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洁 《大观周刊》2013,(1):11-11
阳新方言的“把”是个很常见的词,它既可以作动词表示“握、给予”,也可以作介词表处置、被动。汉语普通话没有主动与被动语态的形态变化,但可以用介词“把”、“被”等标记主动与被动。但阳新方言用同一个词“把”字既引出施事又引出受事,使这种句式呈现出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2.
谈“之一”在古汉语中,“之”字用途甚广,可作动词、代词、连词、介词、助词。文言助词里以“之”字使用频率为最高,之乎者也,“之”字居其首。在现代汉语中,“之”字仍然遗留下来,但只限于作代词和结构助词。前者相当于“他(它)”,如“恨之入骨”,“求之不得”。后者相当于“的”,如“赤子之心”、“宝中之宝”;还有只用“之”不宜换“的”的格式,如“之所以”、“之极”、  相似文献   

3.
“在”和“再”各有3个词性。“在”作介词、副词时,义项单一。作介词,其语法作用是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范围、条件;作副词,当“正在”讲。它作动词时,义项较多,不赘述。“再”作数词和动词时,义项单一,分别作“二、第二”和“重现、继续”讲;作副词时,义项较多,不赘述。下面4个例句中的这两个字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4.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5.
我一读到刊于7月3日上海某大报第二版上《明天:第五号台风来了》一文的这个标题,就觉得别扭、不对劲。暇时琢磨,其问题之关键即在于题头和尾的“明天”和“了”3个字上,它们是不能搭配的。众所周知,“了”是助词,最常见、最主要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现代汉语词典》)。在英语语法中,则有“将来时”和“完成时”之分。那么,“了”应为“完成时”的字;而“明天”无疑是“将来时”词语。因此,若按上题去推  相似文献   

6.
李玲 《大观周刊》2013,(8):23-23,31
文章介绍了祁东方言中介词“走”、“拿”、“帮”的用法并探究其来源。通过利用语法化的“叠加性”特点得出:“走”、“拿”、“帮”是在非典型连动式的句法语艾框架中虚化的;与普通话中相对应的介词相比,虚化程度较低,还残留着一些词汇义,在特定情况下能恢复用作动词。  相似文献   

7.
一、用词、成语不准确 1、我被当代佐罗——戴依·斯通在你的眼皮底下绑架之后,我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 (1999年6月《青年博览》中的《背叛的女儿》) 此句“在”字应改为“从”字。“在”、“从”同为介词,但“从”与动词界限是清楚的,而“在”有时也可作动词用,用在上句不妥当。“在”改为“从”可与“之后”构成时间状语,并与后一分句“一直”两字相照应。 2、滑稽师躬身请爱丽丝  相似文献   

8.
一、善用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实词。在语言中,它最富生命力,最活跃。选好用准动词入题,往往令标题“动”起来,“活”起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触其物。例如:26.94米:六十年前三镇尽成泽国,看今日——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1991.7.13《湖北日报》)长江洪水,滚滚而来,武汉三镇又将面临“泽国”危险。不料,洪水却被今日百里长堤巍然“锁”住。一个“锁”字,生生活化了百里长堤在抗洪抢险中的磅礴气势。词切意并有力。荣城渔民跨国赶集  相似文献   

9.
要使评论有“动感”,就要善于运用动词。放几个动词进评论!动词一“动”,满篇皆活。 时下不少报刊及新闻媒体已注重在评论中活用动词,如: 一日“形象嵌入式”。如《仰不负党,俯不愧民》,两句短语嵌入四个动词“仰”、“负”、“俯”、“愧”,言简意赅,较好地刻画出行为主体的“上下观”、“赤诚心”;《李登辉把国民党拖向何处?》,一个“拖”字,活画出国民党的臃状和李登辉的蠢举;《莫让死者卷走绿地》中的“卷”,既有对行为的愤慨,又有对绿地的痛惜;《禁赌需要“拖、拉、劝”》,三个动词,三种招数,再精炼不过的形象化概…  相似文献   

10.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新闻媒体上,常见的标题制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字方面主要有使用不规范的字;词汇方面,实词方面主要有误解词义、词义重复、缩略不当和不必要的语码转换,虚词方面主要讨论了结构助词和介词的误用;语法方面主要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三个方面分析了新闻标题中语法错误现象。通过分类评析,可以看出新闻标题方面的错误应引起新闻出版界对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的”是一个结构助词。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助词除“的”外,还有两个,即“地”和“得”。习惯上,这三者是有一定分工和使用范围的。“的”在词的组合或在句子结构中,表示定语与中心词之间附加与被附加、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如:“清新的空气”、“过去的他”、“工作方法的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讲,一条好的新闻标题,其中少不了一个出色的动词。 原因有二。其一,新闻是对事件动态下的“速写”,表现动态,无动词不可。标题又是新闻的“高浓度提炼物”。自然缺不了动词这个核心角色。其二,汉语语言包括的动词极其丰富,同一个动作,可以由几个、十几个或更多的动词来表达。所以,标题中如果动词使用恰当,表情达  相似文献   

13.
常用字辨     
下面这几组字,在使用中也易发生混淆,必须认真分辨相像“相”有两个读音。读xiàng,指外貌、姿态,例如“长相”、“相貌”、“可怜相”、“狼狈相”、“立有立相,坐有坐相”等;用作动词,表示察看,例如“相马”、“相面”、“相机行事”、“人不可以貌相”等。“相”又读xiāng,表示亲自观看考察,例如“相亲”、“相中”等;用作副词,表示互相,例如“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等;有时表示偏指一方,例如“良言相劝”、“拔刀相助”等。“像”指按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例如“人像”、“肖像”、“图像”、“画像”等。“相”、“像…  相似文献   

14.
结构助词“的”在语言中有两个作用:一是附着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它后边的词的定语,如“我的书”,“参加会议的同志”;二是附着在词或词组后边,合起来成为具有名词功能的  相似文献   

15.
在汉语中,动词是最富有主动性、活泼的因素。文章要写得富有文采、有感染力,诀窍之一就是要多用动词。连续使用动词可以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画面。北宋王安石巧用了一个“绿”字,使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传世名句;《左传》上有篇新闻体散文《曹刿论战》,全文不过200余字,可动词却用了56个。曹刿这个人虽然离我们有两千多年了,但今天读起这篇文章,他的形象仍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6.
著名战地新闻记者阎吾说:“现场短新闻篇幅短小精粹,时间性强,不能精雕细刻,不是作工笔画,一定要用白描的手法去写,做到文笔简洁形象。”巧用动词正是做到文笔简洁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现场短新闻写作中使用动词十分必要动词是陈述人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等的一类词,是语言词汇中最生动、活跃的一个因素。古今名家赋诗著文都讲究用好动词。黑格尔明确说过:“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左传》上的《曹刿论战》可说是一篇新闻体散文,全文不过200余字,动词就用了56个。曹刿这个人物能栩栩如生地立于历史读者面前,其形象经历两千余年而不衰,不能不  相似文献   

17.
助词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是用在词语中间表示前后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美丽的花园”、“热烈地歌唱”、“干得很好”。语法书上,都说“地”是状语的标志,“的”是定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但是,当前的报刊上,出现对这些结构助词用得不够规范之处经常发生,产生了语法上的混乱现象,是必须引起注意的。太远的不举,仅从随手翻到的,如“感谢你,傅大夫!”(见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陕西日报》三版)一文中“傅大夫一遍一遍的向我母亲解释放血的根据和理由”一句里前一个“的”用错了,应改成“地”字。  相似文献   

18.
动词“发生”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很高。它在造句中,经常充当谓语。如:“这个事件发生在1918年。”“那年冬天曾发生过这种现象。”在前句里,“发生”后带补语“在1918年”,是个表时间的介词词组;在后句里,“发生”后带宾语“现象”,是个名词。所带宾语除名词外,还有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他的认识的确发生了变化。”这类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充当的宾语,有个突出的特点:它往往与主语有密切的联系,所用动词性词语有时可以做句子的谓语,如上句也可以转化为;“他的认识的确变化了。”因此,当它们能够做谓语或者必须由它们做谓语时,还在前边加用动词“发生”,结果就会是:(1)使语言无形中罗嗦起来;(2)错误地用“发生”替换了句子本来的谓语,改变了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3)或者使相关成分之间关系不协调,或者使句子残缺一定的成分。这就是“发生”多余滥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一、动词是个“好东西” 诗仙李白有首名诗《望庐山瀑布》,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写活了香炉峰,也隐隐地表现出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之景象;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泼洒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饱含了诗人多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而一个“落”字,又一“落”千钧,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汉语动词就是这样富有表现力,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虚词是汉语中的一类重要的词,它通常是指介词、助词,连词和语气词等几类词。这几类词,有的在询的组合中,或在造句中,能够将词语联系起来,并且表示它们之间各种不同的语法关系和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