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徽州文书《承充地保事总登》展现了清代保甲在徽州基层的实际执行模式,反映了徽州宗族对于地方保甲事务的干预与承担,是明清宗族乡约保甲化的一个历史标本。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徽州在其发展历史上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执掌商界牛耳数百年的徽商,“千丁之族,未尝散处”的徽州宗族和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的徽州教育。徽商、徽州宗族和徽州教育是徽州发展不可缺少的三个核心要素,关于其中每个要素或者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但是关于它们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涉及的还很少。徽州的发展离开不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本文试图就徽商、徽州宗族与徽州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明清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状况及原因。明清时期徽州绅商积极投资于徽州水利,促进了粮食生产。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的原因有:政府的倡捐,徽州粮食短缺的自然因素,儒商的仁义观念,徽人强烈的宗族意识。徽州绅商在家乡农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徽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久远的史学意义在众多史学文化中独树一帜,而在徽文化中独具代表性的家谱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家规家训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宗法社会用以规范人们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言行准则。对家规家训的研究,对我们探讨徽州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对明代至民国徽州拳头庄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徽州拳头庄地位低下,他们对徽州宗族乃至徽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等都起到了一定作用。由于在经济、人格、劳役和法律上长期遭受不公平对待,在外因的促动下,明末以后徽州佃仆反抗活动此起彼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徽州佃仆制的消亡。  相似文献   

6.
徽州地区的人地矛盾促成徽商团体奔走中国各地,而徽州海商在传统的内商经济模式中脱颖而出,成为曾经一度“叱咤沿海”的独立集团.徽州海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宗族血亲的凝聚力、海商武装集团的形成以及江南市镇的繁荣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在私人海上贸易体系中,徽州海商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徽商经营运作网络,并对明代沿海民众、王朝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江南区域的繁荣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史上,中原作为一个极为特殊的文化地理单元与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表现出了强大的辐射力,这种辐射力的现实载体就是由中原迁出的一批批移民。这些移民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强烈的中原认同现象,其实质是认同产生于中原地域上的悠久传统和先进文化。由于迁徙至徽州的宗族族群亦不例外,反映在明清徽州家谱中的这种认同现象就尤其明显。通过考察这种认同现象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契合与反差,能够管窥这些迁徙者们与原住地之间的文化传承等联系,进而在更为原始的层面上了解徽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贵池南山刘氏宗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家规十三条,而以刘瑞芬、刘含芳、刘世珩等为代表的刘氏后人的积极践行,日渐形成了以"勤""和""善""礼"为核心的家风.今天继承传统的家风文化,对其不合时代需求的部分,须予以剔除,但其中良好的家规家风能为从事于精神文明建设所汲取,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国有国史,家有家谱,家谱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特有的姓氏文化,而徽州家谱尤以其数量丰、善本多、保存的完整性著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谱序作为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信息量大,历来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明代徽州家谱的谱序入手,从其对家族传承的梳理、教化以及考订功能三个方面来考察明代徽州家谱谱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家规与家风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周易》的《家人》卦便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早期家庭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家规与家风,即:男外女内、忧患意识、和谐是福、敬祖善奴。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家规、家风的起源与演变提供了一个范例,对当今家规、家风的建立与养成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徽州武术分布现状及文化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得出,徽州区域内共有21种拳种流传,其中歙县和黄山市区分布拳种最多,歙县分布有18种拳种,占拳种总数30%,黄山市区分布有13种拳种,占总拳种数22%。从拳种分布范围来看,徽州地区内分布较广的是太极拳和徽派武术,其中,徽派武术以板凳花、腰带舞和楸担为代表。这些拳种都具有典型的徽州文化特征。徽派武术拳架低、起腿少、重防卫,以自卫为出发点,强调后发制人。习武者抱拳礼让,并相互退步以示尊敬。徽派武术具有徽州文化典型的"归"、"闭"思想。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富有地域特色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徽州文化也是一笔丰厚的旅游资源。充分认识徽州文化底藴及其旅游价值,对徽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可以提升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水平,提高徽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从体育的角度展示了古微州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特征,着重阐述了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缘起、文化特点,提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保持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地方特色,使其优秀的文化成分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和对有关史料的收集、分析,从现代休闲观出发,探讨了徽商与徽戏的不解之缘,研究了徽商休闲体育普遍具有的自由、社会交往和创造性的特征以及徽商与二者之间的循环推动作用,启迪我们在对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不能墨守成规,应兼收并蓄,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休闲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保州宗室是宋朝宗室中较为特殊的一脉,虽有宗室之名,实属疏属之列,故在荫补子弟、任官俸禄等方面远低于其他处宗室。宋朝皇帝为维系和繁衍宗子脉系,多次破格优待保州宗室,并设保州敦宗院专门管理这一支宗室,南宋时期更是进一步提高保州宗室的任官级别,比照两京宗室之例注官,使其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西方未来学家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逐渐演变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为了适应我国在经济建设和全民生活中对休闲和休闲体育凸显的要求,我们通过对徽州地区的调查、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探析了古徽州在休闲和休闲体育方面留下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古徽州休闲生活、古徽州休闲体育载体"戏"、徽州的傩与目连戏和徽州休闲体育活动等方面阐述了植根于徽文化沃土中的徽州休闲和休闲体育,对我国现代休闲体育的开展和全面建设休闲社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和民间遗存进行分析.徽州民俗体育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人文价值,是徽州民众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并积累起来的,与地区民众的生活、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体现出徽州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借助徽州文化旅游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契机建立一套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节日民俗活动、特色节庆演出等形式,推动徽州民俗体育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