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赟 《早期教育》2007,(5):30-3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也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他们的生命健康牵动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一天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位幼儿教师,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诉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读起来都是那么美,充满诗情画意。老师时常感叹这样的文章只能是欣赏,要让孩子去体会其中的美感和韵味是很难的。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幻想家,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曾邀请中美两国顶尖高中生参与对话。这些孩子都即将跨人大学但还没有接受大学教育,因而这个对话,很能够反映中美两国的高中教育。来自美国的12名学生都是总统奖的获得者,来自国内的12名高中生也都是考入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我即刻来了兴趣,我当然不敢奢望他们之间能够火星撞地球,我还知道我们的孩子肯定会输,...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离开"听",音乐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到:音乐课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培养终身热爱欣赏音乐的人。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欣赏也是表现音乐的基础。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歌喉去展示表现音乐,但是我相信百分之一百的孩子都有一双正常的耳朵,能欣赏音乐。教会孩子欣赏音乐,应该比教会孩子唱几首歌更重  相似文献   

5.
几风 《天津教育》2002,(3):15-21
“我们不能挑选学生的过去,我们对每一个跨进校门的孩子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创造条件让他们人人都能进步,即使考不上大学也能成为一个服务社会的好公民。”“在生源条件逐步好转的今天,我们仍然不放弃一个学困生,给他们成功的机会,给他们自信和人生的希望。”“将来我们仍然向所有跨进109中学门槛的孩子承诺:你们中没有后进生,没有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没有笨孩子。老师会爱你们当中的每一个人,会帮助你们开辟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路是人走出来的,高起步,能创一流;低起步,也能创一流。”“只要坚持艰苦奋斗,锲而不舍,永不…  相似文献   

6.
台湾作家席慕蓉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别人是怎样地把儿女托付到我的手中,他们用谦卑热切的态度,希望我能够,请求我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和寄托,如何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和对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列女传》引《诗》得失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向的《列女传》每一篇故事的结尾都引用了《诗经》的句子作结。这 些故事所引用《诗经》的句子,有的与其内容相符,有的相近,有的则不是用其本义,而是借用诗中的形象与语句表达自己的感情,借诗以言其志。《列女传》在引用《诗经》的观点及欣赏《诗经》的心态方面取得了某种和谐和统一。  相似文献   

8.
邰宇 《文教资料》2005,(19):37-38
常言道“没有无用的学生,只有无用的老师”。自从199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苦心钻研班主任工作艺术,不断进取,在班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一、爱心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人们说,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形成冷漠,在奢望中长大的孩子形成敏感,我说,在爱心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一定会关爱别人,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1999年8月底我接受了一批难教育的学生,他们来自姜堰市各个乡镇,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差生。我看到这样一件事,班上一位同学生病呕吐在楼道口,其他几位同学有的掩鼻而去,有的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9.
钱志惠 《班主任》2012,(2):37-40
一、关于活动背景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都把“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也希望以此贯穿我的班主任生涯。  相似文献   

10.
刘向的《列女传》每一篇故事的结尾都引用了《诗经》的句子作结。这些故事所引用《诗经》的句子 ,有的与其内容相符 ,有的相近 ,有的则不是用其本义 ,而是借用诗中的形象与语句表达自己的感情 ,借诗以言其志。《列女传》在引用《诗经》的观点及欣赏《诗经》的心态方面取得了某种和谐和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书收集了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林斌、童欣、张黔等30位工作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机领域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他们曾经都很普通,在学习上甚至没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这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书,它的主旨不是教育孩子怎样去做像他们一样的人,而是教孩子成为优秀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希望。可是希望却在你手中。孩子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思想 ,一份平常心、一份尊重、一份理解、一份欣赏和一份等待 ,是希望的摇篮。希望在你手中 ,孩子不是灌装知识的容器 ,请不要做他们思维的保姆 ,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 ,而要让知识成为他们自己思考的果实。希望在你手中 ,也不要囿于传授知识 ,而吝啬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让学校成为无墙的校园、快乐的场所 ,让知识富于乐趣和吸引力 ,让书籍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 ,让作业成孩子游戏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生活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希望…  相似文献   

13.
简单的幸福     
张丽杰 《教师》2012,(3):19-19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4.
王钰岚 《文教资料》2014,(22):150-151
《现代职业人》开设已有三年,它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的喜爱,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采用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博闻广识三个方法,希望把每一堂课都建设成公开课,将《现代职业人》建设成一门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有许多父母在向我提出孩子的问题时,都想得到具体有效的教育方法。当然没有任何一种具体的方法适用于每一个人。所以我在前面用了大量的篇幅和朋友们沟通认知和观念上的东西,以下提出的快乐沟通方法就建立在这些观念之上,是对它们的具体实施和运用。如果你已经认同本书的观点,希望改变过去一些不当做法,那意味着你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有了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再来看下面这些方法,如果能够灵活运用,相信你可以与孩子达到快乐沟通。  相似文献   

16.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主要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我出生在一个“教育之家”,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很小的时候,妈妈和爸爸就轮番给我朗读《课外阅读》,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每年都订这本杂志,爸爸比妈妈还细心,每到年底就把《课外阅读》装订成册。  相似文献   

18.
潘爱琴 《考试周刊》2014,(94):188-188
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首先要做好人,扎好德行的根。德行的根在什么时候扎?"苟不教,性乃迁"。小不教,长大了,再要把他拉回来,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从小教,从幼儿园开始教。《弟子规》是教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约束孩子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弟子规》就是做人的标准,是让孩子成人成才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王莉 《宁夏教育》2010,(2):76-77
决定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源于我对当前教育使孩子不快乐。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或更多的孩子能够在教师、家长正确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拥有一个纯真快乐的童年,为孩子快乐的人生打好底色。通过反复的阅读,我想说“这本书是使家长和教师获得全新教育方法和观念的必读本”。  相似文献   

20.
芦苇 《宁夏教育》2010,(10):15-15
我订阅《新华文摘》《名作欣赏》《读书》《世界文学》《作品与争鸣》这5种杂志,都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从事教育工作后,常年接触的杂志中,阅读《宁夏教育》的历史更长,几近30年。一个人和一本杂志保持如此长久的关系,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不浅的缘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