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1,(1):111-11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不断冲击当前高校思政课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转换及创新高校思政课的话语表达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合理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难寻"是导致"时效性"不强和"实效性"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思政课教师"教"的能力较弱是影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转换及创新的根本原因。高校应当加快构建思政课教师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转换及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能力,切实增强话语表达方式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真正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及创新。  相似文献   

2.
"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具有增强教学话语时代性、提升课程教学吸引力、强化思政课程影响力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偏重宏大叙事、强调教师主体、倚重课堂教学、缺乏叙事能力等现实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通过转化叙事角度、丰富讲授主体、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叙事能力等方式,为"讲好中国故事"带动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构建有效路径,从而切实提高思政教学及全面育人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提升亲和力成为中国思政教育话语发展的重要探索内容,在提升思政教育话语亲和力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之理”理念赋予了新的实践维度。“中国之理”与思政教育话语亲和力之间存在的深层耦合关系,以“中国之理”引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以中国本土故事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情感共鸣、以中国精神启发思政教育的精神力量、以中国特色带动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以更为符合中国价值意蕴的实践维度进行新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4.
教学话语表达主要有刚性话语表达与柔性话语表达两大类别。思政课教学话语表达创新,要注重从刚性话语转向柔性话语,实现两者和谐统一。教学柔性话语表达应遵循人性化、艺术性、思想性等基本原则。高校思政课教学柔性话语表达的实践方略有:善用具象话语,增强教学的可感性;活用故事话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引用经典话语,增强教学的权威性;巧用诗词话语,增强教学的诗意性;妙用亲历话语,增强教学的真切性。  相似文献   

5.
<正>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繁荣发展。因此,构建中国化思政教育体系和叙事话语,提高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议题。马忠所著《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研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聚焦思政教育叙事话语,借鉴哲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构建中国特色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高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加强学生和教师思想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如何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成为全方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养人才,是值得高校认真探索的课题之一。新时代,积极探索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可切实推动大学生群体综合素养提升,为其成长与发展奠基。因此,在组织、进行高校大学生育人工作实践活动中,应对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进行研究,设计更具科学性、人性化的育人计划,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优质条件,促使学生制  相似文献   

7.
<正>由袁芳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论的马克思主义审视》(2018年9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供思政教育使用的书籍。该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审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依据教育学、政治学、传播学以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以及理论,创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并提出思政教育创新的规律。作者客观地阐述改革开放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话语创新的历史进程,总结我国学生思政教育话语创新的经验以及显著特征。同时,针对学生思政教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公共必修课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兴趣度、教师成就感和教学实效性普遍"三低"的一门课程,据调查原因之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所造成。由于高校思政课本身的局限性、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及教师自身素质的缺失性等易使思政课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自我锤炼与调适以及思政课教师教育环境的优化等途径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故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文化的价值,增强“四个自信”,丰富思政教育的手段,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讲好中国故事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选故事素材,提升叙事的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思政教育要讲透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故事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课新教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思政课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自身人文社科知识的长处,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努力实现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高校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微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学生价值取向与认知受到影响、传统教育方式需要改变等挑战。为此,高校可从利用好网络载体、创新思政课内容、发挥日常思政教育作用等方面,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优化思政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形式,从“微”着手,细致入“微”,做好“微时代”下的“微思政”。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话语的内容、语境与效应等政治符号系统的重视加深。尤其是在新媒体视域下,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政治符号系统的多元化与风险化特征突显,亟需深入分析思政教育话语形成的内外因素,实现话语规范化与价值化的针对性调整,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虽然分工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都是围绕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教师与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意识,有效获取学生信息以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工作干部要充分把握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提高日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这样通过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学过程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不乏存在思政课教师潜心于思政课的艺术性,即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而忽视思政课的学术性,即理论对学生思维启发、经验养成、价值塑造的专业引导作用。思政课教学的学术性与艺术性被割裂开来,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问题。造成思政课艺术性与学术性分离原因,主要是教师困囿于“学科知识”,缺乏教育之“教”的意识;困囿于“教学经验”,缺乏理论之“思”;困囿于“工作文化”,缺乏对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认知。因此,构建高中思政课教学学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需要确定学术与艺术融合的原则,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联结,并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讲好”,更要讲“好”的故事。开发应用好中国故事教学资源,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高校思政课开发应用中国故事教学资源应该遵循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时代性和历史性相结合、价值性和真实性相结合、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故事性和学理性相结合、典型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一方面能够把好的中国故事讲好,更好地帮助青年理解中国特色,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实现大学生知信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技术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其创新和发展,但也给高校思政工作的数据技术管理、教师业务能力和学生思想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构建安全、高质量的大数据平台,将数据素养教育与传播学基础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加强教育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方面入手,以期在大数据背景下为高校思政工作寻找改革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教育性建设的中国话语,是我国新时代高校课程建设的基本逻辑与方法,也是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效取决于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推力与阻力的对抗。通过分析政府、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四类重要利益相关者产生的阻力,应强化政府资源条件及建设经费保障、促进教师育人理念转变及能力提升、强化学生价值认同并激发主体参与、深化产教融合与引企入教改革,以化解各方之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阻力,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18.
专业课教师牢牢掌握课程思政话语权是新时代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一环,不仅有助于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但从具体实践情况来看,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话语的政治底蕴有待提升、育人指向有待明确、转换力度有待增强、话语案例更新速度有待提高。为此,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努力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话语站位;主动承担育人职责,找准话语目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促进话语转换;立足学生话语需求,更新话语案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而言,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的转换既是顺应新时代的时代要求,也是克服传统高校思政话语病症的现实要求。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历史判断,高校思政理论课必须立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自我反思与革新转换,实现教学话语方式、教学话语模式、教学话语形式的转换,凸显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以郑州市某高校60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验证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话语的质量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通过教育实验法、观察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成绩测试法研究发现: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运用规范教师话语的英语课堂能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与语言能力。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上的话语应该更规范,更灵活多样,更具交互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