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都这样说,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分析题中数量关系。这话没错。可是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着眼点何在?有规律可循吗? 我想就解答简单应用题而言,分析数量关系的目的在于促成应用题向相应的文字题转化。而分析应用题的着眼点是表达数量关系的中心词语,如“一共”、“还剩”、“比……多”、“比……少”、“相差”、“倍”、“平均”、“几分之几”等等,也就是题中所叙述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刚刚听完(或读完)应用题的条件之后,不管后面问的是什么,就列出算式;有的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不论是加法题还是减法题总是千篇一律地回答:“一共是……”,有的学生在解答比多、比少类型应用题的时候,只要看到题中有“多”字就用加法计算,有“少”字就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的应用题虽然简单,却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选择解题方法时,往往只注意题目中的一个因素,常常把运算与个别词语联系起来,如见到“还剩”、“少”就用减法,看到“一共”、“多”就用加法,这直接影响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影响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要让学生真正学好应用题,必须将应用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说”、“操作”、“补”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维方式。一、从“说”入手,弄懂应用题的构成要素,理解数量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此过程中,需要理解题意,根据题意抽象出数量间的关系,然后列出算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因此难于理解题目中抽象的书面语言,容易产生乱套瞎猜解题方法的现象.如加法和乘法叙述中的关键性词语相同,所提的问题往往是“一共是多少?”一些学生难于区分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法,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几”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对此,学生常常望文生义,作出了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判断.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解答应用题,可根据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三种数学语言,即图象  相似文献   

5.
应用题是用词语组合来表述其内容和提示数量关系的 ,叙述时要用到诸如 :“一共、还剩、增产、节约、比……多……、比……少……”等关键词。这些词语有的阐明了题目的事理 ,有的反映题中数量关系 ,有的甚至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起着制约和规定性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数学关键词语的教学 ,引导学生把它作为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研究和寻找正确解题方法的钥匙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的教学要结合题意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如(1)同学们种树 ,先种了 8棵 ,又种了 17棵 ,一共种了多少棵 ?(2 …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关键词词语的教学鹿寨县鹿寨小学蔡志翔应用题是用语言来表达其内容和数量关系的,叙述时要用到诸如“一共”、“还剩”、“比……提前……”、“增加”、“比……少……”、“比……多……”、“照这样计算”等许多关键性词语。这些词语有的阐明了题目的事理,有的...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学生解答求两数和的简单应用题时,往往看到问句中的“一共”就不加思索地用加法计算。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了这一类型的题目,强化了“一共”与“加”的联系,形成一种趋向性,看到一共就会按固定思路作出用加法计算的反应。这种思维的定向性,心理学上称为思维定势。要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其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比多比少”问题教学体会龙口市实验小学隋艳玲,隋艳华“比多比少”应用题是低年级教材中的难点,也是重点。要使学生正确解答,关键是使学生弄清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抓住题里有“比”字那句话,找出谁是大数,谁是小数,谁是差。这样解答起来就得心应手。1.引导学...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关键词语的教学李翠萍应用题是用词语来表达其内容和数量关系的,叙述时要用到诸如:一共、还剩、比……多……、比……少……、增加、减少、提高、下降……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有的说明了题目的事理,有的反映了题目中的量的关系,有的甚至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起着...  相似文献   

10.
人数版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四册安排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相应的有关练习题都是题目中有“比……多”字眼的就用加法,有“比……少”字眼的就用减法。这种单纯的练习安排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还设计了以下形式的变式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它的目的就在于将数量间的关系作必要的处理,使其具体明了,让问题得以解决。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关系有哪些策略呢?一、抓住关键字词许多题目都存在关键性的字词,抓住它们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找到分析数量关系的突破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一共、还有、剩下、同样多、还差、比……多、几倍、增多等字词展开思维。如,5箱蜜蜂一年酿350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8箱蜜蜂一年可以多酿多少千克蜂蜜?问题“8箱蜜蜂一年可以多酿多少千克蜂蜜?”中的前一个“多”字往往被学生忽略,把问题看成…  相似文献   

12.
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往往会产生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有的教师喜欢按照应用题的类型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认为这样教省事;二是有的学生在解题时喜欢找“多”、“少”、“一共”、“只剩”等重点词语,认为“按词定解”省力。虽然这两种方法在教学中有时也会有一些作用,但最大的弊端是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阻碍学生独立思考,当题目的叙述稍有变化,即使不增加难度,也会使学生束手无策。为了克服这种“定型化”的教学倾向,就必须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花气力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夯实应用题教学的基础。一、“还原”与“逆转”的训练加法与…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通过应用题教学培养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有下列几点体会:一、教师要善于根据题目中算术概念的词句和数量间的相依关系,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儿童思维。例如:我们在一年级教“菊香和弟弟在一起洗碗。弟弟洗了6只,菊香比弟弟多洗了2只。他们一共洗了多少只碗?”这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着重读出题中带有关键性的词句:“菊香比弟弟多……”“……一共……。”使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就提出问题,跟学生谈话。“这题要求的是什么?”(他们一共洗了多少只碗。)“要知道菊香  相似文献   

14.
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有些逆向题学生解答起来往往感到困难,出现错解。例1.一盒乒乓球,取出8个,盒里还剩4个,这盒乒乓球有多少? 学生往往解成:8-4=4(个) 例2.操场上打球的有18人,比跑步的少3人,跑步的有多少? 学生往往解成:18-3=15(人) 产生上述问题,是因为应用题叙述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指向,当叙述的情节发展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例的情节发展相一致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当叙述的情节与此相反时学生就难于理解。上面例1如改为“原来→取出→还剩”的  相似文献   

15.
分数应用题(包括百分数应用题)主要是研究“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和“分率”(包括百分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数应用题中有一类应用题 ,它们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透过“分率”的分析 ,找出单位“1”。因此 ,找准单位“1”是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一般在叙述“分率”的题句中“是(相当于)、占、比”后面的那个数就是单位“l”。我在教学中 ,让学生抓住“是(相当于)、占、比”等词 ,找出单位“1”。运用这种方法 ,学生解分数应用题就容易多了。如 :红星粮店有甲乙两个仓库 ,甲仓库存粮3500吨 ,乙仓库存粮是甲仓库的3/5,求甲乙两仓库存粮共…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学生在练习了一定量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干扰,以为“多”就加“少”就减,以后学习逆叙述题时,就容易混淆,发生错误。为了防止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抓训练,理清基本数量关系教学“比多(少)”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搞清“同样多”、“多”、“少”这些概念都是比较而言的,关键在于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掌握其基本数量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结构的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决定了应用题教学不能就题讲题,只能借题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解答应用题时常用的思维策略与技巧,使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思维效率,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些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常用的思维策略与技巧。一、着眼关系词语应用题都是由条件和问题组成的,其中有些条件或问题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红花的朵数比白花多5朵”、“用去煤的吨数是总数的13”、“红金鱼与黄金鱼一共有多少尾”等,抓住这些关系词语,再结合其他条件,就能很快…  相似文献   

18.
比倍关系的三类应用题.在统编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散在第四、五册中讲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开始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解题正确率还高,当出现另外两类应用题时,学生就容易搞混,不少学生看到“倍”字就用乘法,错误较多。我认为比倍关系应用题教学应遵循整体原则,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具体作法如  相似文献   

19.
【课例简析】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应用题的区别在于,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正好与正叙的相反,因此,学生容易犯见“多”用加,见“少”用减的错误。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操作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以避免发生上述错误。【导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操作活动①:让学生第一行摆8个圆片,第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解答应用题难、解答复合应用题就更难。如何教好简单应用题是最关键的一环。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需要一定的训练 ,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我常使用的解题训练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一、抓关键词、句的训练。应用题是数量关系和语言文字的综合体。因此解答应用题必须具备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如果学生连题都读不通 ,那就谈不上正确的解答。例如 :一年级一班有 13名“三好学生” ,二班和一班同样多 ,两班一共有多少名“三好学生” ?让学生读题后 ,问这道题说了什么事 ?是哪个年级的事 ?有几个班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 ,再读 ,并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