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华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原及组织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底板中华鳖和白底板中华鳖中均发现细菌和病毒.经细菌培养证实红底板和白底板鳖肝、脾、肾、肺、心和鳃样组织中均有细菌,电镜观察也证实白底板鳖肝和肺中有细菌,红底板鳖肺和鳃样器官中有细菌.细菌短杯状,大小(0.5~0.6)μm×(0.8~1.0)μm.在白底板鳖脾、肾和胃中和红底板小场中分别检测到直径为70~75um和85~90um的病毒粒子.红底板病鳖和白底板病鳖均表现为广泛地系统性的组织坏死,白底板病鳖较红底板病鳖病变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类对于致病细菌、病毒的认识还停留在语义描述阶段,比较缺乏形象的、可视化的描述方式。因此也很难对病毒、细菌形成较深刻的印象。而且对于现有的致病性细菌、病毒也缺乏系统的可视化存储,这非常不利于人类对于致病性细菌、病毒的了解。在此需求下开发一个可视化基于内容的病毒检测系统可以很好解决上述问题。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病毒图片获取、病毒图片特征提取、病毒库索引生成、病毒图片相似性分析对比、检索反馈及结果输出等功能模块。该系统可以通过爬虫等技术手段采集病毒图片,生成病毒库,从而对新型病毒或细菌进行基于内容的检索,从而有利于对病毒或细菌的种族、类型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玩具经常与孩子的手、口腔或地面等接触,很容易沾染灰尘以及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成为传染病的媒介。细菌学家曾把消毒过的玩具给儿童玩10天后进行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发现皮毛制的玩具细菌集落总数最高,木制玩具和塑料玩具上也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大多数是致病性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另外还有蛔虫卵、蛲虫卵、病毒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鳖病的特点、流行规律,重点对常见鳖病的病原、症状、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细菌L型在泌尿系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细菌L型与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细菌由细菌型变异为细菌L型后,仍然具有致病性.作者从64例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分离出细菌型9例,细菌L型22例,开展细菌L型检查,大大提高了阳性率,认为泌尿系感染的迁延不愈并反复发作是由于细菌L型所致,并建议临床对泌尿系感染的患者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在禽类等动物之间流行,少数亚型可感染人。根据对人的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2013年的H7N9新型禽流感病毒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尚无证据证明人传染人的特性。该文主要从H7N9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不同之处进行分析,解除民众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恐慌,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病毒及组织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4年广东斗门县一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养殖场患红脖子病中华鳖和1996年广东东莞市一中华鳖养殖场患红底板和白底板病中华鳖中检测到3种病毒.红脖子病中华鳖检测到的病毒粒子吴杆状,具囊膜,大小103nm×(293~330)um,核衣壳大小69nm×(241~270)nm,于肠肌细胞质中复制、装配和成熟.在白底板中华鳖检测到的病毒粒子圆球形,无囊膜,直径70~75nm,于脾、肾和胃组织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复制、装配和成熟.在红底板中华鳖肠细胞,检测到的病毒粒子直径85~90um,于肠细胞核中复制、装配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一、热点追踪 1.热点信息新华社北京2005年11月2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研究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部署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最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卷土重来,成千上万只鸟类,包括家禽和野鸟,或病死或被宰杀.病毒还对人类造成了  相似文献   

9.
选择三种野生有毒植物白屈菜、胡桃楸和细叶杜香及常见植物蒲公英,研究了它们对三种黄单胞菌属植物病原细菌的抑菌作用.提取四种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液,采用96孔板法测定四种植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带药平板法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白屈菜、胡桃楸和蒲公英对三种植物病原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白屈菜(茎叶)和蒲公英抑菌活性较强,对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g/ml、0.1g/ml、0.05g/ml,白屈菜(根)和胡桃楸抑菌活性稍差,细叶杜香提取液未检测到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错综复杂的环境生态因素入手,通过田间定点观察、系统调查和实验室培养检验分析,对大棚甜瓜幼苗病害进行了严密的推理诊断,排除生物病原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大面积侵染幼苗发病的可能,揭示了由于技术失误造成大棚甜瓜苗期病害的真实原因,并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炭疽菌的遗传转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真菌引起的植物炭疽病在生产上危害严重,近年来,炭疽菌转化技术的发展为全面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及炭疽病防治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炭疽菌的转化方法及在致病机理、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和病害防治等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C型产气荚膜梭菌致病因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仔猪肠毒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致病因子是菌体产生的α、β毒素.作者就α毒素的检测方法、基因克隆与表达调控、结构与功能以及β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采用TAS-ELISA,DAS-ELISA和ID-ELISA 3种检测方法,选用11种病毒病原血清对禄劝烟区烟草成熟期受害典型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禄劝烟区烟草成熟期的病毒病具有从单一侵染向复合侵染演变趋势,且病原危害种类以TMV为主,CMV次之,除此之外尚存在TEV,TVBMV等病毒.烟草成熟期受害叶片症状呈现"复杂化与多样化"特征,借助先进检测手段、扩大病原血清种类是探索清楚当地烟草成熟期主要病毒病种类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安全在全球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陆续开始P3、P4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立。该文简单介绍了全球SARS、艾滋病(AID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研究普遍采用的符合P3、P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的专用较大型高温高压灭菌器的特点和性能。重点介绍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生物安全实验室P4级专用灭菌器研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金叶女贞叶斑病发生机制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叶女贞叶斑病是金叶女贞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Corynespora sp,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土壤表层的病残体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随着侵染和再侵染引发病害.防治措施主要从栽植密度、合理施肥、合理修剪、药物防治几方面进行,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病原菌分离鉴定质控考核,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技术应对能力,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依据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及GB/T 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模拟肛拭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3型和福氏志贺氏菌2b亚型,考核结果为符合要求。结论实验室间比对质控考核病原菌菌株的鉴定应结合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综合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兰州百合种植地采集百合枯萎病株,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切花百合枯萎病株中分离纯化得到7株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确定5株为尖孢镰刀菌,1株为茄类镰刀菌,1株为三线镰刀菌;将病原菌回接到百合组培幼苗中,发现尖孢镰刀菌、茄类镰刀菌和三线镰刀菌都对百合幼苗具有致病性,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尖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为首次发现的百合致病镰刀菌。以上分离确定了兰州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百合枯萎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A rapidly growing number of successful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s in plant pathogenic fungi greatly increase the demands for tools and methodologies to study fungal pathogenicity at genomic scale. Magnaporthe oryzae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whose genome is fully sequenced. Recently we have reporte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genomics platform technologies in M. oryzae. This model approach would have many practical ramifications 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pcoming functional genomics studies of filamentous fungi aimed at understanding fungal pathogenic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患者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高职学生患者的68株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职学生患者致病菌种的前三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76%)、铜缘假单胞菌(17.65%)、大肠埃希氏菌(16.1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福普汀的敏感率较高保持为100%,但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很高,达到97.5%,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强。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提高,临床上应重视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