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问题的语文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自主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语文教师从大语文教育观着眼,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要实现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能动、主动学习的探索者,使他们能够经常地运用创新方式进行探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要求学生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应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探究呢?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它是教学双方主动探究、真诚合作、共同解读的过程,也是学习方式、研究意识、探究精神得以培养的过程。《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选取学习专题,以探索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真正“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就成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阅读一些语文教学刊物,学习了  相似文献   

11.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所谓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讨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内心体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感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教师惟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由学生自由地主动地学习,学生的语言灵活性才能得以滋养.语文素养才能得以发展,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积累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而且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成了热门话题。为此,语文教师作了大量的教学实践,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带给广大语文教师的恐怕是思想观念上的大变革,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己被广大语文界同仁接受。“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原则,为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之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黎莉 《青海教育》2004,(12):23-23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让他们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得以树立,自主信心得以增强,自主学习方法得以优化,自主能力得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内化为学习的素质,从而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认为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即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变换课堂教学模式,促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努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一、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一谈起学习语文,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课文、背课文、做作文、考试等等。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