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途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三网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传媒的内涵空间,并将社会送入了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路径、方式发生的变化将改变图书馆的服务形态,图书馆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与挑战。文章在概述全媒体的产生背景、内涵及特点基础上,认为全媒体将在信息资源存在形态、信息服务与传播空间、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产生影响,最后探讨认为利用移动终端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立体式服务是全媒体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广电部门应提升全媒体服务能力. 首先,要对广电网络信息传输服务技术进行创新性融合, 通过构建完善的广播电视全媒体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广电部门的整体服务能力. 例如,传统的广播电视台可以基于既有的有线、无线和卫星网络体系,构建新型的信息互通一体化广播电视体系,并利用互联网、4G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广播电视业务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其次,要将新型的广电网络终端技术融合进来, 逐步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终端的标准化、 智能化,并最终实现智能电视终端技术开发的产业化,实现广播电视网络终端智能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最终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图书馆界对全媒体深层次的辨析、研究和应用,结合笔者对全媒体传播形态的理解,展开对全媒体影响图书馆服务的多维分析,从传播形态、用户服务、阅读终端、服务效果、传播空间、信息内容六个方面论述了全媒体对图书馆的深刻影响,并提出全媒体将改变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和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加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有机融合,尽快推出全媒体融合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图书馆全媒体融合服务的动因,并提出了几点相关路径分析,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捷 《图书馆学刊》2015,(1):103-105
在无界网络环境下,读者信息需求方式与接入渠道呈现多样化发展,访问图书馆网站的移动终端数量日渐增多,将给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带来极大的挑战。从数字图书馆建设角度出发,提出制定"融合统一的网络控制、基于情境的统一安全管理和易于交付的终端使用环境"管理策略,加强移动终端设备规范管理工作,确保任何读者在任何场所、使用任意移动终端都可以安全、快捷地利用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催生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图书馆移动终端服务的探索虽良性启动,但难题不少.我国图书馆目前主要采用"机+书"、纯书、双向承诺和互动多赢等移动终端基本服务策略.若重视服务策略的完善和合理应用,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阐述以5G、全媒体为代表的智慧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的影响,构建基于"5G+全媒体"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真人阅读服务理论模型,提出以基于情感识别计算的真人图书征集、基于增强虚拟现实的阅读场景营造与基于场景智能适配的保姆式阅读服务为核心的真人阅读服务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体验营销助力图书馆全媒体阅读推广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图书馆》2015,(3):100-102
体验营销是经营者通过设计,让消费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情景、事件等产生深刻印象的过程。体验营销对于图书馆阅读推广,不仅是一种理念与追求,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与研究视角,指导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线上+线下"全媒体阅读推广体验模式是体验营销指导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开封日报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一体化资源配置、全媒体内容汇聚、多平台内容生产、多渠道内容分发、多终端精准服务、全流程智能协同”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内容生产新系统、新流程、新表达,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围绕媒介融合始终存在着争论,有人说媒介融合只代表一种技术发展趋势;有人说媒介融合是全方位的,包括网络融合、终端融合、服务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等方方面面。有人说媒介融合会引发媒体革命,以后存在的只是全媒体,有人说媒介融合改变不了目前的媒体格局,只是现有媒体面对新媒体迅猛崛起的应对策略。面对媒介融合,广电人对未来时而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1.
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核心的“四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四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质量受学科馆员胜任力素质的影响较大。论文通过分析四全媒体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的现实性影响,围绕用户需求跟踪、资源数据呈现、社群化参考咨询、全链条数据服务等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需要具备的四全媒体胜任力素质,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成为科研型馆员、全媒体馆员、咨询型馆员与数据型馆员,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现四全媒体转型。  相似文献   

12.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是在资源整合和网络技术的基础支撑下,以保障用户的无缝获取和知识参考为目标的新一代网络服务模式。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理论的视角提出了资源获取、资源整合、技术平台和知识参考4个维度,并在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对4个维度及包含的20个要素进行系统论证。为使定性思辨得到定量验证,运用统计分析法从鉴别度、可靠性、有效性和拟合度方面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有效适用于图书档案的数字化融合服务评价,为数字化融合服务发展和融合实践的测评诊断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述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提出的背景与意义,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解析目前国内学者基于这一领域研究深度与维度的欠缺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基于对文化资源有效保存与利用的共同愿景,从用户需求探索、融合模式构建、保障机制寻求等角度提出图书馆、档案馆数字化融合服务的理论研究框架,展望未来这一主题研究由宏观架构趋向微观求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转型不仅体现在业务方式和流程上,而且反映在办馆理念上。传统图书馆“以书为主体”,整个业务体系及布局根据书的流向展开,而现代图书馆“以知识为主体”,一切业务活动围绕着人的需求展开。近年来澳门大学图书馆积极推进转型,在服务形态上致力于建设线上线下并重的全媒体服务,在业务重心上致力于形成教学、科研、知识转化并重的知识服务体系,在培育方式上致力于发展阅读力和创造力并重的全人教育。  相似文献   

15.
徐红星 《编辑学报》2014,26(5):481-482
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守门人功能并没有出现弱化,而是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应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结合5方面守门内容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素质,为合格充当守门人角色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立体化营销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1,23(6):535-538
数字出版的本质是出版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出版的优势和市场的发展必将使传统出版引致跨媒体出版,而后至全媒体出版立体化营销。全媒体出版的含义在于以经济的眼光看待不同媒体间的综合运用,以求最小投入、最优传播、最大收益,显然,它不是指同一内容资源在不同媒体问的翻版出版,而是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了适应性的编辑加工。立体化营销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对全媒体出版产品的全方位整合营销。全媒体出版的“全”并非仅指媒体类型要全盘考虑,还指同一媒体不同形式的产品也要全盘考虑。不同媒体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必须努力使不同媒体的优势互补,达到最小成本、最佳表现、最大效益。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数字出版整体规划经验可资参考。学术类、技术类、科普类的全媒体战略应各有不同,要各取所需。Springer以及《金属加工》《中国家庭医生》等的探索与实践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access to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large academic libraries increasingly requires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ction development librarians, public service librarians, and systems librarians and staff. Many libraries, both public and academic, have created new positions or converted existing ones with titles such as ‘electronic resources librarian’ 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ordinator.’ Two years ago, the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SU) Libraries decided to take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managing these two vital library functions by creating the new position of Assistant Director for Collections and Syste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vergence of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systems in a research library. It sets forth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that convergence, and it discusses issues encounter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services in the WSU Libraries. Finally, it explores strategic issues for futur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s new organizational paradigm. [1]  相似文献   

18.
分析当前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AM)在数字资源整合、数字化融合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及实践成果,总结当前LAM数字化融合服务中用户与服务/资源之间缺乏可信交互监督机制的现状。通过引入动态信任评估机制,结合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数字化协作的D-LAM框架,构建基于模糊专家系统的动态信任评估模型LAM-DTE。深入探讨基于LAM-DTE的资源自主保护机制,构建相应的逻辑结构和功能模块,最后对LAM-DTE工作方式的相关形式化定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发展若干领域的评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进行介绍、评析与展望,包括电子书阅读器、全文期刊数据库、Web化技术、个性化定制与服务、网络信息资源评估、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Internet立法、趋同性与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杨涵  张小强 《编辑学报》2023,(3):258-262
从编辑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并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有:优化学术出版工作流程并提高加工质量、强化编辑把关能力和效果、AI生成内容给编辑从事全媒体传播活动提供了机遇、提升学术出版资源配置和编辑价值创造力。但人工智能也带来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协调、面对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媒体形态等挑战。期刊编辑需要锻造数据分析和价值发现能力、提高智能环境下的把关能力、形成与技术协同的全媒体编辑能力和以人文价值驾驭新技术的新能力应对上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