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智慧美学论要》近日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专著是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南民间文艺研究中心主任郭昭第教授继《中国生命智慧:〈易经〉〈道德经〉〈坛经〉心证》、《大知闲闲:中国生命智慧论要》之后,撰写的第三部系统研究中国智慧美学的学术著作,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智慧美学的世界视域会通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18)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的世界美学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长期执著于西方二元论文化传统,总是企图在诸如核心命题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理论视域的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研究对象的艺术美与自然美,思想基础的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等方面有所分别、判断与取舍,乃至形成了知识美学的主流品格,最终导致了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学科缺憾与困惑。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思与检讨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提倡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艺术美与自然美、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平等不二、不取不舍的智慧美学,是克服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世界美学之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的基本对策。而知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与智慧有所分别而又无所分别,对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不取不舍,更是智慧美学的真正化境。  相似文献   

3.
《审美形态学》是郭昭第的第三部个人专著,也是继朱光潜先生《西方美学史》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又一部个人专著性质的高等学校美学教材。这部美学专著成功修正、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美学本质论、学科论和形态论乃至审美形态学理论构想,创造性地建构了真正具有全方位视野和完整体系的审美形态学理论,是一部富有创造性的美学专著。其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具有新颖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和文化视界等方面。一、新颖的理论体系虽然雷蒙德《艺术形式的起源》(1892年)、帕克《艺术分析》(1926年)和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1956年)早已提出审…  相似文献   

4.
打开青年学者郭昭第先生的《审美形态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从中发现当代审美理论研究的一种新的开端,一种新的愿望,这在于他把审美放置于真正具体的审美活动本身及其逻辑展开的形态作为理论的架构,对传统美学本质论、学科论和形态论或强调现实美、或重视感觉美、或张扬艺术美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进行修正和整合基础上,建构自己现实美、感觉美、艺术美三大审美形态理论的现实成果。本文不揣浅陋,拟以此为线索,对郭昭第先生的《审美形态学》试作评述,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学界对青年学者郭昭第先生理论追求的理解和重视。对于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由于思想渊源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与背景、语言文字与文艺实践等不同生成原因的影响.中国美学主要是生命体验与超越美学、生态与意境论美学以及抒情美学,具有智慧美学、宇宙生命美学和和谐美学精神;西方美学则主要是审美知识与经验美学、艺术与典型论美学以及叙事美学,具有知识美学、人的生命美学和对立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学科。古往今来,由于许多美学家习惯于吸收和融合全部美学命题,建构普泛的知识谱系,不仅致使美学丧失了整合资源的能力,“缺乏对西方美学、中国美学和印度美学三大理论资源的有效整合,缺乏构建世界美学新格局的襟怀”,  相似文献   

7.
智慧美学是在知识和技术基础上用智慧观察世界的又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艺术,是对被亚里士多德尤其笛卡尔等人丢失了的古希腊美学、中国儒释道美学和古印度美学关注智慧精神而不是探索真理乃至概念范畴和知识谱系的美学传统的一种重新发现与自觉回归;是以发明平等不二本心及其所蕴含的自由、包容和平等的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偏执于二元论思维模式的西方美学所面临的鼠首两端、游移不定的诸多困惑和尴尬,及"美是难的"等美学难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重新发现、提炼和总结包括中国乃至东方美学、西方美学在内的人类一切美学理论资源及其智慧,对真正勘破二元分别和取舍,赢得人类本心真如状态的自然呈现与事物本真状态的自行裸露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艺术的表彰和呼唤。  相似文献   

8.
审美时间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时间问题贯穿康德批判哲学的始终,是理解康德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康德《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就显现出审美独特的时间性内涵;对康德美学时间性内涵的分析进一步凸显出当代美学与康德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理解当代美学及审美时间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鲍姆加登提出了美学是“感性学”的学科,但真正赋予其学科品格的应是在康德的“审美判断力”这里。康德将美学与需借助概念的逻辑理性认识严格地区分开来,然而,“审美判断力”在面对艺术问题时,也不得不纳入理性的内容。但这正是“美学”的需要,也正是它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郭昭第教授撰写的《中国生命智慧三经:〈易经〉〈道德经〉〈坛经〉心证》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经典的生命智慧研究》(项目编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智慧美学区别于一般技术乃至知识美学的根本特征是崇尚不二论思维方式,而且能够将二元论与不二论思维方式看得平等不二,乃至具有无所执著、心量广大、心体无滞等学术精神,惟其如此,也往往具有真正的自由解放性质,彰显出不同于科学、哲学、宗教和艺术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美学的生态学时代:问题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学的生态学时代的来临 ,已经为多种文化表征的出现所决定 ,也由此呈现出深刻而又丰富的问题性。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型态 ,生态美学的深刻性首先在于它所拥有的价值立场与理论向度 ,它是从一种新的存在观的高度思考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 ;生态美学所显示的问题性 ,还体现了从本体构成方面对美学学科的深刻改造与整合 ,有利于维护美学的完整性 ;另外 ,生态美学是从“尊重”、“爱护”与“亲和”的立场上去建构人类多种关系状态 ,这对重建美学的存在论根基及诗性智慧、促进美学学科的健康发展等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莫言文学作品《红高粱》富含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山东方言词汇,是传承和传播山东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翻译美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将传统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审美调节、审美共情、审美再现等美学翻译策略进行有机整合,对《红高粱》中山东方言词汇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呈现易于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的方言翻译新范式,可有效拓展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涛 《美育学刊》2023,(4):37-45
蒋孔阳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其《德国古典美学》是我国首部对西方美学断代史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是“西方美学断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蒋孔阳把德国古典美学视为开启西方美学史大门的一把“钥匙”,德国古典美学家的艺术观对蒋孔阳“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古典美学》的经典性和学术价值体现在该著在蒋孔阳学术研究和美学体系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历久弥新的学术魅力以及其中的关系论思想对形而上学思维的突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道德意志自由本体能否"呈现",人对此本体是否具有"智的直觉",是20世纪新儒学理论代表牟宗三与康德对判的中心论题,也是牟宗三新儒学核心之心体论拱心石.这一争论聚焦于心体是否可能以"当下顿现"取代对未来的信仰.牟氏的心体圆顿缺乏实践中介而终究落实于心体自身的审美境界感,并以更为自觉、强烈的现代性时间观批判重构了康德判断力批判.牟氏道德哲学及中国传统心性之学的现代性意义实质是美学性的.牟宗三哲学的美学性质是超出牟氏儒家伦理本位情结并被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与中国美学史均忽视的一大课题.牟氏坚持道德心体超出审美境界的本体"呈现"与"直觉",实际突破了通常囿于艺术形式美与情趣生活美的美学视域而凸显出作为伦理行动的美.牟氏的道德理想主义心体论复现并发展了作为中国儒家美学深层代表的伦理行动美,而中国美学研究长期以道家美学及艺术学研究为主干.牟氏围绕伦理审美境界对心体意向宏大而精微的研究,客观上为20世纪中国美学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并成就了一种根基于中国传统的元美学.  相似文献   

16.
反讽是西方文论中最古老也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概念之一,从古希腊罗马经历传统与现代的演变,反讽含义继续发展,并成为当代文论研究和创作中重要术语。论文从反讽的微观修辞意义与宏观美学形式。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目前对太极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健身以及技击特点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其广泛的美的创造、美的欣赏和美的身心感应等审美价值研究。文章分别从阴阳美、意境美、形神美和武德美四方面进行分析,以中国古典美学和太极拳拳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归纳并与太极拳的实际相结合,得出结论,太极拳的美学特征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宋词美学特质的讨论大多建立在以词话为主要形式的词学理论著作和具体词作的基础上。词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用作辑佚、校勘、考证资料的。通过对词选的整体考查亦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风尚,从而看出时人对词体美学特质的群体认识。宋人选词时受时代背景、词坛创作风尚和词论品评之风的三重影响,始终存在着雅与俗、正与变、文学性与消费性的几组矛盾,而经由螺旋式的发展,终于达到了复雅归宗。词选扩大了词的接受面,和词学理论著作分别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总结反思了宋词创作的成就,它们共同体现了宋代人对于词体的审美理想,所以研究宋代词选对于研究宋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译论的基础就是美学。与普通的文学作品不同,绘本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审美功能。迪士尼电影双语绘本《疯狂动物城》通过精美的图画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使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下提高双语阅读能力,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以英语绘本的翻译审美为出发点,对《疯狂动物城》图文视觉和文本语言两个层面的审美再现进行了分析和鉴赏,以期对双语电影绘本翻译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视域中 ,孙犁的突出成就在于 :对文艺与政治关系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极大地充实了艺术社会学 ,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整体把握和学理性论析 ,为近代“崇高”保留了必要的地盘 ,为审美主体的人格自塑提供重要的参考。由于自身“审美情结”的强大与心理承受力的偏弱 ,导致孙犁美学转型的艰难性、痛苦性 ,也妨碍他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美学汲取必要的营养 ,但与这方面的缺失同时并存的是 :为中国当代文学和美学不加分析地滑向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