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一讲到底”的现象。常见一些教师拿着课文逐字逐句地给学生翻译,然后不厌其烦地讲解文言文词句的用法及含义,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一篇又一篇,一年又一年地就这么教。殊不知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2.
目前 ,在不少的阅读课堂上 ,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 ;要么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 ,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很少有琅琅的诵读声 ,语文教学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读”书 ,走入了教师讲风、问风太盛和学生“听”书、“答”书的误区。对此 ,我们提出 :让读书声回到课堂。强调把对读书的指导摆在第一位 ,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 ,做到“以讲带动读 ,以问促进读 ,以议加强读 ,以练巩固读”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主”抓熟读 ,落实语言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理念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中学文古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思想:不少中学语文教师简单地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中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4.
“读”是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可是,在课改的今天,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仍然忽视“读”。在教学中,“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教师的误导,学生也不肯费时间来“读”课文,这充分暴露了语文教学的一个缺漏。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是学生对课文感受、品味、揣摩、领悟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手段。以读为本,以悟促读,读出情,读入境,达到与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同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的“读悟”是在同一平面上滑移,根本没有读出层次,悟向纵深。阅读教学中读悟结合的误区随处可见。一、读悟结合的误区误区一“:急于求成”式的读悟案例:《生命桥》教学片段(学生初读后)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生:主要讲了老羚羊…  相似文献   

6.
一、强化教师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范读质量。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所接受,但在培养中师生“说读”能力之时,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师为主导”,至今仍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有的教师一上讲台便唱起“独角戏”,讲就不用说了,读也是以自己为主,无论多长的课文,都是教师包办到底,一口气读完之时,一节课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了,全班四五十个学生不过充当了听众的角色而已。   有鉴于此,笔者的观点是:第一,学生能读的课文尽量让学生自己来读。因为“说读”训练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而琅琅的书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传统的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代讲等教学思想,已越来越多地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甚至以讲代读,只讲不读.这样的教学忽视了“读”的训练,束缚了学生“读”的能力发展.这好比满桌摆上佳肴,教师只是在介绍各种菜肴的风味特点,大谈烹饪方法,就是不让学生亲口品尝.这样学生怎么能体味出佳肴的滋味呢?阅读教学不让学生“读”就失去了阅读教学应有的教学功能.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9.
李向明 《考试周刊》2009,(28):25-26
一、课堂教学方法不当的主要表现 1.一讲到底,满堂灌。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此种情况至今仍然如此,语文教学是这样,其他学科教学也是这样。讲风太盛,是各科教学的通病,教师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有教师认为.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在实践中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认可。然而,一些教师在践行这些理念时走进了朗读教学的误区,出现了一些新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徐爱莲 《现代语文》2013,(12):129-130
新课程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有两种极端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一种是重“读”轻“讲”,一种是重“讲”轻“读”。重“读”轻“讲”是指教师只要求学生阅读哪部名著,至于该如何阅读,需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一概不做出具体明示,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地阅读,读完了事。重“讲”轻“读”是指教师代替学生的阅读,把名著的相关资料发下,如整理好的故事梗概,历来中考中常见的题目及答案,至于学生是否真正沉心阅读,名著到底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感悟,教者并没有关注。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学生拓展课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名著阅读课该教什么,又该如何教呢?  相似文献   

12.
当下.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越来越得到教师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教学意义重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理念发生了偏差,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等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朗读指导的形式化、肤浅化、程式化、模式化、技巧化上。我们来看几个实际教学例子。  相似文献   

13.
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朗读万能”的一种思想倾向。一些教师思想中存在误区,以为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就是一读到底,或没有目的地进行朗读体会,或在同一层次的理解水平上反复进行朗读。而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善于发掘文本的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14.
黄宁宏 《广西教育》2011,(31):39-39
一、质疑教学存在的误区一是没有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如教学课文《木兰从军》时,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你读了有什么感想?”由于小学生对古代知识了解得较少,而教师又没有创设相应的情境,  相似文献   

15.
不少教师把讲读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很少读”的讲解教学.课堂中,教师滔滔讲说,学生主要坐听教师灌注有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都落了空,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后来,许多老师对“满堂讲、满堂灌”的讲读教学的弊端有了认识,在教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力图变“满堂讲”为“启发式”.可是,有的老师又步入误区,把“启发式”误作“问答式”.一堂课问上三四十个问题甚至五六十个问题是司空见惯,“讲读”变成了“问读”,阅读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这种情况,在近几年一些全国性语文阅读教学竞赛课活动中也屡见不鲜.如最近一次全国性竞赛活动而且获一等奖的《海滨小城》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在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朗读指导的形式化、肤浅化、程式化、模式化、唯技巧化上。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7.
何亚男 《现代教学》2009,(11):21-22
几年来,案例分析研究是我在课堂教学观察和教师培养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我围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阅读教学通常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读后话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存在认识的误区,只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了活动的目的。下面我以三个教学实例具体诠释“读后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当下,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在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9.
回顾我国小学教学发展之路,尽管有很多的革故鼎新,但有两点没有变:一是语文教学基本上沿袭“阅读本位”的“吸收实用型”规范,“以读为本”、“读占鳌头”、“熟读精思”、“以读代讲”、“以读促写”等等,使“阅读”始终处于首席位置,一本语文课本阅读占了主要分量;二足选编文质兼美的现成文章为课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读课文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0.
视频课例研讨是教师研修基地的活动之一,视频课例有着很多优势,第一,全员参与,使执教者既是实施者又是参与讨论者。第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修模式能有效的带动教师的理论与阅读,促进教师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一、研修形式,议题的确定在开展这次视频课例之前,我们从教师的学习和听课中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读”感到困惑,认为现在强调“以读为本”,那什么叫“以读为本”,在教学中怎样进行“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教师是否就不讲了?“读”与“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因此,我们本着从培训走向学习的培训理念,依托案例的自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