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年伊始,看了几张小报,发现许多版面变了,尤其是一些专栏的牌名换了。有家市报的一版言论专栏,由《杂谈》换成了《小论坛》;有家县报的《说长道短》变成了《读者论坛》。据了解,这些栏目的牌名也是前两年才改的。专栏的牌子年年换,据说是为了创名牌专栏。专栏,有人比作报纸上精心制作的“盆景”。没有专栏的报纸,可以说是一份“五脏不全”的报纸。专栏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读者说专栏     
《山东青年报》新闻中心主任王振华: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专栏”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这里我想应当强调“专门”和“某类”这两个词,这两个词说明不是随意什么人都可以开专栏,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塞进专栏。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看了几张小报,发现许多版面变了,尤其是一些专栏的牌名换了。有家市报的一版言论专栏,由《杂谈》换成了《小论坛》;有家县报的《说长道短》变成了《读者论坛》,据了解,这些栏目的牌名也是前两年才改的。专栏的牌子年年换,据说是为了创名牌专栏。专栏,有人比作报纸上精心制作的“盆景”。没有专栏的报纸,可以说是一份“五脏不全”的报纸。专栏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一般来讲,没有一家报纸不想精心把专栏办好,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4,(10):13-13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1931年,沃尔特·李普曼在结束了《世界报》社论版主编的职务后,接受《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聘请,撰写“今日和明日”的专栏,每周两次,后又在《新闻周刊》开此专栏,前后持续30多年之久(1931-1967),他于1967年3月25日写完《新闻周刊》最后一期专栏文章时,是78岁。“今日和明日”专栏成为20世纪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专栏,并通过“专栏辛迪加”在美国及世界各国200多家报刊上刊登。拥有读者近5000万人,“整整三代人都靠沃尔特·李普曼指点政治事务的迷津”。他与《纽约邮报》的戴维·劳伦斯、《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马克·沙利文和《巴尔的摩太阳报》的弗兰克·R·肯特成为了20世纪严肃型政治专栏的四大代表性人物。詹姆斯·赖斯顿:《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此人被认为是时报的一大功臣。他逝世之日,时报在头版撰文,称之为“一位举世无双的报人”和“美国新闻界的巨人”。他开创了时报的社论版对页。在1971年9月26日开始推出的  相似文献   

5.
专栏在报纸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专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群众性的专栏,接纳作者的自由投稿,如人民日报的《每周论坛》《今日谈》;另一类是个人署名的专栏,如新民晚报署名“林放”的《未晚谈》。本文着重谈谈后者。打开今天世界主要国家的报纸,可以发现专栏占有大量的篇幅。比如美国各大报,几乎都有一支庞大的专栏作家队伍。大家都知道的美国最负盛名也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专栏作家李普曼,在世界各地拥有几千万普通读者。他1974年逝世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称他为“也许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他曾帮助引导美国三代人认识外交和内政方面的复杂问题。”我国报纸上的专栏是有传统的。韬奋主持的《生  相似文献   

6.
《时尚》、《时尚·娱乐》、《时尚·休闲》……如今报刊上有关“时尚”的专版专栏和话题,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么,何为“时尚”?“时尚”什么?就我所读到的这类专版专栏,发现其中大多数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吃喝玩乐穿”来展开的。给人的  相似文献   

7.
专栏在报纸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专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群众性的专栏,接纳作者的自由投稿,如人民日报的《每周论坛》《今日谈》;另一类是个人署名的专栏,如新民晚报署名“林放”的《未晚谈》。本文着重谈谈后者。打开今天世界主要国家的报纸,可以发现专栏占有大量的篇幅。比如美国各大报,几乎都有一支庞大的专栏作家队伍。大家都知道的美国最负盛名也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专栏作家李普曼,在世界各地拥有几千万普通读者。他1974年逝世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称他为“也许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他曾帮  相似文献   

8.
谈编辑的语文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薇 《出版科学》2003,(3):56-57
一个时期以来,出版物中的“硬伤”很多,编校质量滑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些编辑人员缺乏基本的文字功底,且忽视加强语言文字修养。本刊特增设《编辑语文知识》专栏,请参加编写2003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的同志,联系编辑工作实际,介绍语言文字方面的基本知识,以期引起重视和帮助编辑人员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希望对这个专栏提出建议,给予支持,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向来以他人为目标,今天发消息,明天抛特写;而新闻界自身也在发生许多很让人开眼界的事情。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扫描。开个个人专栏如何? 海外港台报纸都有很多固定的专栏作者。他们定期为报纸的专栏写文章,每个人拥有不少的读者。对于大陆的编辑记者和作者来说,在报刊上开个人专栏,不说绝无仅有吧,也是凤毛麟角。最近“火爆”地做一回的,是经济日报的几个“大腕”记者。 1992年初《经济日报》扩大版创刊,一版责任编辑毛铁倡议筹划个人专栏并付诸实际,该报的“冯并专栏”、“詹国枢专栏”、“范敬宜专栏”令报界为之一振,也使读者耳目一新。此后,专栏之风渐渐吹开。《新民晚报》秦绿枝(吴承惠)早先的“休息时断想”和后来的“不拘小记”专栏,使该报《夜光杯》副刊更加情趣盎然,意味深长。鸡年伊始,《羊城晚报》推出“花地专栏之页”,梁凤仪、伊始、迟轲等人的“勤十缘”、“落草集”、“说美谈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冰点”时评仍旧是《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我开始学写新闻稿件,通过刻苦地练笔,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一些粗浅体会。一、精制标题。精采的标题能立即吸引住编辑、读者,所以,我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制作都力求新、奇、巧。《闽东报》去年在“经济杂谈”专栏采用我写的《“黑心秤”该寿终正寝了》,《中国汽车报》去年在“司机之友”专栏采用我写的《“护车符”岂能保平安》,这两文的标题编辑都未改动。这都是我吃透新闻事实,找准主题,精心做标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当我阅读台湾《联合报》时,一再发现柬埔寨有位重要人物名叫“施诺汉”,我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当谜底解开时着实令我目瞪口呆,“施诺汉”原来是“西哈努克”在台湾公认的译名。其实,何止是一个“西哈努克”,当今海峡两岸报刊上除了日本和朝鲜的人名译名是同样的之外,几乎每一个“洋人”,在海峡两岸都各有一个名字。  相似文献   

13.
杂感式专栏言论是专栏言论中又一种重要形式。它属于务虚型富有文艺色彩的轻型的言论文体。它的名目繁多,散见各报刊的辟有随笔、随感、漫笔、杂谈、漫谈、札记、时评等等专栏,似可统称为杂感式专栏言论。从广义上说,都可称之为杂文。在我国,这类言论专栏较早见诸报刊且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有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面世的《新青年》“随感录”、“湘江评论”“放言”、《政治周报》“反攻”、《向导》“寸铁”,以及于三十年代初期业经改革后的上海《申报》《自由谈》和由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的“漫笔”专栏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来,办得较有影响的杂感式言论专栏,有作家个人主持的专栏,如邓拓于1961年3月19日《北京晚报》开设的“燕山夜话”、林放(即赵超构)于上海《新民晚报》长期开设的“未晚谈”等;有  相似文献   

14.
本刊第13期刊出《美国阿玛宗网上书店风光不再》一则报道,稿件系来自日本报刊,故将“亚马逊”译为“阿玛宗”,本刊发表时对译名的统一问题未加注意,以致引起一些误解。《中华读书报》第257期一版在转载本文时,已改为“亚马逊”,纠正了我们在译名问题上的这一缺憾。 为使读者更多了解亚马逊网上书店的近况,本刊特再选登几篇有关报道,以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专栏评论的现状 2002年,《人民日报》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两大典型群众型评论专栏“人民论坛”和“今日谈”,发表专栏评论共197篇,其中“人民论坛”114篇,“今日谈”83篇。这仅是评论部编发的刊载在要闻版上的专栏评论文章,在经济版、社会版、法制版、军事版、国际版、体育版、文艺版等众多版面上还有不少的专业评论。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创新“三农”报道,这一直是许多地方党报的难题。今年2月份以来,《三峡日报》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尊重新闻规律,创新思维、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县市群工部的专版上推出了“走近乡(镇)村干部”专栏,现已刊登112篇文章,受到广泛好评。因为该专栏报道真正实现了宣传效果、新闻效果与信息传播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施蜇存老人前不久在一篇《为书叹息》的文章中指出,有些译著“非但译文语言水平有或大或小的差距”,而且“有的连译名也没统一”。我读的译著虽不多,但也深感译名的随意性和不统一,诚是翻译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外国人名,包括我国读者颇为熟悉的名家,译名往往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甚至在一本译著中出现多处一名数译,这怎不让人大有匪夷所思之慨呢?在这种译品中,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底出版的桑竹影、南珊所译的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人》可  相似文献   

18.
“时尚”宣传谨防偏刘章西《时尚》《时尚·娱乐》《时尚·休闲》……如今报刊上有关“时尚”的专版专栏和话题,多得让人眼花燎乱。那么,何为“时尚”?就我所读到的这类专版专栏,发现其中大多数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吃喝玩乐穿”来展开的。给人的印象,似乎时尚就是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市报中一批专栏专版受到读者关注。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日报》的“大漠小议”、湖南《常德日报》的“3·15接待室”、“江苏《江南晚报》的“太湖人家”等.在当地可谓有口皆碑.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一个名牌专栏(专版)可以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它往往是这张报纸的重要“卖点”。名牌专栏(专版)不仅是一个版面的亮点,也是一张报纸的支点。要让“亮点”亮起来.“支点”立起来.就要增强品牌意识.精』已培育品牌。首先,要给一个专栏(专版)定位,要考虑它的个性,它的读者群和作者群,以及专栏追求的品位与档次。其次.突…  相似文献   

20.
8月份的《人民日报》在几个方面有新的进步。比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宣传报道,做得用心、扎实。一版头条持续发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取得新成效》专栏稿件,形成较大影响。8月21日推出《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任仲平文章,获得好评。理论版发表了一批学习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文章。组织编辑这些文章,注意坚持理论性、学术性和新闻性、实践性的统一,其中《专家议专题》、《学者论学问》专栏中的一些文章,读后印象深刻。还比如,以两个“千方百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报道,做得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