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爱情始终是小说《江山》不可或缺的叙述内容,她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伴随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成为人物矛盾冲突的生命力与价值意义所在,为小说的革命叙事服务。小说从头至终结,爱情蕴育了文本强大的生命精神和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2.
王方晨的小说世界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审美之域的视窗,在并不新潮的故事虚构和话语叙述中多维度地彰显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人性,其都市小说和农村小说侧重从三个维度致力于主题营构:社会文化批判和国民性兼及人性批判;市民和农民精神痛苦和灵魂裂变的揭示;都市爱情虚妄性。其历史小说和童话小说.通过一段段残暴血腥、尔虞我诈的虚拟历史场景和一个个天真烂漫、想象丰富的虚拟童话世界,影射和烛照出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和复杂多变的人性。王方晨作品的思想价值,主要是思想上的自我拯救与反思给人的震撼,归根到底来自于启蒙精神的烛照与自我意志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徐訏的小说创作在浪漫传奇的通俗形式之下展开的,是对爱情、人性、人生以及宗教等方面的现代性追问。这种追问主要表现为爱情的哲理反思、心理的深层剖析以及宗教的关怀与提升这三个方面。这种融哲学、心理、宗教于一体的生命的道说,体现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索,是徐计小说的现代性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4.
小说与影视的结合在当代文艺界十分寻常。海岩的很多小说都被编排成剧本搬上荧幕。情节是这类小说取胜的关键,同时,小说没有现实性就没有观众。海岩小说抓住了人性最脆弱的部分,设置不同的场景,使金钱和爱情两个对立的价值观进行激烈的交锋,在虚构的战火里我们领略到了真正来自现实的人性。  相似文献   

5.
李碧华作为香港的言情小说作家,其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她的小说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她对于传统道德刻意的叛逆书写。李碧华通过带有血腥味的爱情悲剧、复杂多变的人性纠葛以及毫无掩饰的欲望表达,突显了她在传统道德层面渴望反叛和背离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王鹏 《文教资料》2013,(35):98-100
土改这一题材的小说创作横跨半个多世纪,从阶级性革命话语叙述到直逼人性的的思考,呈现了两幅迥然不同历史伦理叙事图景.其中解放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尤凤伟的《一九四八》是前后两个时期描写土改的代表作,相同题材的叙事在伦理立场、善恶表达、人性挖掘以及爱情描写上却是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生不逢时的《三家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读《三家巷》的基础上,从不合时宜的成长小说、爱情与政治的纠缠、五四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关系等三个角度,揭示十七年和新时期的意识形态结构与文学创作之间复杂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就是这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爱情与复仇、人性的丧失与回归的感人故事。本文以希克厉与卡瑟琳的爱情为主线,深入分析希克厉恶劣的成长环境和卡瑟琳的爱情对希克厉人性的丧失与复归的作用,来阐释爱情使人毁灭与重生的魔力。  相似文献   

9.
江蕙 《文教资料》2011,(11):33-35
简·奥斯汀的小说被誉为传世经典,因为这些作品尽显作者对人情世故的细心观察,以及对情节结构的合理布局。小说中人物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个性、品性及人性的体现。简.奥斯汀的小说看似探讨的是女性的爱情与婚姻话题,但更深层次上其实是对所有人的道德、理智,以及人性完善的深切关注与严肃探讨。其对于道德观、是非观,以及人格理智的成长和自我完善这类人生重大问题的探讨与推崇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评论家们把《牛虻》定位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是肯定作品思想的革命性,二是爱情的浪漫性。而小说《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在作者的引导下,小说成功地用"革命"话语置换了爱情话语,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受到了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却是来源于"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在两个爱情故事中,体现出爱情与革命间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