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里,“给以”,“给予”属一组同义词,都是“交付”的意思。但是,这是就其词汇意义说的。如果从语法意义上分析,二者却有显著差别。某些文章中二者通用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给”在古汉语里不读“给”(gěi),和现代汉语里“给(gěi)的意义范围也不同。“给”在古汉语里谈jǐ,主要意项有二:一、形容词,丰足;二、动词。供应,专指供应食用。现代汉语里“给”的意义在古汉语里是由“与”或“予”承担的。认识一组词的同义现象是不难的,难的是对其细微差别的辨析。“给以”、“给予”语法意义的差别就表现在句法功能上,即他们在句子中同其  相似文献   

2.
“有偿新闻”这个怪胎何时滋生于何地,大概无人认真查考过。但有一点大家或许没有异议:这种社会现象在今天愈演愈烈了。有偿新闻:给钱就给报道,给钱多就给多报道……一句话,钱稿交易也。有人形容现在的某些记者是城市街头上的那种“投币式电话机”,没钱塞进去就打不通。  相似文献   

3.
我家花盆中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一颗小榆树,可能是土中有一颗种子,由于我给花浇水,它借了力,于是长了出来。我欣喜,拔了别的花,只培养它;天天给它浇水,却不见它长高,到后来,它还是枯萎,死掉了。朋友告诉我,这叫"没接地气,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一位通讯员主动提出要给当地一位老通讯员写篇事迹报道.没几天,这位通讯员就把初  相似文献   

5.
3月16日,《益阳日报》刊发了一则《市委书记救伤员》的消息,称益阳市委书记李江途经安化县冷市镇时,遇上翻车事故,李江当即停车吩咐司机将重伤员急送医院,并留在现场组织群众抢救其他伤员。 面对媒体欠准确的表扬报道,李江给报社编辑部写信,说明事实真相,并希望新闻报道务必实事求是,不要随意给领导干部脸上“贴  相似文献   

6.
当前,处理好农民问题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给”和“要”的关系问题。它关系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大局,也关系到农村稳定的大局。 当前,所谓“给”,主要应包含这样一些方面:一是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改变目前农业生产效益低的局面;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三是进一步放宽流通领域的政策,通过扶持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市场中介组织,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一句话,就是要从过去围绕生存权、温饱权的“给”转向围绕发展权的“给”,从过去围绕土地的“给”转向围绕市场的“给”,从围绕传统农业的“给”转向围绕现代农业的“给”。不仅要注重“给”物质要素,更要注重“给”技术、“给”政策、“给”环境、“结”机制,真正把发展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完全彻底地交给农民。这  相似文献   

7.
早睡早起是农民的习惯,而晚睡晚起是城市化的标志?黑夜给了今天的人更多的自我支配时间,仿佛是延长了我们的生命时段,却也给了我们一双双"红眼"  相似文献   

8.
2014年10月26日《成都商报》一篇文章说:“余占鳌为了给被朱豪三手下诱杀的好友四奎报仇,与朱豪三誓不两立.”同年10月27日《新京报》也有一篇文章说:“朱亚文扮演的……余占鳌,为了给被朱豪三手下诱杀的好友四奎报仇,与朱豪三势不两立.”说的是同一件事,一篇用“誓不两立”,一篇用“势不两立”.哪个对,哪个错,还是二者都对?还是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这两条成语吧.  相似文献   

9.
与她相识,屈指算来,恐怕有好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里,她给过我喜悦,给过我希望;也给过我烦恼,给过我痛苦.她——就是我矢志不渝所追求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0.
"给力"或许是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最炙手可热的新词,其蹿红的速度和力度都高居2010年网上十大热词的榜首。去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标题,以"改革攻坚迸发动力政策创新激发活力厚积薄发释放能力"为引题,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作为党中央喉舌的人民日报,在显要位置引用网络热词,无疑为"给力"一词的传播和普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档案报今年1月3日一版的《新年献词》也  相似文献   

11.
穆冰 《声屏世界》2003,(5):10-11
“忧患意识”和“问题报道”向来紧密相连:职业的责任感和各种各样问题的存在使新闻工作者心存忧息;而新闻工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使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问题背后的情况得以公之于众。如何通过“问题报道”给社会、给自己留下一些经得起时间冲逝而积淀下来的东西,是新闻理论界和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纵观我国现今媒体新闻报道,能够提供内含“忧患意识”、内含一些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大问题的有份量的报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相似文献   

12.
由于条件所限,笔日常接触最多的大众媒体形式是广播。一部半导体携带方便,信息及时,给我的生活带来许多知识和乐趣。  相似文献   

13.
“一线写真”是新闻消息体裁中的一支轻骑兵。也是一个耀眼夺目的花色品种。乍一看,它的分量轻,然而因其核心问题重要,带有方向性,富有生命力,所以能给读者以小  相似文献   

14.
“一稿多投”的“板子”不该全打在作者身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作者通过互联网给纸媒投稿时,常常会收到这类的自动回邮:请勿一稿多投,尤其是不要给几个版面的编辑发同一篇稿件,以免造成重稿.我们一经笈现,将停用或慎用该作者的来稿.  相似文献   

15.
有个县机关干部给省报写稿,报道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新闻。稿子被某新闻单位的记者发现,打电话要作者补充材料。文章见报了,署名的却是这个记者。写稿的通讯员呢!对不起,被甩在一边了。还有个作者,给某报写了篇反映实际工作问题的稿子,编辑“匠心独运”地作了处理,一半作消息,一半作短评,登出来署名的是编辑。原作者呢?也对不起了。这类事发生在新闻机关的究竟有多少?不能说很多,但也并非个别。那位通讯页感到有  相似文献   

16.
有位通讯员来信问报社:“写了批评稿件,领导不给盖公章怎么办?”各报每天收到的通讯员来稿,有不少都加盖了公章,有的还批注:“情况属实,同意发稿”。不用说,这是单位领导在给新闻“把关”。但是,目前“把关”把得不太好的情况不少。有  相似文献   

17.
编后,是编辑人员经常用到的一种精炼短小的评论性文体。恰当地给稿件配发编后,不仅能深化稿件的主题思想,给读者以启迪,而且还能够活跃报道形式,增强受众的阅读兴趣,达到扩大新闻效果目的。如果把新闻报道比作“画龙”的话,那么给新闻稿件配发编后就是给龙“点睛”。写好编后,是每个编辑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吕超荣 《大观周刊》2011,(21):93-94
甘肃静宁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之渭河流域小片,静宁话里的“给”字在句中很少单用,一个“给”字句中一般都有两个,甚至三个“给”字组成。方言中“给”可用做动词、介词和助词。动词“给”表示“给予、使对方遭遇”等意;介词“给”主要用于引进动作的对象,还常和“着[t?ao^213]”连用,表示被动;助词“给”有表示尝试、加强语气以及行为动作已然或将然的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记者,不是达官贵人,下去采访,最好给住‘鸽子笼’。”“谁不让你住啦?”“‘鸽子笼’在哪里?没有人给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著名运动员邹振先赶制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鞋子,上海运动鞋总厂的同志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制革厂,从五六万张皮革中挑选出三张作鞋料。为了缩小鞋子的延伸率,他们特地在鞋帮里装了一层尼龙布衬里,为了防止打滑,他们又作了改进,直至邹振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