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课程论的范畴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结构中的一种课程形态,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基于生活实际而开设的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不属于某门课程范畴,它在国家课程中与学科课程并列,是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近日,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一、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线上一流课程。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经济时代的高等数学已发展成一门数学技术,在这一前提下高等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趋势将是把其看做一门技术数学,即高职数学应是一门应用课程、能力课程、服务课程、实验课程和创新课程。  相似文献   

4.
刘顺 《现代语文》2005,(11):100-101
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系具有工具课性质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相比,现代汉语课程枯燥、繁琐、知识点分散,是高校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行课程教学形态研究入手,中国文化概论应是一门帮助学习者实现文化自觉的基础课;一门跨学科、超学科的综合课程;一门变革思维方式、注重"对话"的理论课程。  相似文献   

6.
《江苏教育研究》:在第八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既是一门新的课程,也是一门老的课程。说它新,是因为此前初中并没有一门被称为"生物学"的课程;说它老,是因为生物学是整合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这三门课程,而这三门课程在初中课程序列中存在已久。作为一门既新且老的课程,初中生物学在过去十年的课改历程中取得了哪些进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抓住一条主线(一)课程主线的含义。所谓主线就是贯穿教材始终的基本思路及核心内容。一门课程,不管是哪位专家的教材,其主线是不变的。一门课程的主线一般来说包括三个方面:这门课程是什么、为什么学习研究这门课程、怎样研究这门课程以及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不管采用哪种教材,其主线是不变的,都是按照怎样招聘人、怎样人尽其才,怎样培训和开发人的潜能,采取怎样的方式留人的顺序展开的。因此其主线就是聘人—用人—育人—留人。(二)抓住课程主线的作用。抓住了这条主线,有利于优化课堂知识结…  相似文献   

8.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更是一门理论课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必须要有学科意识,要以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二级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来指导课程建设,以提高该课程的科学品位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建筑美学课程是城建类专业选修的一门课程,是对城建类相关专业介绍建筑历史、特点、特色的课程,考虑到这门课的特殊性,应该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方法,因此提出几点关于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增添了一门新型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怎样开发?这就是本文要  相似文献   

11.
<正>校本课程是学校设计开发的课程,即学校在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当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几门校本课程,如何让校本课程特色化、精品化,成为了每一所学校努力的方向。事实上,想让每一门课程都特色化、精品化并不现实。但作为校长,肯定要打造一门或几门特色化比较明显的精品校本课程。唯有如此,学校才能在课改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课教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研究的意义社会课是集中培养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社会课于1916年在美国正式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在许多国家的中小学课程中,社会课是一门与语文、数学相并列的核心课程。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课程计划将社会课正式列入其中。由于社会课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新一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这次改革树立了全新的技术教育观念,强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增添了一门新型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怎样开发?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年末,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亮相。课程共计5118门,分为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在"中国大学生MOCC""智慧树"和"学堂在线"等多个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1000余线上"金课"中,有关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课程占据了半壁江山。在这些金课中,有这样一门关于Python的"神仙课程",它累计开课14次,吸引了超过300万人"打卡"。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既注重基础又强调实践能力的课程。《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强调实践能力。两门课程以"16+2"的教学模式安排在一个学期。两门课程实验内容分散独立,不成体系。本文结合我校教学情况,从两门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整合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综合课程述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 ,综合课程早已存在。例如 ,我国小学阶段的“自然常识” ,就是一门包括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课程 ;生物学是一门包括了植物学和动物学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又称为“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 ,其根本目的是要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于是 ,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 ,以减少教学科目 ,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一、综合课程的理论基础  综合课程是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课程坚持知识统一性的观点。综合课程倡导者认为 ,科学是一个统…  相似文献   

18.
一艺术课程(一般也称为“综合艺术课程”)是这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通过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出现的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超越了传统艺术教育分科的界限,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电影等多种艺术门类综合成一门课程,为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目前,艺术新课程正在全国试点,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十个国家级、省级实验区参与了艺术课程的试验。在开设了艺术课的学校不再开设音乐、美术课,到2005年实验结束,将会有更多地区与学校开设艺术课程。艺术课程的开设,是课程改革与艺术教育改革的一次大胆革新,相关专家在出台这门新课…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地方和学校齐抓共管的一门课程,国家只对这门课程制定《指导纲要》,而不统一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地方指导,学校开发实施的一门课  相似文献   

20.
王伟 《考试周刊》2007,(43):101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培训性课程。本文针对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在新课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