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史研究日渐兴盛,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社会史涉及现代社会的前沿,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许多学科特征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非常一致,如社会史注重全面的、丰富多彩的“血肉”历史,符合新课标中的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社会史主张研究历史上人们的社会生活,倡导关注民众特别是普通人和社会的变迁,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历史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一个人的生命,尤其是—个有价值的生命,其不可缺少的要素应当包含人的思想(智慧)、情感和人格以及人所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因此,历史教育要实现育人的功效,应将历史课堂活化为“有生命的历史”。所谓“有生命的历史”,是指我们要教给学...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堂究竟是什么?它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单一传输的场所,还是更应当成为促进学生的智慧、情感、人格、素养等全面发展的一个小天地之一?它在关注学生功利性(如各种考试分数)的同时,还应当关注为长远可持续性发展而奠基.目前我们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发展的事业,所以它必然应当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获得可持续性全面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究竟是什么?它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单一传输的场所,还是更应当成为促进学生的智慧、情感、人格、素养等全面发展的一个小天地之一?它在关注学生功利性(如各种考试分数)的同时,还应当关注为长远可持续性发展而奠基.目前我们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发展的事业,所以它必然应当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获得可持续性全面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5.
<正>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写道,"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互动的天堂,是师生心灵交融的灵动舞台。新课程视野下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便应该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整个生命,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的生命化课堂教学,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以此全面提升生命  相似文献   

6.
娄莉 《成才之路》2010,(23):37-3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不是一个进行简单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最重要的阵地。课堂应该关注的不是既定知识结论的有效传递,而是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切成长。”那么,语文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呢?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基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需求而构建我们的历史课堂生活,教给他们有生命的历史。下面我们就以几节充满生命活力的历史课为主线,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从人的高度出发,提出应把数学课程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课堂教学要从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在充满情趣与智慧、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范大学叶谰教授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新基础教育的三性:“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主张关注学生在教育生活中的生命质量,让课堂生活焕发生命活力,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本身的生长生成。所以我们若把课堂当作师生生命交互的场域,教师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想课堂将不会出现死气沉沉或乱成一片的局面。下面就地理课堂为例谈些个人感受和经验。一、建立生命活跃的具有公平秩序的对话课堂师生生命的迸发主要是通过对话的途径来实现的,所以教师不能象过去那样单独主宰话语的霸权优势。一…  相似文献   

10.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具体而言,要联系生活,让文本意蕴走向通俗;对接生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再现生活,让情境体验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11.
生命课堂从学生的个体生命发展上对语文教学作出新的定位,强调语文教学应当把学生的能力获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作为教学目标,凸显对生命成长的教学价值追求,彰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需从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质疑思辨等几个方面入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承载课程文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关注课堂的开放、关注课堂的生成已成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亮点。要获得生活化课堂的有效追求,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情感”,关注教学的“细节”,注重学生的“融入”,追求教育的“无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活化课堂无序与有序的统一,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与社会》这门崭新的课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杜威先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理念的高度结合。课程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兴趣、意志等品质培养,更突出课堂的外延——课外学习生活的重要地位。故而学生的课外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契机,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以鼓励学生积极、自觉投入课外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语文课堂要体现的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而且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教师应依靠生命化语文教育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珍视,最终实现师生的互动发展。本文从课文教学要用真情关注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深入挖掘教材,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如果课堂教学没有了生活的意蕴,那么,对于置身其中的学生来说就失去了意义。鲁洁等教育专家曾大声疾呼: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从表面看,这句话似乎不符合逻辑,事实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出了问题,即课堂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思维不能正常发挥。封建  相似文献   

16.
陈宝学 《河南教育》2004,(12):34-34
历史是有生命的,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健全的高尚的人格,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但是,实际上,历史课成了距离现实生活太远、“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历史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激情与活力。新课程历史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交融,我以为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历史教学“活”起来,要把历史课堂努力建构成思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和生活化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要构建有生命意识的数学课堂,必须要变数学的“冰冷美丽”为“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即充分挖掘数学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的美,使数学知识数学化,生活知识数学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8.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落实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具体要求就是:第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通过尊重、关心、牵挂,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19.
杜威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其基本主张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其突出特点是更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教育有以下的启示:学校教育应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要使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结为一体,要培养学生成为“自治”的人,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全国“十·五”重点规划课题“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大课堂德育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DEB030279)的实验学校,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实施新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室课堂”、“校园课堂”、“社区课堂”是“大课堂”德育模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校园课堂”由“校本课程”、“学生社团”、“特长生培养”、“主题教育活动”四大系列构成,呈现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健康发展而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菜单,规范了学校课程的实施方案。校园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地优化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