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执行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以解决“执行难”和符合国情为出发点,根据民事执行过程兼具行政和司法的双重特点,将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判权分置于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赋予地方司法行政部门有限的裁决介入权,建立司法行政部门主导行使民事执行权模式,是中国民事执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执行难”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根治,其成因固然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但究其实质与我国民事执行理论研究的滞后不无关系。其中对于执行权性质的不科学界定直接导致了民事执行机构设置工作中的种种弊端,使得执行改革工作的进展不尽如人意。所以对执行机构应如何设置要从准确界定执行权的性质这一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入手,以期合理设计我国的民事执行机构,改革现行的执行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事执行权的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现行民事执行管理体制的积弊是司法体制改革不够深入的重要表现,民事执行权本质上属于司法行政权,应当由司法行政机关主导行使。这将使审判机关摆脱“执行难”的困扰专心行使审判权,且使执行权的配置及其管理体制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4.
孙娜 《考试周刊》2007,(18):81-82
“执行难”长期困扰着人民法院,为社会所关注,近年来的执行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执行工作的进步,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我们必须走出执行改革的误区,认识到“执行难”只是执行工作的表象,其内因是民事执行权的弱化,是民事执行权弱化导致了“执行难”。本文试从民事执行权弱化入手,分析民事执行权的本质,进而探讨如何矫治民事执行权的弱化,通过执行立法建立民事执行威慑机制,建立分权制约、相对独立的执行管理体制,从而强化执行权力,最终实现民事执行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执行难"问题并为民事执行改革提供依据.对民事执行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民事执行理论又以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为核心内容和前提.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西方两大法系对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定位各有侧重,而我国国内学术界则存在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双重属性说、边缘说以及不确定说等几种争论.事实上,民事执行权在客观上既具有司法权的某些特征,又具有行政权的某些属性,因此其性质的科学定位应该是具有双重属性的复合权.  相似文献   

6.
李培才 《红领巾》2004,(3):81-85,89
“执行难“是司法权威受到损害的一个主要因素,解决“执行难“也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对执行权性质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合理执行体制的前提和基础.以国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理论为基础,从行政权和司法权性质上固有的差别来看,执行权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并不具有任何司法权的特性.由法院行使执行权不仅不会更好地解决“执行难“问题,反而会加剧法院的“行政化“色彩.针对这种状况,合理的解决方法是将执行权从法院剥离出来,交由行政机关行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执行权性质入手,对执行改革中执行权的分权的运行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程序上的设计,从而使执行权得以科学、合理的配置,旨在使执行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缺少完备的民事诉讼生效裁决执行体系,以致一些实体裁决往往无法落实。民事执行中普遍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严重影响了债权人权利的实现。在此背景下,民事执行权的改革无疑将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亟待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从执行权的本质出发,从逻辑上厘清执行权的内在属性,从理论上为我国执行体制改革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民事执行权是国家为了实现已经过司法或准司法行为确认的私权利而设定的一种公权力,应归属于 司法权的范畴。其权力构造由实施权和裁决权组成,应由执行员和执行法官分别行使,以效率为主要价值取向。 执行权行使中加强听证等公开化程序,以权力和权利两种监督模式构建对执行权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机构改革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要解决这一难题,应当从改革民事强制执行机构入手,并根据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建立起在法院系统内部的统一框架,把强制执行权分配给法院两个职责权能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行使,即把执行实施权归入司法警察部门,执行裁判权则由现在的法院执行庭行使。  相似文献   

11.
沈永辉  李曼  李硕 《教育评论》2022,(12):10-17
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小学化”治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治理的重要方面。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小学化”治理面临着由于政策执行偏差而形成的系统困境,以及治理绩效价值与程序性价值冲突的价值困境。究其原因:法律政策语言的不一致,削弱了治理的法治权威;责任性和回应不足造成的协同缺失,使得治理整体效能无法实现;公民对家庭教育权自由的偏误理解,使得治理的合法性存在危机。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小学化”治理需要从法理厘清、专家参与和系统治理方面寻求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斌  郝雪辉  韦玮  孙岩 《考试周刊》2012,(31):96-98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自己能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警察擒拿格斗训练是一项科学系统的训练过程,只有全面地、科学地训练,才能提高实战能力,保证民警自身安全和顺利执行职务,适应严峻的警察工作。  相似文献   

13.
"SOX法"实施近7年的情况说明该法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实施成本可能已超过美国国会制订者最初的预想。本文试从法律经济学的观点,评述"SOX法"的成本效益及其监管方法;在金融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意在探讨研究美国政府如何利用法律制度,监控市场风险,指出法律化解危机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4.
李俊义 《教育评论》2022,(6):107-116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管理实践中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依旧面临着惩戒理念与惩戒行为难统一、执行程度难裁量、化解惩戒纠纷成本高、平息惩戒事势及舆情难的困境。通过攘外才能安内、互认才能心安的治理路径才能实现教育惩戒争议的系统化、综合化治理,让教师主动作为、合法行使教育惩戒权。教育实践中,需树立正确的教育惩戒观、细化教育惩戒程度、营造积极舆情氛围、提升学生惩戒合理认知度与正常接受度、培育教师合法惩戒意识与加强惩戒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课程领导"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这两个概念进行解读和比较,并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误区进行分析,厘清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个关键词:忠实执行、适度调适和鼓励创生。国家课程校本化首先要基于课标,以"忠实执行"为基础;而后以"适度调适"为基本方式;最终以"鼓励创生"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出卖法院判决书”事件入手,引入对我国民事执行问题的再关注。笔者认为对我国民事执行权进行准确定位是解决社会关注的民事“执行难”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要科学构建我国的执行组织体系,必须厘清各类执行权与执行管理权的界限,明确执行组织及其成员与作为执行管理权行使者的执行机构领导的职责、分工为前提;以考生、培训、考核等多途径提高主要的基本的执行组织——执行员的素质为抓手;以各执行组织之间相互有序衔接及执行组织依法定程序和规则办案与各类执行机构和执行事务负的领导依法决定、管理有关执行工作相互协调为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要科学构建我国的执行组织体系,必须厘清各类执行权与执行管理权的界限,明确执行组织及其成员与作为执行管理权行使者的执行机构领导的职责、分工为前提;以考生、培训、考核等多途径提高主要的基本的执行组织--执行员的素质为抓手;以各执行组织之间相互有序衔接及执行组织依法定程序和规则办案与各类执行机构和执行事务负的领导依法决定、管理有关执行工作相互协调为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育中,"语言学理论"课历来是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的"两难"课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了一套立体交叉的"五化"教学法,即知识"系统化"、记忆"日常化"、理论"实践化"、作业"常规化"、学习"兴趣化"。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化"梳理,用加强日常记忆和布置常规作业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让"语言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由深奥变为浅显,由机械变为灵活,由陌生变为亲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治理是当前我国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描述并分析了21位一线教师对"去小学化"政策执行的困境感知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尽管多数教师认同"去小学化"政策的意义,但他们在政策执行中面临政策概念与目标模糊、执行方式单一、政策成效微弱等困境。面对政策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幼儿教师采用了三种策略弥合政策要求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包括忠实型实践、权变型实践和避险型实践。提升去"小学化"政策执行的成效,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执行和评价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