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联通主义是近20年国际上对教育变革最有启发的创新思想。其理论内涵远不止于学习现象,而是教育哲学层面的理论创新。在本体论层面,联通主义是对思维本体论和生成本体论的再发展,反映了“互联网+”时代教育的联通新本质,表现为“学习即连接”的微观联通、“资源共建共享”的中观联通和“组织生态开放互联”的宏观联通。在知识观层面,联通主义揭示了人类生产生活中一直存在的、被忽视的一类知识形态——网络化知识,这类知识在内涵、结构、生产传播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和规律。在方法论层面,联通主义推动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从简单线性到复杂系统的战略转移,强调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探寻教育系统的深层规律。联通主义哲学观不是对传统哲学观的全面否定,而是在技术革新、时代进步、思想进化的基础上对教育基本问题认识的丰富和再发展,为认识和研判“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哲学思想指导,推动了由技术驱动的教育信息化向技术与思想“双轮驱动”的变革模式转型,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构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方法武器。  相似文献   

2.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设了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三类空间——信息空间.新空间的出现对原有教育的业务流程、劳动分工和组织体系产生冲击,亦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文章紧扣问题导向和时代导向,针对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过程中展露的现象或问题,从"互联网+教育"理论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应重点关注的十大学术新命题,分别为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规律、联通主义学习的机理、教学新结构与新模式、教与学的复杂规律、工业化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原理与方案、在线教育产业的定位和作用、教育研究的逻辑框架与研究范式、教育治理的理念与制度体系."互联网+教育"理论创新可帮助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解决盲目性、偏狭和局限性误区,是明晰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规律及实践方向的基础和前提.作者希望研究提出的十大学术命题能够为未来教育研究提供思考支点,从理论创新层面推动"互联网+教育"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教育”引发了教育范式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学习空间已难以承载和支撑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学习空间的变革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对学习空间术语的由来及其内涵进行梳理,并回顾了教育发展史中学习空间以及相应教学范式的演变过程。之后,文章分析了新学习空间观产生的动因,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新学习空间观,指出新学习空间建立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元辩证的空间认识论基础上,学习空间与教学活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分析和讨论了新学习空间在物质、社会和精神三层空间中都呈现出联通与融合的特征。文章最后基于新学习空间观的三层空间维度对当下具有新学习空间特征的教学创新进行梳理与归纳。期望文章为认识和推进“互联网+教育”学习空间变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现代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医疗”等“互联网+”系列正在推动世界进入“未来”。在这个背景下,教育也紧随时代步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重构教育要素,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构建“未来教育”的新生态。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互联互通、开放灵活、多级分布、覆盖全国、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连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所有省级体系。建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教育”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又是实现“互联网+”时代教育体系变革的核心抓手,其不能被简单理解为互联网“+”教育,而应将“互联网+”作为整体场域持续赋能教育变革。文章从技术场域的视角分析“互联网+”及“互联网+教育”的哲学内涵与本质特征,提炼出“互联网+”技术场域具有网络泛在化、服务即时化等六大特征及与此相对应的供给社会化、服务个性化等“互联网+教育”六大特征,同时对当前符合“互联网+教育”特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从加快技术赋能、变革教育方式、探索供给途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数字素养五大维度建构“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以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6.
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最根本问题的认识,是教育实践的“道”,决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终身学习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的价值日益凸显,其学习空间逐渐向互联网迁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更加多元化,终身学习的新趋势呼唤教育哲学创新。从教育本体论层面来看,终身学习情境下的教育本质演变为联通,强调通过联通促进个体与世界间多个层次的互动联系。从终身学习的认识论来看,知识演变为网络化形态,呈现全谱系、动态网络化、群智汇聚和问题导向等新特征,推动终身学习组织体系、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变革。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终身学习情境下的教育系统日益复杂、多元和开放,教育研究应当树立教育生态观,注重采取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和设计性研究范式。终身学习领域必须高度重视“道”的突破,加强哲学基础研究,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在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已成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结构优化功能失衡、生态主体之间协调功能失衡、生态主体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失衡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学主体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教与学”理念;营造网络化生态教学环境,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构建多维互动生态课堂,融洽师生关系等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的具体策略,以期发挥生态主体作用,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互联网+教育”开始引领着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潮流。高职继续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构建适应高职继续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此,以高职继续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联网+教育”对高职继续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构建适应高职继续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职继续教育模式和平台构建,以及高职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控的方法。通过构建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高职继续教育体系,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推动高职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为其他类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技术革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依据“互联网+”等相关理论,文章总结了“互联网+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新框架,提出了多方参与建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协作融合搭建一体化教学质量保障治理平台、时空灵活创新教学质量保障组织运行模式、数据治理实现教学质量闭环监测精准反馈等变革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教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甘肃省五所高校为例,分析学生在“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存在问题的认知情况。研究发现,“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价值性目标为导向,增强学生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多方协同的教育新生态;建设“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冯晓玲 《亚太教育》2020,(1):138-138
随着教育信息化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中职语文教与学变革,需要广大中职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在简要分析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与学变革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邱伟 《江苏教育》2023,(26):79-81
“互联网+”融入教育,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也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传统课堂关系。基于教育信息化2.0时代,扬“信息”之帆,施“双减”优策,并以“3×3”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引领新时代初中英语课堂的教育实践,是目前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和实践者共同关注与探究的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推动开放在线教育成为热点。开放教育是融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思维与传统教育模式而衍生的独立教育模式,呈现出“开放性”“先进性”“便捷性”以及“资源共享性”等多方面特点,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现阶段主要学习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开放教育是将教育对象、教育模式、教育资源、教育过程的开放共享,成为顺应互联网促进教育变革潮流的必然产物。从开放教育的内在本质、重要意义与发展趋势入手,结合时事,研究新时代下开放教育的发展必然性,积极探索“互联网+”开放教育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相似文献   

14.
通专整合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诉求,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混沌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探索高职教育体系的运行规律以及建立和发展其运作机制有指导意义。从混沌理论的基本内涵出发,运用混沌系统的方法论与认识观,并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高职通专整合教育这一复杂的系统,可以对高职高专整合教育模式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飞快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巨大变革。学习模式的衍变,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对高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力量,提升其专业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分析探讨新时代背景对高校教师的影响与改变,同时重点研究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晓希 《科教导刊》2020,(1):8-9,27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再度引起关于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以“互联网+”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广泛讨论。本文在我国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审视“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发展融合现状、不足与机遇,以在线教学资源建设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将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如何将信息化作为教师教学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教学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整体系统效率,着力变革教学组织和评估考核方式,改变目前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大力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群体旺盛的学习需求,推动老年教育现代化,让老年人更好与信息时代、数字社会接轨,促进老年教育高质量提升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泉州为例,阐述当前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发展新契机,探究新时代新形势下老年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新业态。“互联网+教育”不仅使现代教育技术发生了变革,更对学习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并影响着教育的理念和体制。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积极拥抱“互联网+”,与时俱进,才能解决新时代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2018年7月,教育部批复宁夏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开启了宁夏教育"变道超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一年多来,全区教育系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锐意进取,"互联网+"作为教育系统变革的内生力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教育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2):F0004-F0004
会议内容论坛以“智慧赋能·变革创新——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题,设有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教育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素养与创新能以提升、互联网时代教育服务与治理模式创新、高等院校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信息技术引领中小学教与学方式变革等分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