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成都市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开展现状调查研究,分析出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在建设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教师、学生对体育课程开展现状的态度,为扩展体育课程体系,为扩宽教学内容,提升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为我们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方向。随着对高校大学生体质要求的提高,高校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对于促进锻炼积极性的提升与学生体质发展提供了保障。田径课程是高校中开设最早时间最久的课程之一,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方向,对田径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如何开展田径活动与课程,不再让体育课成为学生运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阶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近几年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大学体育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不和谐,同时趋向以学生兴趣为主,忽视了课程的文化建设。结论认为:应加强大学体育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利用综合资源提升体育人文观,课程教学中强化其应有的调控力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4.
杨矞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67-168
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学体育一体化教学意义、一体化体育教学实施必要性、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对策为主要依据,首先分析了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期待、是调整课程教学依据的根本期待、质量检测是统一的期待,其次从将体育"教""练""赛"结合起来、满足体育教学课程需求、注重强调纵向衔接及系统性、一体化提倡横向一致性把握基本规律、一体化教学要求内在统一以及稳定性、一体化课程教学注重形式多样化、一体化课程建设可以提升学生体育素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一体化课程建设效果,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蓬勃发展历史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精神内核与价值意蕴是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演绎法对耕读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价值意蕴的诠释出发,挖掘耕读文化的理论内涵,可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目标导向和不竭动力,强化文化支撑,完善资源体系;从内容组构的角度出发,将耕读文化精神要义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彰显时代风貌,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从践行路径的探究出发,以学生体德双修为目标指向,以课程革新为资源载体,以多元教学为方法要领,以运动实践为提升介质,可以使耕读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关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在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上具有显著成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索并凝练其深度融合的目标导向,得出了其深度融合的内容构建:一是要推进隐性体育课程思政内容进网络;二是要注重体育课程思政互联网平台选择;三是要积极建立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资料库;四是要构建起体育课程思政网络教育社区。本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互联网教学深度融合进行了全面考虑与系统分析,希望促进形成互联网+体育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合力,以此不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7.
周峰 《体育教学》2023,(5):36-38
本文对“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及“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进行了概念界定,并研究了其内涵、建设要求及建设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应该在实践教育情境中体现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体现课程改革高层次设计的基本要求,开发适宜的课程平台、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环境、改变学习方式。此外,各地各校要建立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相似文献   

8.
施燕飞 《体育师友》2012,35(5):50-5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全面考虑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身体素质训练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融入现代化、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情操陶冶、意志锻炼等多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全面探索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提升的有效教学模式,是现代体育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从学生素质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改革需要出发,分析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深入探讨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素质提升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心不仅聚焦在体育学科所直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而且直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适时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以寓德于体理念为指导,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挖掘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评价体系失衡等问题。提出: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素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等决策。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理论,并就其理论部分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教育理念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能够提升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水平,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文化与和谐职业人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中蕴涵着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合格的和谐职业人,体育文化可依托高职体育课程和校园体育文化开发高职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达到培养"和谐职业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基本框架及路径。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克服课后体育服务内容随意化,补充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长期监测学生体育学习机会。基本框架:以体育人的课程目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多元互联的课程实施,全面有效的课程评价。建设路径:制定课程制度加以规范,统筹人财物资源作以支撑,构建服务共同体作为保障,综合提升教师课后体育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测量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上海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主要取得四方面的成效:课程实施“可行性”得到有效保障;运动技能教学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体能总体得分呈上升趋势;学生(尤其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具体经验可总结为:形成专项体育课程以“运动技能”为载体的共识;从社会获取体育教学资源;提高师资素养并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推进《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研制与实施;重视专项化体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为:课堂身体活动水平有待提升;体育品德培育价值有待展现;学生积极身体活动行为尚未形成。未来,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探究学练方式与课堂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挖掘专项体育课程的体育品德培育价值,动态监测学生身体活动行为,构建成熟有效的专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是新时代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及职场竞争力,是提升体育课程教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着眼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融合思政内容的重要性展开探讨,针对目前高职体育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融合思政内容实施措施,包括理念认识、素质提升、课程创新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需要实现课程思政和公共体育的融合,从而促使学生在公共体育课程学习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文章在对课程思政和公共体育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和公共体育融合的路径,包括建立制度规范、开展公共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王飞 《体育科技》2022,(1):144-146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高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指标,是完成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及其路径。研究认为:充分挖掘并发挥体育教育的课程思政功能,凸显体育教育本身的育人价值;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需做到“育体”与“铸魂”同向,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身体锻炼。让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意志品质。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中,需要优化其呈现方式,优化教育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激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兴趣,教育理念的更新,强化体育实践,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目前在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已开始起步,既缓解了高校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的不足,弥补了体育文化知识的缺失,又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增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从现实和未来看,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得到充分运用,需要观念层面的解放与突破,加强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建设。网络技术运用的主要途径,一是进行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二是教师专业提升与课堂教学改革,三是学生个体或群体自主对网络资源的辅助运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共同提高;建设方向是保证学生在体育课程习得的体育素养的同时能够习得道德素养;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就是在体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发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的教育目标。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基于体验式项目活动的协同育人模式,从顶层设计来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高校艺术类体育课程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出发,分学生参与度低与教师成就感低两个方面对传统艺术类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团体操创编的实践,从增强课程互动性、提高学生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团体操创编能力、对美的鉴赏能力以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等几方面论述了大型团体操表演在提升高校艺术类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推动大型团体操表演在高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元宇宙这一概念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本文介绍了元宇宙的定义和基于元宇宙的体育网络课程特点,阐述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建设课程资源库、探索多样教学方式、完善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建设机制和创新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措施,实现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思政场景重构与“精准滴灌”模式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