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为民 《生态文化》2011,(1):F0004-F0004
近年来,龙江森工广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全面树立大生态观念和“保护生态、热爱生态、珍惜生态、建设生态”的全民共识,形成了“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缺绿补绿、立体遣绿、完美塑绿、全民护绿”的热潮,把美丽的林区打造成了龙江知名的生态园林城,基本实现了“让人人生活在公园里”的生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用繁荣文化来引领和助推林区的发展。笔者在此就如何加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谈些认识。一、对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时指出:"一定要保护生态,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济源市,这个从济水源头和王屋山道教文化中走来的中原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在努力营建一个"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森林生态城市。近年来,该市举全市之力,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以建设绿色济源、构筑森林城市、弘扬生态  相似文献   

4.
吉林老工业基地能否真正振兴,最终取决于能否建构起有利于全民创业教育的、优化的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因为营造优良的全民创业教育生态与环境,是增强一个地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此,吉林省全民创业教育理应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社会创业实践教育等耦合成一个开放的全民创业教育的生态与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高度重视生态水利的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生态水利建设初见成效,同时带动了水利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位山灌区以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为依托,重新制定规划,努力打造天蓝、水清、岸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灌区.  相似文献   

6.
曹云 《生态文化》2010,(6):10-11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见缝插绿的精神固然值得提倡,但不能不承认,这种做法其实缺乏科学性。这种零星的、点缀性的绿化模式,除了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景观需求之外,在改善城市生态方面根本难成气候。一个城市,在建设更多绿地的同时,更需要从整体上以全局眼光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从而放大绿化功效。  相似文献   

7.
在林业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东  王一迪 《生态文化》2010,(1):15-15,25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新要求,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更加充实、科学和完整。生态文明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发达的生态产业为支撑,以繁荣的生态文化为载体。  相似文献   

8.
当前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在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问题.近年来,浙江省开化县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化建设.以创建"钱江源头、生态名城"为目标,把县城城市定位于具有生态经济特色的山水型城市,注重把生态思想渗透到公路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无锡在社会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绿化和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无锡把"建设绿色无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提升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综合治理太湖的关键措施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围绕"创新理念、增加绿量、生态修复、强化管理、多出精品"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森林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生态文化繁荣的现实体现。随着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不断探讨、寻找和创新理论根据,宣传扩大森林城市的影响,成为了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丰富生态文化建设内容的必然选择。为此,《生态文化》从本期开始,特开设了"森林城市"专栏,宣传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探讨森林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并进  相似文献   

11.
国土绿化是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结合体。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立政》中就说"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迫切期待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创新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一、国土绿化事业成绩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国土绿化事业十分重视。1955年,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卢更生 《生态文化》2013,(2):F0002-F0002
近年来,镇江市紧紧围绕"山水花园城市"建设目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动力,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办林业、全民参与绿化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绿色镇江"建设,加快提升全市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为全市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和人居环境。至201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部署,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并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只有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才能充分认识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2013,(6):10-11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是一个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动人的江南古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桃红柳绿,茂林修竹,尽显诗情画意。这里的人们有个梦想:希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绍兴能够绿色崛起,绿美相拥,城乡一体铺展天蓝、地绿、水净的秀丽画卷,全民共享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2013,(4):F0004-F0004
延安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目标的重要举措,实行全市总动员,紧紧围绕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林业管理信息化"六大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延安的城乡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延安正按照"一核、两屏、四区、六  相似文献   

16.
海涛 《生态文化》2013,(1):2-F0002
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辽宁省从创建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入手,通过基地的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把生态文化建设引向深入。由省林业厅与省教育厅,文化厅、团省委和精神文明办联合发起的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已连续开展3年,今年他们从申报的24个单位中筛选出6个单位,由省"关注森林"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组成考察组,分别对这6  相似文献   

17.
单良  金禹来 《文化学刊》2024,(3):193-196
以生态存在观为哲学基础的生态美育打破了历史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枷锁,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生态美育的萌芽是大势所趋。生态美育作为美育的崭新形态在审美对象、理论基础、审美形式等方面皆区别于传统美育体系。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美育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本文拟从认知观念、课程建设、实践浸润三个层次助推生态美育基础建设,为美育打造多方协同、系统科学的新格局,同时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公路绿化模式是绿化美化千篇一律,公路绿化的树种单一、效果欠佳.这不仅会降低公路绿化的生态效果,而且也会增大公路绿化建设和管护的成本.这就需要把"生态绿化"作为现代公路绿化的战略目标.文章对如何转变公路绿化方式,创建绿化生态之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索风营发电厂在开发利用水电资源的同时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开创"绿色文化",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人与自然、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关系的认识的经验.提出只有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生态文化》2011,(2):32-33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吉林森工杯"生态诗词大赛征稿启事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更好地宣扬林业建设者创造出的突出业绩,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进一步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态安全更可靠的生态和谐目标,中国林业作家协会决定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吉林森工杯"全国生态诗词大赛。一、征稿时间:2011年4月15日-7月25日(以邮戳为准)。二、征稿内容:以歌颂新中国林业建设辉煌成就及林业建设者和生态工作者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含古诗词)、歌词。一般不超过60行。三、奖项设置及评定:设特等奖1名,奖金10000元;一等奖2名,奖金各5000元;二等奖5名,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各500元;优秀奖100名。凡获奖者均将颁予获奖证书。聘请我国著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