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云南映象》看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映象》是原生态歌舞的浓缩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全国掀起了舞蹈审美风暴。它昭示了我国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思路:尊重民族审美习惯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基础;真实的最原生的乡土歌舞是原生态舞蹈创作的源泉;原始艺术与现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霓裳羽衣曲》是李隆基创作的燕乐曲子,是盛唐时期的经典作品,在所有的唐朝歌舞中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是我国音乐舞蹈发展中的经典之作。文章在阐述《霓裳羽衣曲》基本内容和创作特点的基础上,从佛教文化、浪漫主义色彩、舞蹈表演形式、舞蹈风格和曲式结构几方面分析《霓裳羽衣曲》的唐代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以及音乐舞蹈文化中有着大量的关于荷(莲)花的记载。发展到今天,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歌舞中,依然还保留了"采莲船"、"莲花落"、"荷花灯"等表演形式。在全国舞蹈重大赛事中,我国特设了"荷花奖"舞蹈比赛,有关荷花形象的舞蹈作品更是不胜枚举,诸如《荷花舞》、《爱莲说》、《荷花梦》、《小荷才露尖尖角》、《六月清荷》等。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清丽的色彩、优雅的风姿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荷花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艺术中的荷花形象,具有优雅之形、和雅之意、清雅之韵。它是我国人们生活中雅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之一,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甘肃歌舞剧院创作的《丝路花雨》开辟了敦煌舞创作的先河,也第一次将敦煌舞这种独具风格的舞蹈形式带到了世人面前,让观众认识和熟知了我国的敦煌舞蹈。此后,也激发和鼓励了更多的舞蹈家们参与到对敦煌舞的艺术探索和创作中来。现今,敦煌舞无论在表演,还是教学方面都逐步的完善,形成了自身的机制和流派,具备了其他舞蹈形式难以超越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丽丽 《考试周刊》2012,(10):15-16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列子.汤问》曰:"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载:"鼓之舞之以尽神。"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大曲》是唐代《燕乐》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由于它在艺术上的发展,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世音乐、戏曲、说唱、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燕乐》中间包含各种音乐。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其中含有多段的大型歌舞的,叫做《大曲》。是综合器乐、声乐、舞蹈在一个整体中间连续表演的一种大型艺术形式。 唐代《大曲》是在民歌、曲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继承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的相和大曲、清乐大曲并融合了西域音乐而形成的大型歌舞曲。《大曲》影响深远,它同其后的宋大曲、宋歌舞戏、宋元戏等等的渊原关系密切。 唐《大曲》的音调,从头至尾始终是—调贯到底。各遍的音乐,并不是同一旋律的反复,只有在同一歌词中,遇有重叠时,才算是一曲的反复。  相似文献   

7.
舞蹈作为"春晚"这场艺术盛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伴随着全国人民渡过了近三十个年头,从《千手观音》到《进城》再到《小城雨巷》,留下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作品。这些经典作品的成功,自然离不开编创者的精妙构思,离不开表演者的精湛表演,但同样也离不开观众的审美与共鸣。因此,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视角一窥"春晚"舞蹈成功的奥秘,从接受主体和"期待视野"两个方面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期为今后的舞蹈创作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贾作光是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表演家和编导家,他开创了我国现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先河,提出了新颖的教育思想,备受后来人推崇。本文从实际入手,从创作入手,赏析了贾作光舞蹈创作与艺术特色。首先,简述了贾作光主要艺术成就;然后,结合作品对贾作光舞蹈创作与艺术特色进行了赏析。希望通过本文探讨,增进对贾作光舞蹈创作艺术的了解,传播贾作光先生的舞蹈创作思想和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坡、黄河汾水,独特的地域生活孕育了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在这片沃土之上有着优秀的山西民间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山西民间文化为背景,依托山西民歌这一媒介,演绎着山西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早期有山西省歌舞剧院推出的大型民歌舞蹈《黄河儿女情》、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一方土》,近年来,随着《一把酸枣》《唱享山西》《解放》等几部具有浓郁山西味道的音乐舞蹈作品上演,我们不仅看到了山西民间音乐舞蹈在形式上的创新,同时领略到山西民间歌舞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山西厚重的地域文化。结合山西民间舞蹈的表演、编创实践,笔者总结出山西民间舞蹈作品中情与境共同再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舞剧创作的探索阶段。舞剧《鱼美人》的音乐既借鉴了欧洲舞剧音乐的创作技法,也在民族风格应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舞蹈编排方面,《鱼美人》也进行了芭蕾民族化的探索,开启了芭蕾艺术中国化的道路,对中国舞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康巴人民能歌善舞,歌舞伴随着康巴藏民族历史的发展。在康巴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流布着种类繁多的歌舞音乐。川西康区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主要有“卓”、“谐”、“夏卓”、“热巴”四大类。本文就这些歌舞的缘源、流布区域及风格特点进行了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康巴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所积淀的厚重的民族文化,以及折射出的浓郁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2.
花鼓灯是花鼓文化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类型,也是南方汉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艺术形式丰富而完整的民间歌舞形,式在战国淮河流域,特别是淮北一带,如怀远,蚌阜,风台,淮南等地,是中国汉族舞蹈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它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着典型的地方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鲜明的时代特点。安徽花鼓灯以其秀美欢快热烈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
甘肃有着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遗产资源,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其民间民俗美术种类繁多、形态丰富、意蕴深厚,审美价值极高.它不仅记载着黄河文明的发展进程,反映了陇原大地民俗、民风和民情,而且对于传承陇原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增强民族情感、维系民族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以及我们自己保护不力,这些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在不断地弱化和绝迹.本文着重根据甘肃民间民俗美术的保护与发展现状分析其不断弱化与绝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凤阳花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样式,兼具民歌、曲艺、舞蹈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特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艺术属性。厘清凤阳花鼓的艺术属性,应该结合其产生、传播、流变的历史,具体分析凤阳花鼓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畲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与歌俗活动。畲族民歌反映了民族的起源与图腾、生态环境与劳动以及传统习俗、语言文化、社会教育等文化背景。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如何抢救与保护濒临危机的畲歌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此,经过对畲歌的研究与采风,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期能为畲歌的传承尽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武冈丝弦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地,是湖南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明末清初,传入湖南,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戏曲相结合,演变发展而成一种综合曲艺形式,其内容丰富,包括源于明代江浙一带民歌和时调小曲,反映当地社会风情,表现市民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各地区各民族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和风尚习俗,是民族民间舞蹈服饰艺术产生的基础和土壤。舞蹈服饰反映出不同地域色彩、风尚习俗和传统遗存。  相似文献   

18.
广西拥有11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如何把广西的少数民族音乐引入大学生的课堂,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本土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不仅能弘扬广西各族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为活跃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应当树立起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地位。2.根据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积极编写适合广西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教材。3.注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潘九娘是梅山山歌中唯一有名有姓的女子,潘九娘的故事在梅山地区广为流传.《杨益与潘九娘》是梅山山歌发展成熟后的一首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梅山文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价值.由它可以窥见梅山文艺,特别是梅山山歌变化发展的脉络.从梅山山歌《杨益与潘九娘》中的潘九娘形象,可以探视出梅山女性的情感特征、人文习俗与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指归。本文考察了史铁生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音乐性及其成因:陕北民歌的植入;谴词造句的匠心;句式的大胆创新;场面描绘的音乐性;情节的独特处理。在此基础上,认为小说通过三种途径可以获得音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