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
  分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群落。消费者、传媒的受众,都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群落。此后,日本的市场研究机构“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在《分众的诞生》一书中对分众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以“划一性”为基础的“大众”社会正在分化成为个别化、差异化的小型群体,这是一种“被分割了的大众”的现象,因而被冠以“分众”之名。  相似文献   

2.
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JamesStoner)在1961年首先提出了群体极化这一论点,美国当代法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凯斯·桑斯坦认为在网络中也存在群体极化现象,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他说:“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是以一种新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取向,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呼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真正体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同时,它也契合了市场化条件下媒体对受众“眼球经济”的消费定位。但是,由于一些媒体过于热衷于打民生牌,致使其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许多弊端。例如“唯民众化”的价值取向以及“庸俗化、市井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199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Toffler)在其著作《权利的转移》中曾预测,当代新闻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数量倍增,而新闻传播媒介的服务对象逐步从广泛的整体大众,分化为各具特殊兴趣和利益的群体。①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Customization(分众化)这一借鉴现代企业STP营销的词汇,成了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一时间,报纸分众化、广播分众化、电视分众化、网站分众化纷纷出炉。于是,我们在看报纸时有了白领报纸、财经类报纸、体育类报纸的选择;听广播时有了文艺台、交通台的细分;看电视时有了农业、科教、电影、…  相似文献   

5.
从众包到众筹新闻 当前的“众筹”这一概念来自于“众包”,2006年,互联网杂志《连线》主编杰夫·豪在《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未来》一书中提出了“众包”,即利用互联网发现创意并把工作分配外包.其中包括集体智慧、集体创造、集体投票和众筹.“众包”这一概念发展至今刚刚超过十年,从封闭独占到开放共享,众包让参与者主动选择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巨大工作压力,是互联网思维的典型运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受众对电视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电视业已经进入了“非群体传播时代”。电视受众市场的细分化、分众化已成为电视节目的定位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作为最受大众欢迎的优势媒体之一,电视对家庭层面的反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说:“勒庞的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他说的这本书中译本就是《乌合之众》,书中对群体心理和行为的描述与抽象实在“精致”.书读起来十分顺畅,每一个看似抽象的定义都伴随一个足有说服力的例证——尽管例证距离我们颇为遥远.勒庞为我们举起一面镜子,看清身处群体中的我们和别人的群体.  相似文献   

8.
一、分众背景下的电视媒体 现今的中国社会是个大众传播的社会,除了传统的大众媒介如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外,瓦联网的虚用更加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大众传播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同时,随着大众社会的逐渐成熟,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也出现了分化,“分众”的概念日渐走到前台。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的今天,受众明显分化,媒体也随之精确定位,越来越“分众化”。这种做法在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也带来某种隐忧,其中存在诸多的弊端。分众传媒的成功给分众传播这一传播形态点火加温,越来越多的人也在据此误读分众传播这一概念,认为分众传播是媒体成功的王道。分众传媒的成功在于其独特定位,即它开发了一片信息传播的“蓝海”。这是特定商业实体的特定做法,而不应该由此就对分众传播趋之若鹜,从而淡化大众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周以欣 《新闻通讯》2013,(12):20-2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把关”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社会分化就是农民的分化,而农民的最大分化就是分化出了一个独特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阶层。事实上,“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工人阶层的一个亚阶层,我们称之为新工人阶层”。然而他们虽已进入城市,但却始终处在“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的夹层中,以研究城市问胚著称的芝加哥学派认为:“‘边缘人’是适应与同化之间的过渡,他们是从原来的文化群体中出来的人,被两个世界分割,受这一分割的煎熬。但他们同时也是两个群体,两个社会的接触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不同受众类型对实证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社会转型时期特定的属性决定 ,笔者认为 ,现在大众媒介同时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受众 :群体型受众、大众型受众和新群体型受众。受众的差异其实是整个传播模式的差异的反映。在利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研究大众媒介的时候 ,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类型设计不同的研究模式和研究重点。应该使研究模式根据研究对象而改变 ,而不是让研究对象去适应研究模式。以前使用的适合每一类受众的“万能型”研究模式有必要进一步细化 ;以促使实证性研究从“广度”向“深度”发展 ;促进适应中国的大众传播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两种传播模式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华 《新闻界》2005,(2):60-61
社会整合是相对于社会分化而使用的一个概念。19世纪末期,伴随着工业化、都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大众社会”的结构转型,社会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问题。伴随着农民、移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都市里聚集了大量的丧失了历史感和归属感、被细密分工严重异化了的“大众”群体,这些群体不再依靠传统的诸如宗法、血缘、地域而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读者信息需求差异的不断扩大,受众市场呈现出逐步分化离散的"碎片化"状态,拥有相似生活形态的受众逐渐重新聚集,最终形成分众群体。在这一形势下,分众化传播成为优化信息、规避信息同质化、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于是各类媒体纷纷实行分众化,特别是晚报、都市报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开设白领专刊、女  相似文献   

15.
郝雨  殷一冉 《传媒》2016,(19):91-92
过去人们因广告占据时间而排斥,如今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主动转发、分享广告视频,并配以有感而发的文字,成为广告的二次传播者,这种变化的原因来源于广告自身形式的进化,以及新媒体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拥有相同的兴趣和关注点的人们聚合成一个分众团体,对此,传播者试图根据受众群体的差异性,将信息进行分类,针对受众群体的特定要求提供私人订制的信息和服务,网络广告也逐渐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随着社会进而进入分众、小众和窄播的传播时代,过去点对面传播进化成多点之间的相互传播,过去只强调“广而告之”的传统覆盖式传播转向更具有精准性以及定制推送的精准化传播.最近,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皇甫晓涛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数字广告创意密码》一书全方位研究了数字化广告的重要变化和全新形态,该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强调广告“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  相似文献   

16.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更有效地为多元观众服务,是当今中国多数博物馆正在思考并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方博物馆普遍使用的分众策略为对象,讨论博物馆分众的意义,并从四个角度梳理、分析现有的博物馆分众研究及相关实践,即基于来源地角度、基于社会人口学角度、基于心理因素与基于行为因素的分众。基于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的分众研究相较之下比基于来源地和社会人口学角度的分众研究对分众服务更具指导意义;依赖单一的分众角度的研究不能有效地帮助分众服务。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展览兼顾“分众”和“大众”服务,以“项目运作”作为一种分众服务策略,有规划地履行为公众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百姓30分》是河北经济广播早间6:30-7:00播出的一档新闻节目,也是全国省级电台中较早地高举“民生新闻”的旗帜走向大众的节目。该栏目于去年初开播.目标收听群体是石家庄市民阶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迅速走红.在河北省会石家庄掀起了一股收听旋风。  相似文献   

18.
窄告:广告投放精准化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名的广告学者约翰·沃纳梅克有一句名言:“我知道广告费至少有一半被浪费掉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半。”这句话实际上挑战了传统的“广而告之”的广告传播理念。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暗合了最早由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提出的“分众传播”的理念。1990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其著作《权利的转移》中曾预测,当代新闻传播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传播渠道数量倍增,而新闻传播媒介的服务对象逐步从广泛的整体大众,分化为各具特殊兴趣和利益的群体。①因此,在我国社会阶层日益多元化、阶层分化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9.
传媒分众化与行业报发展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信息传输技术革命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工作、行为方式。现在人们往往根据不同兴趣和不同专业而分化为若干分众群体,要想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诸多分众群体服务,媒体走分众专业化的道路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就电视媒体而言,传统的旧有传播模式面临挑战,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收视需求,“分众”传播成为电视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分众化、对象化”为出发点,倾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电视频道,是电视媒体突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