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本真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本真意义是交往与对话。事实上,教与学并不是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其本身是师生的现实生活。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师生平等的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学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也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数学教学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乐趣;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话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而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对话"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章指出这种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持了教学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在教学交往中严重缺位,繁杂的训练和记诵取代了对课程内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解读.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意识的高度淡漠,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深度误读,师生生存交往的典型缺失,哲学解释学思维的严重缺位.最后,文章认为,回归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必须做到: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优化师生交往,构建生存关系;"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哲学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交往观,是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能动作用),二者在体育教学情境中所进行的信息、思想观点、情感和需要的平等交流,以及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体育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师生主体性双向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的交往由于双方处在特殊的环境中,具有与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不同的独特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交往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活动。体育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交往不是一种单向的流动,而是双向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重新给自己定位、"充电",教师也将与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共识、共享、共进。师生对话正逐渐代替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笔者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对话正成为现代小学数学课上的另类风景。  相似文献   

10.
吴靖 《现代语文》2005,(9):84-86
在当代,"对话"一词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里被频繁地使用着,而且已经并正在继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所以有人声称,一个交往和对话的时代已经来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便开始从交往的角度重新认识教育教学,认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起源于交往,教育(或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交往过程.而对话是交往的一个理想形态,这样,人们又提出用对话来改造教育教学,于是"对话式"教育和"对话教学"应运而生.由此,阅读教学也应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新事物刚刚诞生时往往不被人们理解,对话式阅读教学也潜存着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对话是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现象,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对话。哲学家眼里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对话的胆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有对话的话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对话的内容,提高数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数学课堂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13.
林达思 《教育艺术》2009,(7):68-68,6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分享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对话"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叶澜教授曾说,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 日本学者佐腾学认为,对话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文本和人与自我的对话.然而,审视我们的数学课堂,绝大多数老师将"对话"局限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言语对话,引领学生与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对话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与文本对话,自主感悟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很显然,新课程凸显这样的"学习观":学习是一种"对话"。从这个层面来思考,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就是追求走向"对话"的学习生活。一、交往、互动,搭建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课堂是师生间沟通、交流,也就是说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新课堂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的教学环境。对话教学关注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感受,它正日渐替代传统的"传话"教学而成为当代教学的主导形态。一、师生互动,是对话教学的前提首先,师生间角色的转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往,切不可对学生进行"居高临下"的责问,否则就很难消除学生的畏惧心。学生都希望能够跟教师友  相似文献   

18.
"对话式教学"是基于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是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主要教学形式。"对话式教学"强调师生间积极的、真诚的交往活动,是相互启发、相互碰撞思想的过程。"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优化教学行为、敞亮思维之思、催生交流表达、丰盈课堂生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小学生》2013,(12):56-56
随着时代的进展,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它既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更是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可以说,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挑战与革新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一、"对话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对话式"教学有着先进的理论依据。叶澜教授就曾提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当交往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  相似文献   

20.
析教育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间对话理论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有学者指出,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关于对话式教育或教学的论文发表有30余篇,其中包括《对话:教育交往关系的合理阐释》、《论大学师生对话关系》、《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对话教学初论》、《师生:特殊的对话者》、《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对话:师生关系的新概念》等等。当今对话理论强调了师生互动,意在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然而,当今对话理论"见人不见物",完整的对话教育应该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