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就需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数学问题的潜在教学功能,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本文结合笔者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对例(习)题的研究,探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一直是科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容乐观,即使是考试成绩很好的学生,在生活、工作、社会中面临需要拿出主意的实际科学问题时,常常不知所措。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教学方式已作了根本性变革,但学生练习设计改革还不够深刻,未能与教学方式变革同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颜丙明 《教师》2012,(25):80-80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只强调死记硬背,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会学习,更谈不上合作意识与探索精神的培养了。这种古板的教学方式僵化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中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化学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亲身实践,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解放思想,增强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的,没有了创新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这就需要我们的基础教育要特别注意培养我国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目标在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本文对我国青少年创新精神的现状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点、目标、理论基础、学习模式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等几方面阐述了对我国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曼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改变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其任务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培养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可以使学生的学答能力不断提高。可是我们的学生多数不会提出问题,缺少创新精神。只有少数的学生会主动提问,且提出问题的质量绝大部分限于什么没弄懂的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大,而现实英语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应试教育观念的问题。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这就对外语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对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外语教师创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变革。教师具备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教学把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严重妨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差的问题非常突出.从书本到书本的教育不但缺乏实践能力培养,还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数学教研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观察、思考、讨论、质疑等多种探索过程,响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型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24):94-95
新课标主要强调要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是创新精神,另一个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思维创新和要有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以创新实践为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理解领会新课标改革精神,对学生进行这两个方面的培养。从"创新教学"开展以来,我进行了这种方法的尝试,目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是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而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方面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常规的教学方式要作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