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解农村寄宿小学生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状况,探寻有效对策,本文采用郑日昌等编制的“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检测表”对5所农村小学的4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寄宿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显著低于非寄宿小学生;农村寄宿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在年级、性别、是否留守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可通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活跃家庭学习氛围,提升家庭育人品位;重视差异,有的放矢;尊重规律,讲究方法等途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尽管寄宿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频率较少,但高质量的亲子沟通仍然能够促进子女在寄宿学校中的情绪适应。采用问卷法对229名寄宿初中生进行测量,分别要求被试报告自己与父亲或母亲的沟通质量、应对方式和情绪适应。结果显示:(1)母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和问题指向对寄宿学生的情绪适应均有直接预测作用;(2)情绪应对在上述变量之间存在中介作用;(3)尽管问题应对不能显著预测情绪适应,但是父子沟通质量的关系指向和问题指向均能显著预测寄宿学生的问题应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毛南族地区寄宿小学生自我认识与孤独感状况及关系,采用小学生自我认识问卷和儿童孤独感量表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所寄宿制小学29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寄宿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显著低于非寄宿小学生(P<0.01);寄宿小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寄宿小学生(P<0.001);寄宿小学生的孤独感与自我认识总分及对自己感觉的评价、对与别人相处信心的评价、对他人对自己依赖程度的评价、对自己适应新事物的评价呈显著负相关,与对自己是好学生的评价、对自己做决定的评价呈显著的正相关,他们间所有相关因子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相互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特别是我们寄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班主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甘肃省3 446名(其中寄宿生1 367名)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寄宿小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非寄宿小学生;中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小学男生;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回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汉族中小学生,回族中学生的社交孤独感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  相似文献   

6.
秦长会 《学周刊C版》2019,(16):158-158
寄宿学校的学生远离父母,教师要格外注意学生的生活情况。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行人性化管理措施,从而制定相关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制度。本文主要研究了寄宿学校对学困生的管理策略,旨在提高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开斌 《教师》2020,(10):14-15
寄宿学生的德育工作一直都是寄宿学校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以及品格的养成,而教学管理和寄宿生的德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寄宿学生的德育现状与问题出发,分别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寄宿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学校寄宿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国虎 《学周刊C版》2013,(4):206-20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农村寄宿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心理不健康学生数量在急剧增加,这给教育者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张建国 《青海教育》2012,(Z1):20-21
上了示范性高中的学生要住校就读,住校接受到的教育是高中生独立人格的养成性教育,细数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自立人格。住校是培养高中生自立人格的一个好环境,什么是"自立"?就是建立自己如何做人的"人生观"。高中学生寄宿,是形成自己独立和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复原力量表、情感指数量表和一般心理健康问卷,对664名大学生的复原力、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学生复原力水平在年级、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有无男女朋友等变量上差异明显;一方面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可以较好地预测复原力水平,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能够建立三者的协方差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以400名师范院校学生为被试,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应对方式和SCL-90问卷。得出以下结论:(1)师范生的心理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精神信仰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精神信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精神信仰在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关系中起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毛南族地区小学生①孤独感状况,探寻有效教育对策,采用Asher等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5所小学34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毛南族地区小学生在是否寄宿、是否留守、性别、年级、校际等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为此,家庭、学校、社会应特别关注寄宿、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问题,关注毛南族儿童的心理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毛南族地区小学生的归属感,减少他们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寄宿制小学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主流,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提上议事议程。一、外在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仅停留在"抓成绩、保平安"的低要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寄宿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和心理健康现状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前提。本研究通过分层取样的方法选取皖西北地区部分市、县、区留守寄宿高中学生和普通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作为研究工具,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焦虑、恐怖和孤独倾向方面的检出率较高,在人际交往方面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总体上看,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学生与后勤人员的冲突四个维度上,农村寄宿制学校初中生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最多,而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最少。通过性别、年级、民族因素对农村寄宿初中生冲突影响显著性分析表明,性别因素在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影响;年级因素对"学生与学生冲突"和"学生与后勤人员冲突"有显著影响;民族因素在四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影响。对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冲突管理,应采取如下对策:(1)建立新型组织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氛围;(2)科学辨识冲突发展过程,创建全面的冲突管理机制;(3)注重心理辅导,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分散寄宿类学生由于住宿条件、生活管理、家庭情况、个人条件等方面具有诸多特异性,其周围常存在一些危及身心健康发展的安全风险,文章针对分散寄宿类学生周围存在的学校周边社会安全风险、学生身心健康安全风险、突发自然灾害风险、食品健康安全风险四种风险类型,提出采取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完善工作责任问责机制、做好事前预防和预判三方面的安全风险防控的路径与方法,为分散寄宿类学生安全风险防范与治理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们针对寄宿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我园实际出发,努力为寄宿幼儿营造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弥补寄宿幼儿亲子感情的缺失,使他们获得家的温馨感受,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农村寄宿小学生由于长期间断性地与父母分离,其社会化发展主要是在寄宿学校内完成,呈现出片面化发展特征。实证调查表明,寄宿生与学校教师关系较非寄宿生亲密;"想家"是寄宿小学生寄宿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最强烈的感受;在对寄宿生活的适应上,消极性适应行为多于积极性适应行为;"大照顾小"的寄宿模式使得高年级段寄宿生扮演着"替代妈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涂皓 《教育》2013,(12):27-27
《教育》旬刊:低龄寄宿对于幼儿和小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欣:小学生到学校或学校附近的居民家寄宿,意味着比较早地离开了家庭,在一定时间内失去了父母的全面照顾。这不仅影响对了小学生衣食住行的照料,而且对其早期社会化教育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缺少父母之爱和言传身教,小学生的语言、行为、人格等方面成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无疑,低龄寄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韦金玲 《广西教育》2022,(10):34-38
本文聚焦广西白裤瑶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从性别、年级、学业成绩、是否留守、是否寄宿等方面对该区域550名初中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探讨该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广西白裤瑶地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