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几点建议     
我在乡镇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虽然不是档案工作者,但文秘工作的性质使我对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和感兴趣.贵刊我是每期必读,认真学习,"写作讲座"、"文史知识"、"照片档案"、"文苑"等栏目都是我很喜欢读的,感觉受益匪浅.特别是一年多来,贵刊质量不断提高,更具指导性和可读性,我对贵刊也更加喜爱和欣赏了.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从事档案工作不久的兰台新人,我可能讲不出睿智深邃的档案学术思想,也道不出"屋外蝉声剌耳,屋内汗水浃背"的档案故事,更谈不上为档案工作坚守一生的奉献与执著。但作为后来者,我想讲讲我对档案事业忠诚、担当的态度,传承档案情,助力中国梦。当初选择档案工作,我却不懂档案。等待入职的日子里,父亲问过我:"档案是什么?"那时我的意识是狭窄  相似文献   

3.
清点笔墨,寒碜、惶恐甚于喜悦。"作品"好歹摆在这里了,我还能说点什么呢? 但我实在是想借"后记"之机,说说在这本集子(《巍巍青山护长城》--编者注)中没能出现、而在我的新闻工作生涯中难以忘怀的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4.
4月中旬,我有幸到成都,和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社、四川电视台、四川工人日报社等许多新闻界的朋友们一起工作和生活.虽然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多天,但通过与记者朋友们一起工作和交流,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新闻"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是从1981年开始搞文书档案工作的,虽然工作调动了三个不同单位,但从事文书档案工作这个"岗位"始终没有变.  相似文献   

6.
<正>一路走来,满载而归,千恩万谢,感恩共产党。回忆起2011年6月,刚报到时,一位女档案工作者开玩笑说:"到档案局犹如退休。"顿时,我心里忐忑不安、此起彼伏,虽然心里装着:"服从组织安排。"但我还是去了县委组织部,文刚部长心平气和地对我说:"档案是国家的重点保障工作。"这句话使我心悦诚服、受益匪浅,一直扎在我心里,一干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7.
"档案工作虽然默默无闻,枯燥乏味,但我觉得是光荣的.我一向奉行这样的原则,只要这项工作需要我,我就一直干到底",田爱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总工会调任档案局当局长,7年我来,她始终坚持自警、自省、自励、自强,饱尝了档案部门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档案管理岗位许多人认为很平凡,但我却说档案管理工作实在是不平凡。他就像我们保存照像用的胶卷"底片",啥时需要相片就可以到照像馆洗出来,用几张洗几张,非常实用。而档案管理工作就犹如保存胶卷底片,随时可以到档案室调取、查看某个人的简历、工作经历、婚姻、存款、房产以及其他许多记录事项。我是1984年被招聘到老边区二道沟乡政府工作的,当时的招聘的主要基本条件是"高中毕业,年龄30岁以下"。那年我22岁,  相似文献   

9.
我调档案局工作十一年了,说句心里话,尽管与档案工作产生了感情,但也饱尝了其中酸与甜、苦与乐,概括地说有"三难、三苦、一乐观".  相似文献   

10.
有年轻编辑告诉我,近日他们社里正在争论,出版社工作究竟应以谁为中心。有的认为仍应"以编辑为中心",但也有的认为,从现实运作方式来看,应"以营销为中心"。如何看待这个争论,我也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档案"词典"中,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名词恐怕要数"档案袋"了!2004年2月24日,当我得知中共浙江省委一纸任命将我派到浙江省档案局工作时,我的大脑记忆库中即刻蹦出"档案袋"三个字。虽然"档案袋"家喻户晓,但翻遍身边所有的工具书,并没有找到一个规范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我想每个人只能凭自己的想象形成  相似文献   

12.
我干图书馆这一行,虽是"半路出家",但一进图书馆的大门,就爱上了这个平凡又有意义的工作.由管书、读书、到藏书,近年来,我利用假期、出差等机会,在全国各大旧书摊(旧书店)寻寻觅觅,购买自己喜欢的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确定了自己的收藏方向,即"新善本"书刊资料.  相似文献   

13.
无悔的青春     
弹指一挥间,花季少女不觉已迈进了"知天命"之年.回首这与书相伴的三十多年,有泪水也有欢笑,但我没有遗憾,有的只是对图书馆工作永恒的热情.每每与同事谈到图书馆工作,总忍不住脱口而出:"图书馆是个清静之地,与书相伴,你也会沾染上书香之气."我很庆幸,在这越来越浮躁的世界中还有一方净土属于我,不,也许说我属于这方净土更贴切吧!  相似文献   

14.
王辉 《中国档案》2015,(1):38-40
"既然认定我适合做档案工作,那么我只有努力把它干好了。"——南宁市档案局(馆)长廖茂隆2009年2月,南宁市委组织部长和市委副书记找到时任良庆区党委副书记的廖茂隆,开门见山的一句是:"茂隆啊,档案工作很重要啊……"廖茂隆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最后工作站"就是档案局了!此前,廖茂隆对档案工作还没有基本的概念,只是简单地认为"纸张发黄的文件不用了就交给档案局保存去"。虽然不清楚档案工作具体要干些什么事情,但他还是爽快地表态:"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市委决定,我一定要为档案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15.
我认识洪老,已经十年了。当时,洪老作为全国报纸优秀广告奖"广州日报杯"评选活动主办单位的代表莅临广州日报社,我有幸结识了这位资深评委(从一开始,洪老就参与到该项活动的评选工作)。他是评审团中的长者,但却精神奕奕、思维敏捷、见解独到,不愧为长期工作在新闻宣传领域的专家。自  相似文献   

16.
记得刚参加新闻工作时,我跟一位同事讲:"我爸爸很喜欢你的文章,说你写得不错。"他的眼中马上有了亮光,问:"你爸爸干什么的?"我回答:"做点小生意,初中读了一年。"他眼中的亮光马上黯淡了一些。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父亲是位老师,是知识分子,或许这位同事会更高兴一些。但我的想法与这位  相似文献   

17.
正我与《档案与建设》相识于1986年。那年,我怀着对档案工作的向往,从无锡市属企业步入无锡市档案局(馆)工作,从此开始我的档案人生之旅。弹指一挥间,已过20多年,回顾过去的工作经历,虽然没什么"轰轰烈烈"的印记可言,但长期从事期刊发行工作,在我心中所刻划的那份情感值得回味与珍惜。在《档案与建设》创刊30年之际,有回忆也有感受……  相似文献   

18.
"给你个发泄的机会。"这是我接到关于"年轻记者的烦恼"选题的前一句话。"年轻记者的烦恼"?我思考了半天,实在想不出就自己而言,做记者的烦恼是什么。其实,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令我自己也很不解,平时我不是常常埋怨工作累吗?不是总嚷着工作压力大吗?为什么真要我来回答记者的烦恼是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烦也不恼。嘴上喊着烦,但心底里又说不出烦的原因,这是心口不一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又想,就在我要放弃写下去的时候突然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9.
1982年6月,我参加了《顺义县道路交通发展史》的编写工作.工作伊始,先到本县档案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及首都图书馆等单位,广泛搜集资料.但所到之处,无不是书林文海,即使"按图索骥",  相似文献   

20.
关于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的命题,我在80年代初《科技档案工作的任务与范围初探》一文中①提出了异议,但当时并不知道"自然形成规律"命题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