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的过失行为比较普遍,又较难得到纠正,这是一个令家长们头痛的问题。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行为呢? (一)孩子有了过失行为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过失行为时,既不批评教育,也不查明原因,认为这是爱护孩子的行为,是解放思想、不束缚孩子手脚的表现。其实,这是对孩子的溺爱、迁就,是会把孩子惯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有一位家长。发现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就将别人的玩具长期拿回家里玩,自认为这是孩子好奇、贪玩。是小事一桩。后  相似文献   

2.
凡是孩子因疏忽大意、缺乏经验、自制力差等而造成的危害集体或他人的行为,称为“过失行为”。幼儿的过失行为往往没有预谋或不良动机,所以又称“无意过失”。无意过失后果虽不严重,但会造成他人一定的损失和痛苦。作为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无意过失。首先,要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无意过失行为。孩子的过失行为常令家长烦恼和气愤。一个人在恼怒中情绪容易激动,处理事情就会有失偏颇。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冷静下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从孩子“消极”的行为中寻找积极的因素,对孩子的过失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如冬天到了,孩子怕金鱼在冰凉的水里冻坏身体,就兴致勃勃地把金鱼缸搬到外面去晒太阳,由于人小用力不当,玻璃缸摔坏了。这时如果家长把孩子揍一顿,显然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3.
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能否在准确把握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批评孩子,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讲究批评的艺术会使孩子改正错误,奋发上进,反之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有效呢? 一、弄清情况,讲明道理。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年小,即使讲道理孩子也听不懂,因此在孩子有过失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过失的结果上,而忽视了孩子造成过失的原因。想帮妈妈做事情而打碎盘子与想偷吃东西结果打碎盘子其行为的性质显然是不同的。在许多情况下,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很想尝试一下自己的能力,或许是出于好奇.这就需要做家长的  相似文献   

4.
幼儿因为认知、经验和自身能力的限制,难免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在一定意义上讲,幼儿发生过失行为的时刻可称为关键时刻,家长处理得当与否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对于幼儿的过失行为,家长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引导呢?一、要区分过错和过失行为过错和过失两者有实质的区别:前者是指人为地、故意做出错误的或者有害他人的事情,而后者则是指不留意间、不当心时无意识地产生的错误行为。作为家长应当正确区分其不同性质以及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分寸地实施教育。如果不能正确区分孩子的过错与过失,责罚失当,将会严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扼…  相似文献   

5.
赵凤娟 《山东教育》2003,(33):44-44
幼儿时期是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期,这时候的孩子活泼可爱,但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也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生气的事情,出现不合逻辑和情感的“过失行为”。常听家长这样抱怨:“我的孩子常搞破坏,许多好端端的东西都让他给拆了。”“我的孩子太调皮了,经常捣乱。”……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行为呢?一、冷静之中探真情孩子的不少过失行为是因疏忽大意、缺乏经验造成的。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成人应通过冷静的观察,了解具体情况,并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切记不问青红皂白,大发雷霆。记得女儿上幼儿园中班时,有一次尿裤子了,我很…  相似文献   

6.
常听到一些家长在孩子有过错时说:“别管他,让他自讨苦吃,下次才不敢这样做。”这里,家长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过的一个著名教育法则,即“自然后果惩罚”。这就是用儿童自己行为的过失所造成的“自然后果”,直接限制他们的自由,使之得到不快的体验,甚至得到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正过失,让孩子在过失所造成的后果中受到教育。这一教育法则可取否? 一个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可行,要看它最初的动机和最终的效果是否统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自然后果惩罚”的教育法则,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7.
家长找上门来,劈口就指责班主任对待自己的孩子不公正,使孩子受了冤枉气,明显地袒护自己孩子的过失,班主任向他解释,他们也听不进去。这种“不讲理”的家长虽然不多,但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现在也会不时遇到。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一、认真做好新生家访工作班级就像一个家庭,家庭里需要阳光和雨露。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在家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整天被成人关怀、宠爱。亲人的过分呵护导致孩子行为上对亲人过度依恋。而刚入园的孩子面对的又都是陌生面孔、陌生环境,会哭闹不止。对此,家长则又是心疼,又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哭?会不会不吃饭?吃的好吗?会自己大小便吗?”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入园后种种不适应,顺利地由家庭生活向幼儿园生活过渡,我做了以下的工作。到每一位新生家中家访,真正地贴近幼儿,做幼儿的好朋友。在幼儿家中,新生对于老师的出现表现出恐惧,躲在妈妈身后…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原本活泼性格的变得胆小、内向。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家能说会道,怎么一到幼儿园就不说话了。经常看到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孩子或回答一句,或根本不理睬。这些情况,小托班的孩子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时常会出现争抢玩具、攻击性的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在社会性交往上的差异呢?1.儿童的自我优越感。现今,我们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在高中、大学,学生都会遇到过失失分的问题。过失失分就是那些学生明明会做的题目,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失分。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学生是因为粗心大意,有的则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过硬,还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或是写字潦草。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会在孩子的试卷中发现这些问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过失失分的情况就更多了。笔者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这种情况进行了一些分析,找到了过失失分的几个原因,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们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个话题令做家长的挠头,往往付出的心血与教育结果不成正比,甚至成反比。事与愿违原因何在?教育误区出现在哪里?有的家长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有的家长望子成龙逼字当头,有的家长把孩子泡在蜜罐里,有的家长放马南山,任其疯跑。学校教育千篇一律,家庭教育五花八门,两者一旦错位,无疑会造成“教育无方毁后人”的遗憾。  相似文献   

12.
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粗心大意、颠三倒四;读书随意增减文字;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偏科”等等。还有的家长甚至为此而焦虑、失望。那么,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刘翔平认为,主要是由  相似文献   

13.
<正>一、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我们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更有家长和我说"幼儿园怎么不教孩子写字?怎么不考试呢?不要总是给孩子讲些习惯方面的东西,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的"等等这些话。我们很能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但是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怎么能因为家长的要求而去残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呢。二、让家长要有"家庭教育"的思想观针对这些类似的情况,我想首先要改  相似文献   

14.
睡眠是孩子一日生活若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孩子经过一日活动之后,其活动量达到一定程度,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睡眠来恢复体力,使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肌肉等得到充分的休息。如果孩子不按时睡眠或睡眠质量不高,久而久之将会造成孩子烦躁不安,食欲不振,身体抵抗能力下降等问题。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总会有因为孩子不爱睡觉而向老师大吐苦水的家长。孩子不爱睡觉,没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已经成为困扰家长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刚买的玩具,被孩子拆坏了;新做的衣服,被孩子搞脏了;给一袋饼干,孩子会撒得满地都是……家长头疼:现在的孩子太不爱惜东西了。 孩子不爱惜东西怎么办?有三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与初一新生的家长交流,不难听到“我孩子初中语文成绩为什么不及小学?”诸如此类的话语。透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学生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甚至家长也不适应孩子在初中的表现。为何会出现此现象?分析原因有:(一)初一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一些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搞得很紧张,一谈话就吵。家长大惑不解:我们真心实意为孩子好,可怎么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其实,问题还是出在了家长身上。家长普遍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必须采取训导的方式,于是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整日不断。家长采用刻板、乏味、重复的说教模式,根本不给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也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收不到正面的教育效果,而且长此下去,孩子的逆反心理会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只有尊重孩子,所说的话孩子才会听,教育才会有效。有的家长没把事…  相似文献   

18.
胡德良 《家长》2008,(Z1):26-27
陪孩子做家庭作业,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很可能会问很多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而家长在此时又不免担当起了老师的角色。家长此时究竟应该如何去做?下面的文章,对您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入学的时候会和老师这样说:“我的孩子很聪明,10以内加减法都会做了,不信你可以考考他!”入学后,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再学一年级的数学只不过是炒炒“冷饭”,因此,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比关注数学多得多。“孩子们真的是会了吗?”我仔细观察刚入学的孩子,发现孩子对数学的感觉分为三类:1.先知先觉型——有的孩子小时候数感就特别好,不用大人怎么费力教,他自然而然就会了;2.不知不觉型——有的孩子教过了他才会,不教绝对不会;3.后知后觉型——有的孩子任凭你怎样启发诱导,他就是不会,等过了一段时期,他才慢慢觉悟。我和…  相似文献   

20.
孩子永远是天真的,他们所想的和所做的都表示着他们真实的一面。而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像是守护神一样,可在孩子们看来,他们就是魔鬼。每天只会让孩子们学习、吃饭、睡觉,这三点一线就是孩子们的一条阴间小道。他们害怕,怕老师训斥,怕家长打骂。这样家长和老师除了会对孩子做这些还会做什么呢?他们把孩子的天真一丝不漏的遮盖住了,孩子们无法呼吸,他们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