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据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外公司和机构目前却在中国“跑马圈地”,他们申请了很多技术含量高、具有前瞻性的专利。  相似文献   

2.
水力发电工业领域专利保护状况和热点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中国的企业正在饱尝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之痛。最近发生的几起知识产权和专利纠纷案表明,外国企业正在加紧实施针对中国企业的专利战略,专利正成为他们遏止中国企业及其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利器,而国内一些企业也因为缺乏专利意识,缺乏有效的专利战略而成为外国企业的刀下鱼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初成果往往体现在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和企业专利资产的增加,进而通过专利的实施和专利资产的经营进一步提升企业业绩,增加企业利润。本文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以我国医药制造业行业上市公司为例,对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与企业利润、企业专利资产与企业利润做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企业专利对企业利润增加存在相关关系,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分析科创板企业专利诉讼风险,为相关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防控专利诉讼风险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案例分析法,从诉讼案件、趋势、主体、专利、策略五个方面对科创板企业专利诉讼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科创板企业专利诉讼以企业之间的侵权和权属纠纷为主,被诉较多,...  相似文献   

5.
专利技术许可已经成为开放式创新时代企业获取创新利益的重要方式,而何时进行专利许可是企业面临的重要决策问题。本文根据专利的法律化过程将专利许可时间分为专利申请-公开之间、公开-授权之间以及授权后,重点考察不同创新规模条件下企业的专利许可时间决策差异。通过将专利公开效应与授权效应纳入到企业专利许可时间决策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企业创新规模与专利许可时间决策的关系,即:(1)企业创新规模增加会导致专利申请-公开之间许可的概率增加;(2)企业创新规模增加会导致专利公开-授权之间许可的概率先增加后降低,即企业创新规模对专利公开-授权之间许可概率的影响呈倒U型;(3)企业创新规模增加会导致专利授权后许可的概率降低。然后,本文利用2001-2015年中国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且第一次备案许可的11865条发明专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以上所有理论命题。本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不同创新规模企业的专利许可时间决策机制,对我国企业技术转移策略选择以及技术转移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产权管理背景下,对桂西地区某三甲公立医院专利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现阶段专利管理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从医院、专利管理职能部门和授权专利申请人等不同角度提出优化专利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DVD播放机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做了专利检索分析,全世界有将近9000件与DVD技术有关的有效专利,而中国只有9件,只占千分之一,而且还都只是外围专利,属于改进技术;据报道,日本企业将可能向中国数码相机生产企业索征专利费,这意味着除DVD行业之外,我国将有更多的企业陷入专利纠纷。我们的电动工具到国外参加国际展览会,因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封馆。丰田汽车状告浙江吉利集团侵犯其商标权,深圳华为与跨国企业思科也因为知识产权闹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遭遇知识产权官司迅速增加,外国企业也加快了到中国申请专利的步伐,在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围堵”态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企业并购实施并强化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知识产权在企业并购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企业不同的知识产权状态和企业规模,对以知识产权为目标的企业并购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分析了并购中涉及到的主要知识产权形式的价值和有关法律问题。企业并购为实施和完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要赢得国际的竞争,应该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企业的差别优势、产权优势和创新优势的一种标志,拥有一项专利就意味着拥有了一个潜在的市场。笔者根据专利保护现状,提出企业专利申请及注意事项,浅谈如何应对专利侵权诉讼,为使企业专利保护取得更大成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邵思蜜 《现代情报》2015,35(3):97-103
本文对我国及世界图书馆作为专利权人所申请的专利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由于行业特点,各图书馆专利申请量不高,但近年来专利申请量有所提升,我国在国际图书馆专利申请中排名靠前,说明我国图书馆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申请专利多集中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并多与企业合作申请,世界图书馆申请专利也有类似趋势。由此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在专利申请领域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中国企业创新活动陷入一个两难的困境,企业“不愿”甚至“不敢”进行创新活动。为改善创新的制度环境,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本文旨在评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知识产权战略激励了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够保护企业创新。知识产权战略通过提高企业间知识侵权的违法成本来达到“保护创新”的目的,不过,行政保护和产权保护环境这两种保护机制很难对创新成果起到改善的作用。第二,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创新质量,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和新产品产值率均没有明显的提高。若长此以往,企业可能会陷入“不愿创新”的怪圈中,反过来亦会“伤害创新”。第三,相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质量的改善强度更大。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产权战略抑制了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质量,也就是说,非高新技术企业干扰了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效果。那么,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当继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特别是重点落实知识产权争端的司法惩戒力度;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当关注这一战略实施对非高新技术企业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专利申请大国,但专利技术和发明创造的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比例很低,技术发明人创业难、融资难是其间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制约我国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瓶颈性障碍。尽快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融资制度,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形成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良好金融环境,对于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形式有: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知识产权信托和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价制度,进行金融体制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才会促进我国知识成果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Both China and India have been experiencing a historical take-off in th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In terms of trademark applications filed with domestic IP offices in 2009, the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China now ranks 1st worldwide and India 5th, while for patent filings China ranks 3rd worldwide and India ranks 9th. This performance is remarkable as both China and India experienced negligible demand for IPR protection as recently as two decades ago. The IPR take up trends in these two countri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highlighting the structure of patent and trademark demand since 1990. Specifically, the available series are broken down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i) national versus foreign origin of patents and trademarks; (ii) technological (IPC) and trademark (NICE) classes; and (iii) the major individual patent users in each country. The data used refers to applications in the Chinese and Indian IP offices although the demand from residents of these two countries in both the international and other national systems is also assessed. Beyond the existing momentum in IPR registrations by China and India and their capacity to maintain it into the near future, the paper addresses practical questions about the strategies, motives and benefits behind the current trends. In particular, we seek to evaluate the capacity of both China's and Indi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to internalize the potential returns of this increasing demand for IPR. The insight reached finds that should both China and India sustain their current IPR growth rates, they will be able to catch up with the most advanced economies within the time span of a few decades.  相似文献   

15.
现有研究对中国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测量指标和方法繁多,导致相关研究得出不一致甚至矛盾的结论。为提高测量的科学性,本文首先分析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构念类型,发现其包含正式知识产权制度、非正式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执行程度,是一个典型的构成型构念。其次,对75篇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述评,发现大部分测量方法没有覆盖知识产权保护的所有维度,并存在指标选取方法繁多、过于依赖反映型测量指标和间接测量指标以及混用构成型和反映型测量指标等不足。最后,针对现有测量方法的不足,基于构成型构念的测量原理,从全面测量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所有维度、科学选取构成型测量指标和加强对地区非正式知识产权制度的测量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并基于上述建议提出改进测量方案。本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国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测量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奠定测量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浙江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调查表明,知识产权流失是我省高校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管理失控是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法制意识淡薄是造成知识产权流失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若干对策和措施,包括提高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专利专项资金,加强对人才流动中的知识产权成果管理,完善高校现有的业绩考评体系,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合,加强对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注重对学生知识产权课程教育,建立与完善政府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导向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保护条例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国知网-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的面板数据,以2014-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企业高价值专利的衡量指标,运用资源基础观和信号理论,将专利、标准以及企业情境中的资源因素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探讨了高价值专利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规模的企业中高价值专利与技术标准化能力之间的关系差异。研究发现:(1)高价值专利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2)企业规模对高价值专利与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即相比规模小的企业,大型规模企业的高价值专利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贺宁馨  董哲林 《科研管理》2006,41(2):115-122
为评估我国专利司法保护的有效性,亟需适用于我国的专利司法保护强度量化模型。首先通过分析专利司法保护对企业专利决策行为的影响,提取关键参数,构建了专利司法保护强度的量化模型,然后基于手工整理的一万四千多件专利侵权案例,得到了我国近十多年的专利司法保护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利润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出专利司法保护强度的动态演变;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的调整远落后于产业的发展。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本国行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关系。文章从行业技术结构的角度构建了两个理论模型,揭示了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模型结论显示,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技术结构的行业的技术创新会产生不同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行业而言,当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大时,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内部技术差异大的本国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增长;当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较小时,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会激励内部技术差异小的本国行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对内部技术差异大的本国行业的技术创新有抑制效果。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而言,识别本国不同行业的技术结构--包括本国行业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本国行业内部的技术差异--是制定促进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