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年一脉“过秦论”──读杜牧《阿房宫赋》断想高凤娟西汉初年的才于政治家贾谊,写了千古传颂的《过秦论》①,指陈秦王朝的过失,目的是为了给西汉统治者提供借鉴,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无独有偶,相隔千年以后的晚唐诗人杜牧,同样也写了一篇指陈秦王朝灭亡...  相似文献   

2.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3.
黔首“黔”是“黑”的意思,秦时平民用黑巾裹头,故后来常以黔首代平民。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选录了西汉政论家贾谊的文章《过秦论》上篇,此文正如贾谊所说:"野谚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写这篇《过秦论》就是在探究秦之"过",引起后世借鉴,而对一篇之"文眼"的"仁义不施  相似文献   

5.
杨亚民 《学语文》2013,(5):20-21
贾谊《过秦论》的叙事凝练而不失生动,概括又气势雄浑。然而,作为一篇经典的史论,《过秦论》的叙事与史实却不尽相同。这种曲史为文的现象,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影响了对史实的叙述。从《过秦论》中,可以看出贾谊急切的用世之心。一、增强气势,先声夺人作者开篇直接从秦孝公切入,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商鞅变法;一是西河之战。文中  相似文献   

6.
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堪称“史论双壁”,虽相隔千载,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文写作背景相似,都写于封建统治潜伏着严重危机的关头。  相似文献   

7.
评贾谊     
贾谊(公元前201年——前169年),我国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由于他的思想是儒法的大杂烩,因而过去对他的评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曾称贾谊“明申商之学”;而《汉书》的作者班固则把贾谊归于“儒”。解放以来的史学界,一般以持贾谊为儒家论者居多。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贾谊是“四人帮”钦定的法家人物之一,梁效的《论贾谊》集中反映了这一观点。表面看来,“四人帮”同司马迁的评论有相似之处,其实却不然。司马迁是根据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把贾谊并入申商  相似文献   

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以其“雄骏宏肆”“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的显明特点,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一册又选入了这篇文章。据《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二曰政论……”按照惯常的说法,《过秦论》是一篇政论,《汉书》《史记》《文选》《古文辞类纂》等都是把它作为典型的政论,我们常见的一些“教学参考书”沿用此说;可新编教材课后练习一却明白无误地说“这是一篇史论”,那么,《过秦论》到底是政论还是史论呢?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两文思想内容都是论述秦的过失,又都辩丽横恣,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两文成文时间有先后,从贾谊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渊源、《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与实际影响、文章的论证思路与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可以看出两文之间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以扛鼎的笔力,用雄奇瑰丽的语言铸就的《过秦论》,历来脍炙人口。凡是读过《过秦论》的读者,无不感到它的语言具有一种雄壮美。 一、想象奇特惊世骇俗气势不凡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包孕比喻、对偶修辞手法的气势不凡的语句,描绘出一幅恢宏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赵文建 《学语文》2023,(2):69-72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中册分别收录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过秦论》。这两篇经典名作历史影响极大,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称《过秦论》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两文思想内容都是论述秦的过失,又都辩丽横恣,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两文成文时间有先后,从贾谊的学术思想与创作渊源、《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与实际影响、文章的论证思路与手法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可以看出两文之间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位移贾谊的《过秦论》气势磅礴,讲究铺排渲染,多用骈偶,有赋的特色。通过苏洵《六国论》(苏教版)这篇重点课文的学习,学生对秦与六国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因此,根据这一单元导读“宜反复诵读,加深理解”的要求,我将《过秦论》的教学内容预设为:以诵读为主,适当点拨文意。因为课前已布置了预习,所以课上诵读数遍后,我开始让学生提问。有学生提出了《过秦论》的论点问题。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简短的导语来概括本单元的要旨。本单元的导语已将《过秦论》的论点指出“:贾谊《过秦论》,是最早论述秦代兴亡的文章。选文着重评论…  相似文献   

13.
“天下”析     
<正> 对贾谊《过秦论》上篇中的“天下”二字,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在本篇里,作者把‘天下’和‘秦’基本上作为对立的两方来对待,‘天下’和‘山东’‘诸侯’‘六国’‘九国’的含义大致相同。”细读《过秦论》,我以为这个“大致相同”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西汉大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运笔迂回陡转,反复铺陈蓄势,行文对比鲜明,跌宕起伏,有效地克服了议论文的呆板枯燥,收到了说理透辟、形象生动、令人折服的艺术效果;而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的写作特点,与《过秦论...  相似文献   

15.
贾谊的《过秦论(下)》多数人认为是批评子婴,但从文章中子婴令人同情的形象与作者“过”始皇“过”二世“过”子婴的不同风格看,作者对子婴“过”的同时又饱含了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16.
刘玲华 《考试周刊》2012,(92):38-39
新课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选录了贾谊的《过秦论》,贾谊才华出众,眼光高远,但他命运多舛,人生悲苦,这一点每位老师都很清楚,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我要介绍的是历史上存在的对造成他悲情人生原因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并表明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和谏议大臣,贾谊在文帝时期先后写了《过秦论》《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论积贮疏》《治安策》等政论文,为王朝的初期建设献言献策.为了使自己的诸项提议易被采纳,贾谊还在文中勾画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对贾谊社会、政治和经济构想的整体性把握,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解读贾谊对西汉初期社会、政治所做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颂。然而,这一句应该如何翻译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和《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以下简称《普通教材》)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贾谊的《过秦论》,全文共有上、中、下三篇。《过秦论(上)》如题面所示,旨在论述秦王朝的过失,揭示秦至二世而亡的原因。作者充分发挥赋体“铺采摛文”(《文心雕龙·诠赋》)的特长,不迳言秦之过而先以奔放之言历举秦之功,不直言秦之衰而先以豪迈之语详述秦之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以昂扬之笔大书秦之盛,犹如长河入海直奔尾闾之窟。作者在纵笔泼墨绘足龙腾云卷之态后予以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辞赋的艺术手  相似文献   

20.
西汉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势流畅 ,波澜层迭 ,运用对比 ,逐层推进 ,给人以峰回路转、气势磅礴之感。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的《六国论》行文对比鲜明 ,跌宕起伏 ,说理生动 ,令人折服。两文在结构、题旨方面尽管有不同 ,但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仅就上面两文的对比艺术进行分析。金圣叹评点《过秦论》时说 :“通篇只得二句文字 :一句只是以秦如此之强 ,一句只是以陈涉如此之微。至于前半有说六国时 ,此只是反衬秦 ;后半有说秦时 ,此只是反衬陈涉 ,最是疏奇之笔。”可见 ,对比反衬是《过秦论》的主要论证方法 :即秦“攻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