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记者: 您在1994年写了一篇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文章<黄金时代缺少什么>,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请问您当时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
1.<准记者培训教程> <南方周末>有什么秘密武器?一群资深编辑和记者向暨南大学的准记者们露了几招.读这本书,我和这些学生一起学.在<南方周末>做编辑的朋友蔡军剑,把他们南方报系的前任领导范以锦组织的"暨大准记者训练营"中采编精英的演讲内容编成了这本书.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因为几本书的缘故,我和师永刚曾经有过一些沟通.当时,师永刚做<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一两年. 后来再见时,他问:"你打算采访我什么?是关于<凤凰周刊>还是关于书?"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凰周刊>,也通过<凤凰周刊>认识了他.但我还是愿意聚焦到他所编著、合著的书--力图探讨一本图书的畅销可以有多少种形式,在偶然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报界出现了不少怪东西,反映到版面上就是种种明显的歪风.<中国记者>杂志2005年第2到第4期曾经刊出过我的三篇连续评论:<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和<评"我们要吃饭">.  相似文献   

5.
话题新闻作为一个概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光明日报>.当时<光明日报>以"每月聚焦""今日话题"两个名牌栏目为依托,发表了大量的话题新闻,如<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黑米专家的困境说明了什么?>等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反响.  相似文献   

6.
1、我国现代报刊事业诞生以来,新闻法规的制订状况怎样? 答:我国的现代报刊事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当时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新闻工作的法规,如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大清报律>、1914年民国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1943年<新闻记者法>等.这些法规包含了禁止"诬诈"、"利用职务欺诈或恐吓之行为"、"攻击他人隐私"、"败坏风俗"等等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的条款.  相似文献   

7.
记者:<羊城晚报>连续20年发行量过百万,是全国晚报的一面旗帜.您到羊城后,提出要办"百万大报、百年大报","双百"的提出基于什么考虑?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米勒在新闻源同意她透露身份前提下,提前走出牢狱,再见光明.2005年7月6日,参与报道"情报门"事件的<纽约时报>记者米勒因拒绝向陪审团交代消息来源的身份,以"藐视法庭罪"被判入狱4个月.本案的主审法官霍根曾考虑更严重的妨碍司法的罪名.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米勒当面对霍根法官说:"假如新闻记者不能保障消息来源的秘密,新闻记者也就无法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志安 《新闻大学》2007,(4):108-115
【访谈实录】真相不足,需要通过报告文学来弥补张志安(以下简称"张"):记者和作家两个身份,您会把哪一个放在前面?为什么?卢跃刚[1](以下简称"卢"):记者。就传播信息以及表达自己的价值、理念而言,当然是记者在前,虽然记者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当作家和我的经历有关。80年代,虚构和非虚构的东西我都写,写了很多报告文学和非新闻类作品。1986年,我以小说家的身份进入报社后,还在写先锋小说,但一年以后,我就转型了。因为见证了大量中国的现实,但不能都通过新闻的形式报  相似文献   

10.
假记者探源     
今年8月,国家"扫黄打非"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整治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打假活动,查处了一批假记者,有效遏制了假记者猖獗的势头.近日得知,这项活动将延续到明年3月.打着境外报纸旗号在内地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非法报纸<社会新闻报>近日被依法取缔,涉案假记者被依法逮捕.假记者的成因是什么?怎样建立打假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在翻阅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过程中,被一篇题为<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的作品深深吸引了,阅读中它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使人欲罢不能.人民日报前总编辑范敬宜在为<山河壮丽人多情>一书作的序中写道:"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来两个字:感染.  相似文献   

12.
2007年至今,中国出现了这样几部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闯关东>、<金婚>、<奋斗>、<我的团长我的团>等.是什么让这些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呢?又是什么让这些国产电视剧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呢?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现在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互联网传播,来稿的主要问题是只有描述与行政思维(一)不断紧跟传播科技发展的脚步描述各种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例如几天前一个学生与我讨论,想要研究"移动新闻的社交媒体传播力研究"、"社交媒体转发量和阅读量的不同所涉及的自我呈现和身份建构"。我否定了,因为描述人人都在玩的东西,就算写出来多少有些概括性,有什么用?过不了几年,现在时髦的传播形态就会过时。若干年前,有人写了《手  相似文献   

14.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5.
有消息爆出最近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中,对驻印远征军完全是歪曲的、诽谤的,影响极坏.这支远征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又有过怎样的坎坷经历?本刊记者近日对云南腾冲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幸存的远征军老兵进行了电话采访,通过他们的讲述来还原中国远征军的一段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档案管理>2007年第3期刊载的摘自<档案界>网站<建国前的地方志应作为档案管理>一文的意见是正确的,我极为赞成.什么是资料?并无定论.在现代汉语中,"资料"是使用得极为广泛的一个词,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技术资料、水文资料、图书资料、文献资料、音像资料等.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很容易随着时代的远去而销声匿迹.可是我们说,忘却的尘埃无法遮蔽历史,在人们的记忆里历史从未远行,当历史的烟云散尽时留下一些杰出的、卓越的人来点燃那把记忆的火焰,时时把后来者的路照亮.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一批著名记者将永远留在后人的记忆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纪念他们.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他们留下来,被人们记住并且不朽呢?是机遇,是才华,是道德,还是学识,或者其他的什么?也许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谁都磨灭不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他们都是德才兼备的人.这也正是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以下简称<名记者传略>)一书想要告诉读者的.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复合新闻:从一组报道说起 日前,央视"新闻30分"播出了<十二省区文物精品聚羊城博物馆打开大门整资源>和<记者调查:期待改革的博物馆>,在电视媒介率先报道了我国博物馆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正在推行的改革措施.这两条新闻讲述的并不是什么"爆炸性的大事件",相反,"博物馆"是人们日常较少关注的冷点,而报道却引起同行关注.原因伺在?  相似文献   

19.
<长江商报>记者姚海鹰因为发表了一篇题为<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罪事件的调查>,质疑了武汉江岸区检察院介入一起案件的诉讼程序及关键证据等问题,让该院检察长张振国怒不可遏:"是谁给记者提供材料的?给我好好查!"转眼间,记者成了"贪污犯",遭到江岸区检察院的非法传唤.  相似文献   

20.
一、角色的突破:从主持人到出镜记者 <新闻大学>:你从主持电台的<夜色温柔>到主持电视的<新青年>和<东方时空>是一次突破,2003年从<东方时空>到<新闻调查>又是一次突破;我们关心的是,从<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到<新闻调查>的出镜记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