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表和转载是报刊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两种基本形式。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已有原则规定。本文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点分析和探讨报刊发表和转载作品时可能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在实践中尽量避免、减少相关法律争议,或者使已经发生的法律争议尽量合法合理地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指依据《著作权法》规定,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著作权作品。它是对著作权的一种限制.在著作权法中表现为一种授权性规范。在档案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档案法》和《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准确理解掌握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的范围和界限.促进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章第四节对“权利的限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所称“权利的限制”是相对著作权而言,这种限制主要表现为对作品的“合理使用”。这是针对使用人来说的。二者角度有异,但意义相同。著作权法对“权利的限制”是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使用作品,这既是作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收藏和供读者借阅的是图书,它包括印刷型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是作品的各种载体。所以由图书馆收藏和利用图书而产生的民事关系,也应由物权法去规范和调整,而不应由著作权法去调整。《条例》第7条中关于图书馆合理使用数字馆藏的规定,存在着将作品与载体混为一谈,用客体替代载体,进而以合理使用之名,行限制图书馆借阅网络出版物之实的问题:存在着将物权法性质的法律规范纳入著作权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于2011年7月启动,2012年3月国家版权局发布《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全国图书馆界积极行动,结合实际,认真研讨,发现其中的不足有:舍弃了多个公益非营利网络传播适用的权利限制条款;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条款仍由国务院法规制定,没有由《著作权法》统一整合;没有采纳图书馆界提出的为非营利公益图书馆利用网络收集、保存、传播受著作权保护作品设置豁免条款的建议.图书馆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版权局.2012年7月,修改草案第二稿公布,部分回应了图书馆界提出的设置合理使用兜底条款的建议,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失衡的问题,而且搁置了当代《著作权法》修订无法回避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限制条款的系统整合问题.图书馆界希望《著作权法》的修订落实独立性、平衡性和国际性三项基本原则,以保障著作权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6.
作为编辑 ,不仅要关注文稿内容 ,还要和作者共同把住著作权这道关。笔者就医学教材作过一些调查 ,发现一些人对侵权构成缺乏认识 ,致使侵权行为时有发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实施以及《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的落实 ,近年来 ,侵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著作权合理使用问题作者在撰写教材时 ,经常会提到的问题是哪些作品可以引用而不会引起侵权 ,由此引出侵权与合理使用的界定问题。《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对作品的合理使用作了规定 ,其中与医学教材的写作者相关的主要有 3种情况 :1 为个人学习…  相似文献   

7.
各国著作权法对传统资源合理使用的规定并不适用于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在法律缺乏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施保存行为就有可能造成对权利人专有权利的侵犯,单纯或过度的著作权保护会阻碍数字作品的长期保存.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更多地保护作品拥有者的权益,对作品的使用、长期保存提出了多种限制条件.可见,平衡著作权与保存管理权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复制、使用作品与免付、支付报酬之我见朱永庚获得报酬权是著作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全部56条中有22条38处涉及报酬权和支付报酬的问题。认真实施《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并使之进一步完善,以促进文化科学...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法都追求经济利益,并通过作品产权的界定和著作权限制制度作保障。图书馆因有调节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中介性和公益性,而享有合理使用作品的权利。图书馆合理使用作品,具有降低作品交易成本、保障作者作品的成本回收、经济利益的实现、扩大作品的社会效益之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清 《出版科学》2021,29(1):21-29
批评最新修正《著作权法》将著作权客体类型法定修改为开放,评析向阅读障碍者提供无障碍格式作品之合理使用的优点与需要完善之处,建议立法机关在未来制定、修订法律、行政法规之时出具立法报告或者释法性规范文件.  相似文献   

11.
图书情报工作与著作权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开始实施.著作权是一项与图书情报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因为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收藏使用中心,所收藏的文献大部分是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图书馆在收集、整理、利用这些文献时,必然涉及到文献的版权问题,所以图书情报工作者必须了解《著作权法》,依法办事.我国《著作权法》实施以来,图书情报界对著作权法的学习、研究正逐步深入,在某些问题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论,本文试述一、二.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出版物丰富了数字出版作品形式,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虚拟现实出版物也存在着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别不明确、著作财产权保护范围无法有效覆盖、侵权诉讼中全景自由合理使用抗辩适用困难等问题.2020年《著作权法》的修订完成将对虚拟现实出版物产生显著影响,有助于明确虚拟现实出版物的作品属性,周延虚拟现实出版物的复制权覆盖,加强对虚拟现实出版物的著作权保护.与此同时,对全景自由合理使用抗辩适用的约束尚无明显松解,部分条款规定也仍有待进一步释明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现行《著作权法》第24条第1款第3项规定了新闻报道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此次《著作权法》修订,将"时事新闻"改为"新闻","新闻"一词意指事实而非表达,意指报道的目的 而非结果.对于不可避免的认定,在使用作品与报道内容关系上,应以时间关联性为原则,以内容关联性为例外,同时从量与质两个角度分析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可被使用.合理使用的主体,除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之外,还应包括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媒体.  相似文献   

14.
合理使用作为一项对著作权权能限制的法律制度,得到现代各国著作权法的普遍认可。本文通过分析《著作权法》第22条第11项的适用条件,从合理使用的判断准则分析着手,建议把该合理使用规则移入法定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编辑与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永勤  徐晓泉 《编辑学报》2002,14(6):400-401
结合学习<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阐述期刊编辑在执行<著作权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保护作品的完整性,编辑的修改权予以限制;保护作品的及时性,限时履行告之义务;严肃对待作者的滥用发表权;等等--以引起期刊编辑对<著作权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时事类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引发了对时事类短视频是否属于时事新闻的思考。《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从主客体两方面对"时事新闻"进行了界定。主体方面,《条例》及相关行政法规对互联网新闻行业设置了极高的准入门槛,只有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有互联网平台有权从事新闻采编业务。客体方面,受合并原则的限制,"单纯事实消息"的表达方式极为单一,短视频形式的多样性排除了其作为前者的可能,因而不属于著作权法排除客体之"时事新闻"。但是立法将"单纯事实消息"同著作权合理使用之"时事新闻"的概念混淆,应将后者扩大解释为包括时事类短视频在内的所有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7.
时事类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引发了对时事类短视频是否属于时事新闻的思考。《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从主客体两方面对"时事新闻"进行了界定。主体方面,《条例》及相关行政法规对互联网新闻行业设置了极高的准入门槛,只有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有互联网平台有权从事新闻采编业务。客体方面,受合并原则的限制,"单纯事实消息"的表达方式极为单一,短视频形式的多样性排除了其作为前者的可能,因而不属于著作权法排除客体之"时事新闻"。但是立法将"单纯事实消息"同著作权合理使用之"时事新闻"的概念混淆,应将后者扩大解释为包括时事类短视频在内的所有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网络作品著作权权利限制的理论和立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的出现 ,改变的只是作品的使用方式 ,著作权的基本理论对网络作品同样适用 ,传统著作权权利限制的法理探讨构成了网络作品著作权限制的理论基础。著作权法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 ,原则上同样适用于网络作品 ,但在一定程度上应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注:2001年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进行立法规定,在我国实施的《著作权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规中,都涉及新闻作品著作权问题.但这些法规关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部分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在修订时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科技与出版杂交催生出的VR出版物,应属《著作权法》修改后的视听作品类型,其在场景采集与数据抓取两大制作过程中,存在多重侵权风险,亟须《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予以回应.具体说来,在场景采集过程中,应当重点对比VR出版物与使用的素材之间在主题、情节、画面剪辑编排等方面的信息量差异,综合使用目的、使用行为的潜在影响等因素判定是否构成合理使用.在数据抓取过程中,应明确临时复制行为的正当性,同时构建VR出版领域的文本与数据挖掘例外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