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作为创新主体之一的高校一直都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迅猛,其中高校科技创新对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经过多方考证和探究,建立了一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做大做强农作物种业、保障粮食安全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当前迫切需要完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相对于农业科技强国已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我国农作物种业仍面临着国家创新体系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效能低下、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尚未形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文章在分析全球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剖析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制约我国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问题和障碍。建议要充分考虑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的独特规律和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宏观统筹优化整合全国种业科技力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结合、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中国特色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在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基础上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能力,国内学者围绕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模型等方面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生物种业是农业的核心基础产业,文章研究旨在从农业科技的角度为四川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提供借鉴。四川省生物种业原始创新能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支撑能力、种子生产及供种能力和种子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科技对策是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力度、加快种业科技成果应用、提升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供种技术水平、加强种业科技平台与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种业国际合作交流等。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导向性原则为基础,以永续发展为目的,通过对指标客观筛选和专家主观专业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构了一套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区域科技创新指数的测算方法.旨在通过该套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及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出发,将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区域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东莞为实例,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测算,重点分析东莞2007-2012年科技创新发展历程以及对比分析2012年珠三角九市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 要:本文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农业创新驱动过程模型,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所建立的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筛选,采用熵权TOPSIS法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模型,测算广西2010~2016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增速大幅放缓;投入能力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产生直接拉动作用,但此模式不可持续;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专利申请授权数与人均教育投资支出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效应;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水平较低,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全球种业市场规模、企业竞争、知识产权布局和国内种业市场规模、科技创新、企业实力与规模、管理服务、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对广东种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种业特色作物市场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种子企业实力逐步增强,种子管理能力明显提升,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推进效果明显,但仍存在特色作物品种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及种质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企业竞争力及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增强,科研种业推广机制及优良示范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以及种业管理服务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有待改善等问题.为加快广东现代化种业建设,提出必须进行特色种业规划、发挥特色种业优势,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科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完善种业管理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9.
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能力与绩效提升依赖于各子系统的有机协同。本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及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与耦合效应进行分析。运用2010—2017年相关数据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该混合评价模型在揭示区域创新系统运行规律的同时,对各相关子系统耦合情况及各内部要素的影响做出判断,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山东区域创新发展实际,构建了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原指标体系降低维数的基本思想,构建了评价模型,结合201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科技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山东省17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以期找出各市创新发展过程的差距,为地方政府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种质资源的开发创新与保护不够、种业企业竞争能力弱、良种基地建设与现代种子加工技术滞后、财政资金支持种业发展投入不足及结构不合理。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云南省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需要,采取加快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及组装集成,以生物种质资源管理及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为动力、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生物种业体系,加快云南省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定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有较强综合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可拓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是国家、地区、企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根源和直接动力。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了其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计算了其关联函数计关联度,得出定量分析结果,实现了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国内外主流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找到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异同点,为各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对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问题的重视,引发了越来越多学者广泛关注。对创新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助于找出不同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创新阶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支撑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缺乏对林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以及对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国家(推荐)标准,因此基于林草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林草科研院所是林草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定位,对国内外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实践包括评价的体系、流程和导向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林草领域缺乏人才、平台实力薄弱以及评价机制不活等现实问题,从评价的内容、主体、方法及流程、结果的使用等维度构建我国林草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的逻辑体系,提出要面向国内林草科研院所进行全覆盖的创新评价,即区分不同层级进行评价,并保证科研院所的行政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协同支持,同时要进行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评价,即对科学研究本身、科学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等各个环节作出评价。最后,结合我国林草科技创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要构建以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为核心的林草科研院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树立林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评价新导向,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相互交融。为研究广西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文章基于2010—2019年度广西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相关数据,着力构建广西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熵值法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文章结论。研究发现: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科学普及,广西的耦合协调度都呈现出“W”型的上升发展态势,而且都处在基本不协调的发展阶段。对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寻求广西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工作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为促进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实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在建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11所硕士授权高校2008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启动要求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而工科大学生作为科技生产力的重要主体,成为拉动社会就业及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探索有效评价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与标准,构建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初始指标,召开4轮专家咨询会征询全国多所高校相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最终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4个一级指标——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并逐级分解,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旨在引导高校及相关决策机构科学评价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改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