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30年代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有反电子以来,科学界相继找到了反电子、反质子等反粒子。粒子和反粒子间有一奇妙关系,它俩一旦相遇,就同归于“尽”(称湮灭),百分之百地化物质为能量(γ-射线)。故科幻飞船总是乐于采用物质-反物质作为能源。可是科学界长期来,不用说找到反物质世界,就连反原子的行踪也未见到。这  相似文献   

2.
走近反物质     
<正>什么是反物质?就像质子、中子、电子结合起来形成原子一样,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结合起来形成反原子。由反原子构成的物质就是反物质。当你照镜子时,镜中的那个你如果真的存在并出现在你面前,有人就把它叫做"反你"。科学家想象,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和我们的世界很相像的世界,但它是一个由反星系、反恒星、反太阳、反房子和反食物等一切反物质构成的世界,他们称它为反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3.
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世界各国能源专家的重要研究课题。1996年1月4日,欧洲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其首次合成出反物质的反氢原子,从而使一种全新的能源——反物质的应用成为现实,人类由此开始进入了反物质时代。反物质是物质的镜像,由亚原子粒组成。众所周知,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而反物质则是由正电子、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原子组  相似文献   

4.
正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一个谜团一直萦绕在物理学家的脑海里:反物质都去哪了?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就是——为什么宇宙中有物质?恒星、行星、星系和星系团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植物和动物也是由物质构成的。本来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是另一种奇怪的东西出现后,我们就陷入了理解的困境,这种东西就是反物质。根据我们对宇宙起源和反物质的了解,物质和反物质都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反物质具有一个非常最重要的特点:当它和物质结合时,会相互湮灭抵消,并产生巨大能量(光子)。另一方面,物理定律表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应该创造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  相似文献   

5.
存在着对称的正物质宇宙、反物质宇宙。宇宙(真空介电常数μ>0,磁导率μ>0)中运行的能量(光线)是右手能量,定义为正能量,引力场表现为右手性;反宇宙(真空μ<0,μ<0)中运行的是左手能量,定义为负能量,引力场表现为左手性。右手性引力场与左手性引力场相互作用是相斥作用,即正物质与反物质间的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是斥力作用。正是反宇宙的斥力作用使得宇宙星系间加速膨胀,表现为暗能量现象。说明了引力场使对称性破缺,无引力场时宇称守恒。  相似文献   

6.
早在1928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就曾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对于每一种通常的物质粒子都存在着一种相应的反粒子,二者质量相同,但携带相反的电荷。这些反粒子可以结合形成反原子,而反原子又可以形成反物质,宇宙间所有东西都有其反物质对应物—反恒星、反星系等。如果一个物质粒子与一个反物质粒子碰撞,它们将湮没并产生一股高能γ射线脉冲。经过几代物理学家们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终于最早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而后又相继于1955年、1956年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从而证实了宇宙中确实存在着反物质。1995年,科学家们又用正电子和反质子成…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生活》2009,(2):20-21
<正>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开发反物质发动机作为新型航天器的推进装置。在理论上,世间可以存在质量相同、电荷相反的原子核和电子,它们会分别形成物质和反物质。当这两种物质碰撞时可释放出比可见光强25万倍的伽马射线和巨大的能量。将核反应  相似文献   

8.
人类探索太空时发现了许多奇妙的现象,其中10大现象被科学家特别关注:   1.组成普通物质的粒子有另一面"反物质".物质和反物质碰到一起会湮没,它们的质量会转换为纯粹的能量.一些未来的太空船设计将使用反物质引擎.……  相似文献   

9.
最要命的“干净”武器 在科幻影片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主人公开着反物质动力飞船,用反物质枪械参与外星战斗。其实反物质早已不是科幻,从193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一直在研究反物质。各种基本粒子的反粒子也早已被科学家发现或制造了出来。我们知道,反物质和物质湮灭时,物质全部转变为能量释放出来,反物质是最有潜力的能量来源,用于武器和动力原料,可以说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上讲,世界上任何物质都存在着一个反物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设想: 宇宙中有个反地球? 新年伊始,传来消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利用氙原子和反质子碰撞产生了反氢原子。尽管这种在实验条件下产生的反氢原子寿命很短,只有400亿分之一秒,却引起了关心科学的公众极大的兴趣。 这次实验,产生了由反质子与反电子组成的反氢原子。合成出来的东西,虽然只是反原子,还不是反物质的集团,然而毕竟它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上造出了反原子,肯定是非  相似文献   

11.
正1.人类创造的反物质数量极少物质与反物质湮灭,能够释放数量惊人的能量,比如,1克反物质产生的能量,可以与原子弹爆炸的威力相媲美,因而它是有着巨大潜力的新能源。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只创造出了极少量的反物质。比如,在美国最大的高能物理研究实验室——费米实验室,这里拥有目前世界上能量输出最高的粒子加速器,也就是著名的Tevatron质子/反质子加速器,它能将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迄今为止,这个加速器创造出的所有反质子加起来只有不到15毫微克(1毫微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1-342
多位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的反物质粒子——反氦核。这种新型粒子又名反阿尔法粒子,是迄今为止所能探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利用两束接近于光速的金核对撞来模拟宇宙大爆炸,产生类似于早期宇宙的物质形态。 碰撞产生大约等量的夸克和反夸克物质,其中一部分稳定的反物质可以  相似文献   

13.
从贵刊2001年第2期28页上看到吴丹同志一篇为“反物质的利用”的文章,其基本内容是利用反物质来产生能量和发电。我很敬佩作者的大胆构思,如能成功,它将是比核聚变更方便,产生能量更大,更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 通过分析,我觉得该方法真要实施,在目前至少有一关键之处行不通——就是反物质的收集和输送问题,我们现在制造的任何东西都是由正物质构成,而反物质一旦碰到正物质,就会进行湮没反应产生能量,故我们制造的任何容器、管道都无法盛装和输送反物质。不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该文的构思就行不通。如何收集输送反物质@…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11,(2):1-1
前不久,欧洲科学家首次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他们利用反氢原子具有少许磁性的特点,在强有力的“磁瓶”中制造出反物质,并设法让反氢原子温度降至接近绝对零度,使其处于低能量状态,最终将其“捕获”。这被科学界视为人类研究反物质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成功“捕获”反物质的意义何在?这次研究成果是否会对现行物理学理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得出地球磁场是由大气电与地球的相对运功产生的.由地球和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的夹角大小,得出地球、木星、太阳的内部结构相近似,木星和太阳不是由H和He组成的气体星,这与太阳中微子探测的事实相一致(太阳中微子亏损使人们对太阳现有结构理论提出质疑)与彗木相撞的现象相一致.通过太阳结构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有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狄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器--地磁力飞行器. 提出了核聚变研完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场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 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驮拉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宣布,他们成功地直接观测到了电荷宇称失衡(GP对称失衡)的现象。科学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涉及到“小林-益川”理论以外的新粒子。现代物理理论认为,在10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时应同时产生同质量的粒子及反粒子,两者相遇便会湮灭,同时释放出能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科学家并未在宇宙中找到与大量物质等量的反物质。1964年,美国科学家克罗宁和菲奇在研究K介子时发现了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于是引起对反物质的研究。有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应存在反物质世界,应有反…  相似文献   

17.
阿社 《世界发明》2003,26(1):12-12
在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39名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已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大批量制造反物质。  相似文献   

18.
读者说     
正看过了《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年第8期《反物质之谜:宇宙丢失的另一半》一文。我认为,如果有重的反物质,那么它们与正物质是不是会相互排斥,而不是像正物质之间那样存在万有引力?如果反物质和正物质是相互排斥的,那么在我们的周围肯定找不到反物质。这可能才是我们找不到它们的原因。大科技读者yyh5501  相似文献   

19.
有宇宙学大师认为:宇宙初开所产生的物质与反物质是等量的,但宇宙物质量奇大无比是事实。大师们接着说:宇宙初开时产生的物质比产生的反物质多了一亿分之一,于是宇宙就没了反物质。这太深奥了,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得出地球磁场是由大气电与地球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由地球和木星的磁轴与自转轴的夹角大小,得出地球,木星、太阳的内部结构相近似,木星和太阳不是由H和He组成的气体星,这与太阳中微子探测的事实相一致(太阳中微子亏损使人们对太阳现有结构理论提出质疑),与彗木相撞的现象相一致.通过太阳结构提出了核聚变研究的新思路.通过木星结构得出木星上有可能有智慧生物人类存在.由地球结构和地球不断膨胀、地球自转减慢和地球大气的成因,提出了地震的成因.由地球磁扬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极性倒转,得出银河系中有很多正物质星球,也有很多反物质星球,这与狄拉克的宇宙中正、反物质星球应各占一半的反物质理论相一致,进而得出彗星是由反物质组成的,超新星爆发是正、反物质星球相撞产生的,通过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和控制正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反应.提出了冰河期的成因.设计了以地球磁场作为飞行环境的新型飞行嚣--地磁力飞行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